大风起兮云飞扬谁说的(说字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的《大风歌》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抒发了对国家前途未卜的浓郁的惆怅。简短的三句诗流传千年,国人耳熟能详。
风是自然界里由于气压分布不平均而引起的空气流动,古人一般把风理解为“气”。如《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意为大地发出来的气,就叫做风。宋玉的《风赋》里也说:“风者,天地之气。”
而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则是这么解释风的:“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
,古文风。”
许慎把“风”解释为“八方之风”,并没有说清楚风究竟是什么。因为小篆的字形有虫有凡,就想当然地从“虫子”的角度去解释:风吹动,虫产生,虫子八天就变化成形。很明显,许慎的解释有点牵强。那么“风”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
甲骨文里没有“风”字,而是用凤凰的“凤”来表示“风”。
是一个象形字,像凤鸟高冠修尾之形;也有加“凡”作为声旁的,写作
。金文
将凤尾文饰与凤体分离,并移置声符“凡”之下,该字右半部字形正是后世“风”字的雏形。后来三个珠毛尾饰省为一个,再后来又将尾饰的下部省去,这正是《说文》中古文“风”的写法,。到了小篆时,
字形又讹变成“凡”和“虫”字,许慎因此误认为古文风从日,小篆风从虫,故综合两者解释为:“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这显然是牵强附会之说。
古人对风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解释,如刘熙的《释名》专门以同音字或近音字来释义:“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风,氾也,其气博氾而动物也;青徐言风蹴口开唇推气言之,风,放也,气放散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中有“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之语,清人凌曙注曰:“阴阳怒而为风。”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风这一自然现象观察的细致和理解的深刻。在《说文解字-风部》里就有十多个描写不同风的字。如:“飙,扶摇风也”、“飘,回风也”、“飒,翔风也”、“飂,高风也”、“颲,烈风也”等等。
由于风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所以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不同季节、不同方向的风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农作物和家畜的生长也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就有不少对是否有风的占卜。如:“贞翌丙子其有凤(风)?”(《殷墟书契前编》)“其冓大凤(风)”(殷契粹编》)“癸亥卜口贞今日亡(无)大凤(风)”(《小屯殷墟文字甲编》)等。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里有“四方风”的说法:“南方谓之凯风,东方谓之谷风,北方谓之凉风,西方谓之泰风”。《诗经》里就有“凯风自南”、“习习谷风”、“北风其凉”等诗句。
中国古代信仰的气象诸神中,最受重视的就是风神和雨神,因为风调雨顺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对风神雨神的崇敬一直保留在历代皇家国家级的最高祭祀典里之中。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请风伯雨师纵狂风雨”。风伯、雨师正是操控风、雨的神。历代都有不同风神的传说,唐人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里就有个一个风神封十八姨的故事。说的是崔玄微独处一院,一天深夜,突然有一群花花绿绿的美女在他门前请求进来歇息,有杨氏、李氏、陶氏,还有一个最小的姑娘姓石名阿措。崔玄微一一见过后,突然又来了一个高傲的封十八姨,崔玄微摆酒招待,喝酒的时候这封十八姨弄脏了阿措的衣服,阿措怒而离席,大家不欢而散。第二天这些美女又来了,大家埋怨阿措不该给封十八姨脸色看,劝她去给封十八姨赔罪,阿措生气地说:“何必去求那老婆子呢?有事求文士不是更好。”于是大家请求崔玄微帮忙挂一符咒,崔玄微答应了,次日大风刮起,靠着这符咒的保护,唯独他家里不刮风。后来他才知道那些美女都是他家后院的花草,分别是杨花、李花、桃花等,而石阿措是石榴花,那封十八姨则是风神。
古代还有所谓“花信风”的说法。宋徐俯有诗:“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人们在每一候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如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等等。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降临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风,来无踪,去无影,如何才能描摹出风的形态呢?唐人李峤有《风》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全诗不着一个“风”字,却通过叶落花开浪涌竹摇等动作捕捉住了风的形象。历代诗词里对“风”的描写也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诗经》里就有“习习谷风”、“风雨如晦”、“风雨潇潇”、“飘风发发”等诗句,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将风作为物与情之间的传播媒介,有时隐喻爱情,有时诉说悲伤。《楚辞》里也经常写道风,如《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在诗里,屈原或将风作为与神灵对话的凭借,或用季节之风承载情感、寄托哀痛。
确实,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绪可以让人感知到不同的风。如贺知章的欢喜:“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的惋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焦仲卿妻的凄情:“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陶渊明归去来的喜悦:“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荆轲刺秦王前的别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秋瑾就义前的悲歌:“秋风秋雨愁煞人”!
由于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现象,所以后来又被引入了文化的范围,引申为像风一样能流动传播影响广大的风气、风习、风俗。《吕氏春秋-音初》中有“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之句,正是指的“风俗”。于是地方的乐调、民歌民谣也可以称之为风。《诗经》中就有《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国风,正是15个不同地区的民间诗歌。我们今天对搜集民歌、了解民俗的行为还是叫做“采风”。另外,汉语里风味、风韵、风情、风格、作风等词汇都与风的流动传播含义相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