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故事散文 当代散文岛城六日

文/王树文一、 山水名园探源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青岛故事散文 当代散文岛城六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故事散文 当代散文岛城六日

青岛故事散文 当代散文岛城六日

文/王树文

一、 山水名园探源头

七月上旬,蝉噪已激烈起来,父亲偶尔流露出去青岛的想法。按理说,这个季节是不适合旅游的。然而,时间不应人。我平时忙于工作,此时又正当暑假,如若错过,就更无闲暇可言了。妹妹听说后,便盛情邀请我们,顺便陪父亲一起去体检中心检查一下身体。于是我和父母亲一起,在燥热中启程了。

中午,我们抵达崂山区,来到妹妹所住的小区——山水名园。

这是建在山坡上一个老小区。其北面、东面紧挨着崂山山脉的石老人观光园的山脚下,南面濒临大海,西面则是一片片丛林一样参差的高楼。

小区依山傍水而居,雨水汇成的河流从它的中心蜿蜒流过,再通过地下河道,南流入海。小区,因此得名。

树有乔木,有灌木,像个公园。乔木葱茏,与楼比高。灌木一丛丛,一簇簇的,遍布小区各个角落。树在楼间,楼在树里。楼与树互相融合,彼此包容,交相辉映。分不清哪是小区,哪是公园了。

我们开始了小区内的旅行。河岸起伏,栽植杂树。山楂树的果子还在青涩中,石榴还没泛红,柿子才刚刚铜钱大,无花果已经接近成熟并开始散发出淡淡的幽香……没有人来采摘,就算将来一切的果实都成熟了,也只是熏香了整个小区里的空气而已。柳树是无果的,但绿柳的身姿,比果树更婀娜,更优雅。微风来时,柔柔青丝轻拂;劲风来时,细细腰肢暗扭。还有玉兰花树,都排成了一行行,一列列。淡黄的花儿绽放开来,宛若一口口金钟倒挂在树上……

前几日刚刚下过一场暴雨。由于落差很大,水流从高处岩石上跌落下来,形成了无数的小瀑布和旋涡。浊流碰撞、激荡、翻滚,洪波轰响。有小鱼儿在逆流中蹦蹦跳跳着,于是,这片静谧的世界,便有了无限生机。

穿过两岸之间的廊道,我们到对岸去了。

沿着曲曲折折的旅游小道,再经过一片玉兰花树的林子,通过一片片茂密的竹林,再行经小区东北的小门口,就到了河流的源头——金家岭水库。

站在坝顶上,驻足观望:这是一处不大的水库,水面不足两亩,略呈三角形。风不大,微微的涟漪荡漾着。山上,从下往上呈阶梯状密布的植被,油绿了整片青山。近处的是茶园,远处的是菜园,山腰上面的是柏树……这里也幽静——除了蝉喧,除了水库出口小瀑布的浅唱低吟,没有声响,没有嘈杂……

我们沐浴着清凉的山风,蛮有兴致地仰望着山,讨论着水库、楼宇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我们也蛮有兴致地想知道水库下面的情形:水库到底有多深?它的底部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它是泥质的,还是石头垒成的?甚至是一片原始的乱石坑?我们也在想象着这处水库的前世今生,它到底是形成于何年何月的?是自然天成的吗?在水库建成之前,这里有没有可能只是一条小溪流,瘦瘦弱弱的,在蜿蜒远去,淡出我们的视野?

水库东,是青岛著名的疗养院。人在室内,可以躺倒在松软的沙发上,品着香茗,饕餮着清新的空气。还能够透过四面玻璃墙壁,举目四望,上可以瞩望绵绵青山,下可以俯瞰苍茫大海,还有眼前这一小片儿不起眼的袖珍水库……

小区里的人们,日常生活井然有序。听不见吵闹声,听不见喧哗声,更听不见汽车吱吱吱吱的鸣笛声。人们每天迈着同样轻缓的步子,不徐不疾,慢条斯理。连人们说话的语气,都柔柔和和,一如那温情脉脉的江南吴语。

绿树,河流,水库,疗养院……各个元素,若果分开来看,那树就只是树,河只是河,水库只是一汪水,疗养院只是一座建筑了。可是,这些元素叠加起来,情形就迥然不同了。它们的和谐的组合,把小区完美地点缀成了一幅锦绣!一条缎子!虽说天地造化,生成万物。然而,如果世界没有了人的参与,单靠天与地,这个世界又该是怎样的了无生机!又该是多么寂寥、单调、僵硬和无趣!

于是,我在慢慢的思忖中渐渐明晰了一个道理:世界是人的世界,怎可以少得了人的参与?!

自然与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山水是离不开人的。人参与了世界的建设,改造了山,也改造了水。山与水又反哺人类,深深地熏陶着它们周围的人。它升级了城市的品位,让城市拥有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和风韵。深受山水与环境熏染的人们,将这种浑厚与淡定深深地吸纳进去,便是生命的以及生活的一部分了。

山水名园,虽有些朴素,但他同时又是清雅的、和谐的、厚重的。朴素,清雅,和谐,厚重,累加起来,就成为了青岛的一张名片。

它不外显,不事张扬,婀娜内秀。它更是青岛的一个缩影。

二、 雕塑园

翌日,我们一行三人,从市立医院出来,直奔雕塑园而去。

雕塑园位于青岛市东部新区,占地八公顷,依山面海,风景旖旎。

雕塑很多,依然是十几年前熟悉的样子。还是那尊伟岸的雕塑,还是那样绵延的沙滩,还是那样恢宏的气象……

还有雕塑廊、雕塑花坛、石雕灯饰,让游客们目不暇接。休息广场、水池、绿化墙、瀑布更让游人们深深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风很大,浪涛也更汹涌,一浪接着一浪,拍在岸边礁石上。翡翠撞碎,散落银珠万点……

雕塑之美,美在夸张与修饰,美在运用写实与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理性与感性、抽象与具体、古朴与浪漫囊括其中,给人以心旷神怡的精神的同时,更引发对世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和联想。

雕塑园之美,在于将人文与自然巧妙地融合起来,将大海、沙滩、蓝天与艺术糅合起来。美,于是变得气势磅礴,浑厚而广博。

三 、石老人浴场的夜

傍晚时分,进过晚餐,和父母、妹妹和外甥一起去了趟石老人浴场。

汽车在疾驰。

耀眼的街灯,将整个东部海岸,照得如同白昼;沿岸道路上,车辆往来如梭;人流如潮涌、如丝织,人们互相避让着;四方的乡音,南北的方言,在这里相遇,声声入耳……我疑心这应当是今年的夏夜最好的画面了。

人们端坐在沙滩上了,任膝盖埋没在细沙下。人们也端坐在石阶上,任凭海风撩乱了满头疲惫的头发,拂去满腹的烦扰和心事。一些人赤脚踩在沙滩上,在海风中徜徉。也有一些人已经背着泳圈,穿着泳衣奔向大海里去了……青岛的夜色之下,在凉爽的海风吹拂下,人们静悄悄地享受着白天所不能拥有的舒爽和怡然。

与其说,成年人的世界是赏心悦目的,毋宁说,孩子们的世界是心花怒放的。广场早已变成孩子们的乐园。五六个十岁左右的儿童各骑了自行车,在钢铁铺成的假山上,在拥挤地在努力地骑行。有时爬坡过坎,有时下坡控制刹车,有时调整力度和速度,有时关注方向及时扭转……

谁说,这只是一种体能的训练?谁说,这只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在这种闪转挪移中,在这种艰难跋涉中一定会体验到一种课本上没有的美,一种上进的奋发的精神,一种深度融合了生活体验的感悟,一种游刃于人丛中的从容与潇洒……

谁说,这不是社会的杰作?

沙滩信步,一步一景。前方不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一曲《九儿》终了,《梨花颂》又闪亮上场。当中一位正在自拍的二十几岁青年人,在唱完歌后,意兴盎然,讲述了自己学歌的历史,然后,邀请观众互动。于是,一位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上场。

观众们热烈鼓掌后,女孩儿稚嫩又清纯的嗓音,响了起来。尽管大家不知道女孩儿唱的是啥,可那婉转的旋律,圆润的歌喉,清晰的语音,超越了她这个年龄的舞台风貌,还是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孩子的母亲说,孩子从小喜欢歌,平时在自家唱,今天是头一次面对大众。

“这就相当于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演唱啊!”有人这样赞叹道。

“是啊……”众人也附和着说。

是的,女孩不忸怩,大大方方,照此发展下去,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孩子的母亲小声说,关于将来的前途,不敢有大的奢望。但唱歌为的是怡悦心情,为了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观众们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远方的夜色,掩盖了浩瀚的大海,但掩盖不了那源源不断激昂的涛声。涛声与歌声相融合,更成为人与自然的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恒久,耐听。

和谐,真的是世界上最美的音符。沙滩漫步,唱歌,跳舞,运动……一切皆如此。

回家的路途,所有人都在沉默着。我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不就是教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吗?

晚归之时。远远的,除了歌声,还能听见涛声。

四 、再访栈桥

在青岛出行的第四天,我和父母一行三人再次来到了栈桥。

栈桥是青岛的地标,对于我,对于父母,这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每次去青岛,几乎都要去一趟栈桥。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兴许是有着几分道理的——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有了视觉的冲击力,也就没有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倩影,也就没有了新鲜感,一切就归于平淡,自然。

然而于我,一个对美景百看不厌的天生的旅游者,一个骨子里对山水情有独钟的人,多多少少对这句话还是有些不服气的。美景就是美景,每一次的遇见,都会让我心情澄澈,心旷神怡。与它的缘分,我漠视不了。

我特别喜欢站在栈桥桥头上俯瞰海水的涨潮与退潮。涨潮时,卷集的潮水犹如千军万马从远处次第赶来,浩浩汤汤,一波强似一波,呐喊着,号叫着,咆哮着,义无反顾冲向岸边……然后荡平一切,淹没礁石,覆盖了沙滩……

退潮时,潮水慵懒了,有些偃旗息鼓的样子。虽然依旧有浪涛渐渐袭来,但总的趋势却是在撤退、减缓。完全没有了涨潮时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于是,风浪渐小、渐弱、渐渐隐退远去。海滩和礁石重新露出狰狞的面孔……

一涨一退,是力量的长与消。有进就有退,有起就有落。有雄姿英发就有功成身退,有得意就有落魄,有发达就有没落。这是自然告诉我们的亘古不变的道理。

离开了栈桥桥头,向着纵深走去。刚刚落潮不久的海水显得异常平静。几尾细鱼儿借此机会探出脑袋,挑逗着岸上好奇的游人。摩托艇、游艇也瞅准了机会,在广袤的大海上纵横驰骋,犁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栈桥,是青岛的一处著名景点。而景点的最核心要素,就是末端的回澜阁了。

我和父母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穿过440米长的防波堤,就来到了它的尽头。回澜阁中,男女老幼,都站在堤岸上,伸长了脖颈,向远方眺望。

一碧万顷,浩瀚无垠,空旷辽远,坦荡豁达。左前方遥远的海平线上,有几个小点儿在蜗行。右边,隐隐约约有几处隆起,淹没在淡淡的水雾里。

游目骋怀。男的,女的,老的,幼的……有多少双眼睛,便有多少份畅想,便有多少份心情、希望。没有闹市里的喧嚣,没有交易场上的嘈杂,只有源源不断的浪花与涛声。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噤住了声气,默默地享受着眼前这幅难得的画面的静美。

小孩子或许在想:大海有多深,有多大?这片海里有鲸鱼吗,它怎么没有出现?海的那边又是什么?

成年人的世界里,或许会想:人生短暂,就像这奔腾的潮水一般,轰轰烈烈而来,滚滚滔滔而去,最终止于沙滩,消匿于无形。时不我待,何不趁早努力,成一番波澜壮阔之伟业?

老年人则会想:世界雄浑博大,自然深无底止,人力不可抗违,人更应当顺应天地大道,敬畏自然。守得自然的规矩法则,可得始终。

自然——天地,山川,大海,真的就是一位远古缓缓行来的耄耋的老师,于无声中,给人们以谆谆教诲与启迪。

天色渐晚,游人开始散去。回澜阁前的围栏边,人影渐稀疏。

我和父母一起,在不舍和不断的回望中,离开了栈桥。

五、海滩、海浪与礁石

到青岛的第五天,陪父亲去了一趟市立医院。出得门来,妹妹邀请我们去就近的海边玩玩,我们欣然启程。

去过八大关,去过黄岛的金沙滩,也去过日照的沙滩,更去过石老人浴场和栈桥的沙滩,这个不知名字的沙滩和上述相比,简直有些小草和大树媲美了。

然而,我喜欢它。因为别处的再好,我的眼睛不及,无法触摸到它。

沙滩不大,甚至可以说有些蹩脚。沙子却很美。几米宽的黄沙粒,像一条金色的带子,横在堤岸与大海的中间。沙粒往里,是一片经年累月被海水雕刻的礁石,有的突兀高耸,有的零零散散,分布在这片浅海中。风很轻,浪却汹涌。我灵感来了,赋诗一首:

它,是天与地达成的一种默契。

它有时沉静,有时又躁动。

它有时平如镜,有时又洪涛汹涌。

它抚平了卵石,雕刻了礁石。

它养育了鱼鳖,载动了航船。

它多变的性子里,还隐藏着什么人类未解的谜题。

六、丽海馨苑的象棋室

酷爱象棋,源于父亲的遗传。

自上小学的时候始,就学会了象棋,迄今已经四十余年的棋龄了。当年在村子里时,父亲和兄弟、乡邻是我的棋友。上学时,同学是我的棋友。后来参加工作了,同事又成了我的棋友。

随着年龄渐长,棋瘾愈盛,棋艺也稍有提高。更愿意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更多的棋友。于是,诸城市的大街小巷,棋牌室,便成为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了。

就在几年前,来到青岛的丽海馨苑小区,途经小区边缘的一处简易小屋时,我的棋瘾又上来了。

透过玻璃窗,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的情形:五六个人围坐在一起,两个人对弈,余人观战。一张不大的四方桌,上擎楚河汉界。红蓝棋子散布其间,两大阵营在对峙着。

一切都在静悄悄中进行。棋子的起落是无声无息的,如果不是视线所及,根本听不到任何声响。围观者也只是静静地围观,偶尔也点评一下,根本没有我们这边那些傻蛋们吆五喝六喧宾夺主的疯狂劲儿。

我被这一幕深深地感染了,震撼了。

正如一位剑客,他在遇见另一位剑客的同时,心中涌起的感情不是羡慕,不是嫉妒恨,而是惺惺相惜,跃跃欲试。吃过午饭,我在煎熬中等到两点钟,就来到了棋牌室,跟这些异乡的人们,切磋一下。

屋里已经来了两个人,开始对阵了。年纪大的老人大约接近八十岁了,却耳聪目明,反应敏捷。他出招狠辣,攻势凌厉,咄咄逼人。同时却又攻防有度,猛力攻击的同时,稳打稳扎。对手的棋艺显然差距很大,不多时,就狼狈溃退,败下阵来。老人却愈见神勇,一着儿海底捞月,一着儿雪中藏蛾,一着儿立马车,干脆利落,不一会儿就顺利拿下三局。

其实,真正的高手,并不是靠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斟酌,他们总是在略微思索之下就能发现杀机。同时真正高手每走一步往往蕴含了两套或者更多的方案,从而容易引起对方的误判,虚虚实实,变幻莫测,险象环生。老人的棋艺,有一些这种境界的影子了。

输棋的那位是个中年人,脸上微微有些发热。尤其是当着我这个陌生人的面。他连连邀请我,让我上场。

“我不太行吧,我是来学棋的。”我说。

“青年,别谦虚,来下几盘,咱们切磋一下,互相学习。”老人也很客气。

我如果再不上场,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就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老人的棋子比之前慢了许多,更加稳重。我也因为早就有了对对手的重视,更加不敢含糊,瞻前顾后,谋定而后动。在长时间的胶着对峙中,老人一步昏着儿,痛失一匹骏马。赢棋,已成定局。

第二局开始,老人更加谨慎。不多会儿,随着浅浅的一声“耪掉……”我的一门火炮,离开了棋盘。

人渐渐多了,我却心浮气躁起来,输掉一局。

“还是王院长厉害……”

“姜还是老的辣。”

“不不,我下得很一般,人家是让着我哩……”老头儿连连谦虚。

在以后的日子里,从别人口中得知,老人是从市设计院退休的干部,人很好,没有架子。又过了些日子,他在小区里碰见我,邀约我去下棋。我说,我要回家去了,以后再跟您下吧。

他的眼里,流露出一些黯然。

虽为异乡陌客,这也许也是惺惺相惜?

“明年,我还会再来的,再向您请教。”我安慰他。

“不不,千万别这样说,咱们互相……”

“好的,大爷,是,是互相……”

我看到了一个耄耋老人欣慰的笑容。我喜欢看到别人的笑容,尤其是这样一位老人的笑容。

他迈着轻盈的步子远去。他在期待着下次重逢,我也在期待着……

【作者简介】王树文,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诸城作协会员,诸城诗词楹联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作品全集》、《青海湖》、《齐鲁文学作品年展》、《当代散文》、《齐鲁文学》、《当代作家》《齐鲁晚报》等刊物。出版合集《谷雨出行》, 诗词《卜算子·环卫工》《临江仙·天使之痛》发表于《诗词月刊》165期、177期。另多篇散文小说诗词发表于各级刊物。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电话:13853164811 13210570289 (入会) 18765312921 (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