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挖出抗战英雄棺木(贵州荒山发现湖北老兵81年前坟墓)
极目新闻记者 张万军
视频剪辑 金英
3月13日,一名湖北黄梅籍抗战老兵梅乐三的墓地,在贵州凯里炉山镇大风洞乡被意外发现,志愿者和网友展开了一场为其寻找家人的接力,最终成功帮其找到家人。
寻找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这位老兵和儿子在同一支部队携手抗日,经历令无数网友泪目。
16日,梅乐三的孙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父亲生前多次让其寻找爷爷的遗骸。等疫情平息后,她将到贵州将爷爷的遗骸带回,安葬在父亲的身边。
荒山中意外发现抗战老兵墓
雷女士来自贵州凯里,也是一名关注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的志愿者。3月13日,她到凯里大风洞镇母亲的墓地祭拜时,发现边上一个坟墓荒草丛生,似乎多年无人祭扫。清理杂草后,她发现了这个坟墓的墓碑,上面的刻字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难以辨认。雷女士对墓碑进行清洗后发现,这是抗战老兵梅乐三的坟墓。
雷女士发现的梅乐三墓碑
墓碑上的文字显示,梅乐三来自湖北省黄梅县,生前隶属于陆军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职务为上尉军需官,死于1941年。
雷女士发现的梅乐三墓碑
因为自己的父亲也曾是一名抗战老兵,雷女士对那段历史也有所了解,8年前她加入了关注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致力于帮助抗战老兵。雷女士知道,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于1939年12月在昆仑关战役中惨胜日军,由于损失较大,该部1940年一直在贵阳、安顺地区整训。该部后来于1942年远征缅甸,伤亡惨重。
想到这名抗战老兵在此长眠80多年,却一直没人祭扫,估计是他的家人不知情,雷女士心里很难受,她希望能帮梅乐三找到家人。于是,雷女士向同一个团队的志愿者同伴胡女士说明了情况,希望得到其帮助。
3月16日上午10时,雷女士和贵州凯里的10多名志愿者携带鲜花、水果、香烛等祭祀品来到梅乐三的墓前,对墓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墓碑上的刻字进行描红,并用当地的最高礼节,为他献上一只刚刚宰杀的鸡。当地的退役军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闻讯后也赶到现场,对梅乐三的身份信息展开调查。
志愿者为梅乐三墓碑描红
贵州志愿者以当地最高礼节祭拜梅乐三
志愿者网友接力帮助寻亲
收到雷女士的求助后,胡女士将梅乐三的情况告诉了老兵回家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孙春龙,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2008年,孙春龙发起了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并在2011年成立了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关怀和帮助抗战老兵。十几年来,他和志愿者同伴一共找到了11000多名抗战老兵,帮助1000多名抗战老兵找到家人,并对部分老兵进行了资助。
接到胡女士的信息后,孙春龙十分重视。对他来说,虽然每年都会接到很多帮助抗战老兵寻找亲人的消息,但这次却让他格外关注。在他眼中,第五军是一支令人悲喜交加的军队,昆仑关一战成名,而在之后远征缅甸时,有近半官兵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因为饥饿、疾病等殒命野人山,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孙春龙根据时间判断,梅乐三是在打完昆仑关战役后,随军到贵州休整时,非战斗死亡。
记录梅乐三资料的档案
随后,孙春龙在全网发布了帮助梅乐三寻找亲人的消息。凯里、黄梅两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也非常重视,黄梅的梅氏家族和网友们全部行动起来。一天之内,孙春龙就获得了重要线索:黄梅县蔡山镇黄泥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他有一个爷爷排行老三,当年出去当兵后就没有了消息。当地人分析,梅乐三可能是梅老三,当地口音把“老三”叫作“乐三”。
这虽是一条重要线索,但是根据孙春龙以往的经验分析,成功率不高。因为在抗战时,失踪的官兵很多,梅姓在当地又是一个大姓。
按照以往的操作流程,志愿者需要给遗骸和亲人做DNA鉴定,来确定他们的亲属关系。他们开始着手准备DNA鉴定,哪怕是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
原来父子同在一支抗日部队
3月16日下午,志愿者“南来的风”突然给孙春龙传来一份资料,在台湾的黄梅人严圣航先生前往忠烈祠找到了梅乐三的牌位,还查到他的资料。资料显示,梅乐三籍贯为湖北黄梅,牺牲时36岁,有一个儿子和女儿。档案的字迹较为潦草,孙春龙猜测,他的儿子的名字应该是迪文或建文。
梅乐三的档案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有孩子的姓名,通过户籍就更容易查询。此时,孙春龙的的同事尹广料在网上查询发现在云南有一位抗战老兵名叫梅迪文,资料显示,梅迪文在1941年入伍,也是第五军的军需。
梅迪文档案
也就是说,梅迪文和梅乐三在同一个部队,而且都是军需,梅迪文在梅乐三牺牲那年入伍,当时梅乐三36岁。
记录梅迪文资料的档案
孙春龙预感,梅迪文就是梅乐三的儿子。他立即联系云南的志愿者周女士,周女士告诉他,梅迪文几年前已经去世,她给了他梅廸文女儿梅燕的电话。
孙春龙立即拨通了梅燕的电话,他还没讲完话,就听到对方在电话里啜泣。梅燕说,梅乐三正是她的爷爷,她也一直在寻找他。
孙女将带回爷爷的遗骸
3月16日,57岁的梅燕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是梅乐三的孙女,目前住在昆明,她的父亲梅迪文已在2019年过世,也葬在昆明。
梅迪文
梅燕介绍,爷爷来自湖北黄梅的蔡山镇,家中有很多土地和房屋,年轻时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并参加抗战。她的父亲18岁时也参了军,和父亲在同一个部队。在一次战斗中,爷爷和父亲失散。1941年,战斗中受伤的爷爷在随军休整期间因病去世。父亲则随着部队继续在广西等地参加抗战,后来更是远赴缅甸抗日。
梅迪文被列入抗战将士名录
梅燕还介绍,她爷爷所在的工兵营营长梅作楫,是爷爷的兄弟。抗战爆发的时候,兄弟两个一起走上战场,一个牺牲,一个去了台湾,客死他乡,而同样带出去的梅家子弟,回到家乡的寥寥无几。
梅燕表示,此后父亲梅迪文一直呆在国民党军队,直到1950年被解放军收编。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在昆明几家工厂工作,直到1983年退休。爷爷去世时父亲并不在身边,父亲虽知道爷爷葬在贵州凯里的大风洞地区,但却不知道准确地点。由于种种原因,父亲一直没有机会到贵州当地寻找爷爷的墓地。但父亲生前曾多次跟女儿说起爷爷的事,说自己对不起爷爷,希望女儿能找到爷爷的墓地,把他遗骸带回来。
“得知我爷爷的消息,我非常激动,总算了了我和父亲多年的心愿。我打算等疫情平息后到贵州,将爷爷的遗骸带回,安葬在父亲的身边。”梅燕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