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忠厚传家远(汉家刘氏分派记二)
十.光武帝刘秀派下九支皇族
光武帝刘秀共生11个儿子,除四子刘庄承继帝统和临淮公刘衡早逝绝传外,其余9子均被封为藩王,且都后裔绵延,传祚永长,形成东汉宗室的主体--光武派下九大藩系。
1刘秀长子东海王刘强宗族
东海王族是光武帝派下9大房中的长房,其开基始祖是刘秀与许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刘强。
在东汉众多藩王中,刘强虽非最杰出的,但却是品德极佳的一位。早在公元26年刘秀复汉称帝后不久,刘强便被册立为皇太子。生母许皇后被废后,15岁的刘强深为不安,便多次向刘秀恳求让他做一个藩王。刘秀很喜欢这位懂事的长子,不忍心将他的太子身份废除,一直拖了好几年后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样,刘强在公元43年六月戊申由皇太子改封为东海王,并于公元52年正式离京到东海就任藩王。
刘秀对刘强极为优厚恩宠,刘强就国后,刘秀还把原来的鲁郡划归东海国。这样,刘强的东海王国统辖地域有东海和鲁郡共2郡29县,租税收入数倍于其他藩国,成为东汉时期最大的藩国。东海王国定都于原西汉鲁藩国故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县东古城)。刘强曾多次请求把鲁郡收归中央,但未获批准。
刘强在位48年去世,享年34岁,谥为东海恭王。
刘强死后,由长子刘政继承王位,此即第二代东海王。刘强另有一子刘敞封为绘侯。
刘政为人远不如他的父亲,史书上说他"淫欲薄行"。一次参加叔父中山王刘焉的葬礼,刘政竟把刘焉的姬妾徐妃取为已有,被朝廷削去一县以示惩罚。刘政在位44年去世,传位给儿子东海顷王刘肃。刘肃的21个弟弟,则在公元104年同时被封为列侯。
第三代东海王刘肃为人有祖父遗风,生性谦恭俭约,多次上交钱财帛布给汉王朝以助国费,为朝廷着想、出力,以尽屏藩之责,因此经常受到朝廷嘉奖。刘肃在位23年去世,他的长子刘臻继承王位,此即东海孝王。刘臻的弟弟刘俭被封为节水乡侯 ,另一个弟弟刘敏也被封为乡侯。刘臻与弟弟刘俭在当时都以孝友闻名于宗室中。
刘臻在位31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东海懿王刘祗(一说刘祗为汉献帝之子,待考)。刘祗生2子:刘羡、刘琬。刘祗在位44年去世,传位给刘羡,而他的次子刘琬则在汉献帝时被封为洛阳侯,官任平原相。
刘羡于建安五年(200年)继任第七代东海王,在位20年,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后被贬为崇德侯。东海王国至此与东汉王朝一同灭亡。
东海王族在东汉末年还孕育了一位杰出的人物刘虞。刘虞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是东海恭王刘强的六世孙,世系不详。因遭乱世,又与当时皇帝疏远,虽为宗室,也被沦为庶民无二。刘虞年轻时在郯县任户曹小官,官任郎中,累升至幽州刺史、甘陵相。
刘虞为官清廉、公正、仁和,深得民心,政绩显著,因此汉灵帝时历升尚书令、光禄勋、宗正等高职。灵帝末年,以宗正复任幽州牧,因平定少数民族乌丸人丘力居叛乱有功,被升为太尉要职,并受封为襄贲侯。董卓至洛阳时,刘虞又升为大司马,位居三公,贵极人臣,成为东汉宗室中最著名和最优秀的人物。
当年董卓挟少帝西迁时,朝中大臣袁绍、韩馥商议拥立当时已任太傅的刘虞为帝,以取代汉献帝刘协,但被刘虞拒绝。刘虞有子刘和,当时随帝西迁,官任侍中。汉献帝想摆脱董卓,便派刘和逃出长安,传信给在幽州的刘虞,要刘虞派兵前来迎驾。刘虞统兵迎驾途中,与公孙瓒发生冲突,被公孙瓒打败。刘虞被俘,最后被瓒杀害于蓟(今北京市)。据载当日公孙瓒杀害刘虞时,常山相孙瑾、掾官张瓒筹忠义之士非常愤慨,"相与就虞,骂瓒极口,然后同死"。刘虞死后,刘和与刘虞旧部合力攻打公孙瓒,迫使他自杀,报了杀父之仇。此后,刘虞家族情况不明。
东海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并繁衍成六朝隋唐时期刘氏26大郡之一的东海刘氏。
附:光武帝派下长房东海王族世系
2 光武派下沛王刘辅宗族
沛国王族在东汉宗室中也是较著名的一支。它的开基始祖,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刘辅。
刘辅,公元39年被封为右冯翊公,2年后被封为中山王,并兼食常山郡;公元44年,又被改封为沛王,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史称沛献王。刘辅先居洛阳京城,直到公元52年才到相县就国。
刘辅在京师洛阳时,与各位王子"竟修名誉,争礼四方宾客",手下有一大批幕僚、游侠之士。后因更始帝的儿子刘鲤与刘辅友善,借助刘辅手下的游侠把他的杀父仇人刘恭刺杀了,刘辅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受审3天后才被放出来。刘辅经此教训,从此不与外界游侠交往,变成一个矜严守法、谨俭守节、好学知书的一代贤王。刘辅对经学研究有极深造诣,是汉初著名的学者。他对《京房易传》、《孝经》、《论语》和图谶都有研究,曾撰著有《五经论》,当时被人们称为《沛王通论》。
刘辅在位46年去世,他的长子刘定承继为第二代沛王,史称沛釐王。
刘辅的儿子众多,除刘定外,还有刘宝被封为沛侯、刘嘉被封为僮侯,另还有12个儿子均被封为乡侯。
沛釐王刘定在位11年去世,传位给儿子沛节王刘正,刘正的两个弟弟则被封为县侯。刘正死后传位给儿子沛孝王刘广。刘广身患固疾,是个残疾,沛国政事由他的祖母周氏代领。刘广死后传位给儿子沛幽王刘荣,刘荣传位给儿子沛孝王刘琮,刘琮传位给儿子沛恭王刘曜,刘曜传位给嗣子刘契。
刘契继位位时,已当东汉末年。不久,曹丕废汉自立为帝,沛王刘契被贬为崇德侯。沛藩王国至此与东汉王朝一同灭亡。
沛藩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江苏一带,并形成后世刘氏望族--沛国郡刘氏。
3 光武派下楚王刘英宗族
东汉楚藩王系的开基始祖是刘秀与许美人所生的儿子刘英。
刘英在建成十五年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就国,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由于刘英生母许美人并不为刘秀宠爱,因而刘英虽然被封为藩王,但他所封的楚国是东汉各藩国中最小也是最穷的一个。
楚王刘英自幼好游侠,喜结交江湖朋友,晚年还喜好道家黄老之学和佛教斋戒祭祀之事。
但刘英由于自幼不受宠爱,因而对朝廷心生怨恨,对汉明帝也很不服气。他做楚王后,在楚国广交术士,曾制作金龟玉鹤,上刻文字,以充当自己做皇帝的符瑞,图谋取代汉明帝。公元70年,楚王刘英阴谋败露,被朝廷废去王位,徙居丹阳泾县(今江苏丹徒县东)。第二年,刘英到丹阳后便自杀而死,后被追谥为楚厉王。这样,东汉的楚藩王国仅创立了33年便被废除。刘英死后,受牵连而被汉朝诛杀的多达数千人,这便是东汉历史上有名的"楚英王之狱"。
2年后,汉明帝巡视彭城时,召见了许太后和楚王刘英的妻儿子女,很为伤感。到建初二年(77年),汉章帝刘炟怜念叔父,便封刘英的儿子刘种为楚侯,以继承刘英的香火祭祀。同时又将刘种的5个弟弟一同封为列侯,仍居于原楚国地域内。
楚侯刘仲后被改封为六侯(一说为六安侯,地在今安徽六安县东北),遂从彭城迁至今六安。刘种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度袭爵为第二代六侯,刘度传位给他的儿子六侯刘拘。刘拘之后,六安侯国在整个广东汉时期一直延续有人,直至曹魏时期才被废为县。
楚藩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安徽一带。后世彭城刘氏,当有楚藩王族的成份。
4 光武帝派下济南王族
东汉宗室济南王族的开基始祖刘康,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儿子,先被封为济南公,公元41年进爵封为济南王,建都东陵(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公元52年就国到任。
刘康是个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不循法度的藩王。曾广交社会上一班游手好闲之辈,阴谋不轨。事被揭发后,被朝廷削去5个县的封邑。此后,刘康又大兴土木、广建宫室、搜刮民财,藩中奴婢多达1400多人,当地百姓被搅得苦不堪言。刘康在位59年去世,谥为济南安王。
刘康生子11人:长子刘错继位为王,此即济南简王;王子刘笃,因犯法没受封;王子刘昱封西平昌侯;王子刘德封东武城侯;另有7子均被封为列侯,但史不载其名。
第二代济南王刘错也是个不遵纪守法的王孙公子,曾因杀人罪被国相举奏。刘错在位6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秀继位,此即济南孝王,而刘秀的4个弟弟均封为列侯,其中刘显为阜阳侯。
第三代济南王刘秀还算一个知书守法的藩王,他在位20年去世,可惜无子继位,济南王国一度绝传。后来,汉顺帝又被刘香的弟弟阜阳侯刘显为济南王,以奉刘康祭祀。济南釐王刘显在位仅3年去世,他的儿子刘广继任为第四代第五任济南王。刘广的弟弟刘文,则被封为乐城亭侯。济南悼王刘广在位25年,至永兴元年(153年)去世,又因无子继位,使济南王国最后绝灭。
济南王族在东汉传国较短,势力较弱,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一带。
5 光武帝派下阜陵王族
阜陵王族是东汉宗室中势力较弱小、地位较低微的一支。它的开基始祖名叫刘延,是刘秀与郭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刘延为人骄奢暴虐,又经常结交奸邪势力、胡作非为,在汉光武帝11个儿子中,其品性之差劣仅次于楚王刘英。刘延原本被封为淮阴王,建武二十八年就国。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因与亲戚 "招奸猾,作图谶,祠祭祝祖",事发后被改封为阜陵王,建都阜陵(今安徽全椒县东),仅食2个县的租税,成为东汉初最小的藩国。
刘延降封为阜陵王后,不思悔悟,反而心怀怨恨。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他又因与嫡长子刘鲂一同阴谋不轨,被削除王爵,贬为阜陵侯,仅食阜陵一县。直到章帝末年巡视九江时,觉得这位叔祖父太可怜了,才恢复他的阜陵王爵,并诏许他从阜陵迁都寿春(今安徽寿春)。
阜陵王刘延在位51年去世,谥为质王。
刘延死后,由嫡次子刘冲袭爵为阜陵王,此即阜陵殇王。刘冲在位仅2年便夭折,汉和帝又封嫡长子刘鲂为阜陵顷王,而将刘鲂的12个弟弟分别封为乡侯或亭侯。
刘鲂死后传位给儿子阜陵怀王刘恢。刘恢的5个兄弟则被封为乡侯亭侯。刘恢在位10年去世,他的儿子阜陵节王刘代继位,刘代的哥哥刘便亲则被封为勃遒亭侯。刘代死后无子继位,阜陵王国一度绝亡。后来,汉桓帝又于147年改封刘便亲为阜陵恭王,以主持刘恢庙祀。刘便亲死后传位给儿子阜陵孝王刘统,刘统传位给儿子刘赦,此为第六代第八任阜陵王。刘代在东汉末年去世,因无子继位,阜陵王国绝亡。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安徽一带。
6 东汉最优秀的宗室--东平王族
在东汉甚至整个汉家王朝的众多宗室藩系中,东平王族都可以算是最优秀的一支。
这个王族的开基始祖,是汉明帝刘庄的同母弟弟、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名叫刘苍。
刘苍于建武十五年(39年)受封为东平公,十七年进封为东平王,定都无盐(今山东东平县东),永平五年正式就国,遂从洛阳徙居无盐,开东平藩王一族。
在光武帝刘秀的10个藩王中,东平宪王刘苍是最优秀杰出的一个。史称刘苍自幼便好读经书,博学多才,智慧颇高。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便对这位亲弟弟非常钦佩,继位称帝后,对刘苍更加器重。永平元年(58年)东平王刘苍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留在京师辅政,位在三公之上,成为东汉时期地位、权势最高大的藩王。每当汉明帝出外巡视时,便由刘苍在京留守。刘苍辅政时间有四五年,为汉明帝时的"太平盛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据载,刘苍曾与大臣共同拟定了南北郊冠祀和冠冕车服等一整套礼乐制度,又曾多次谏劝汉明帝不要在春耕农忙时狩猎游玩,以误农事,都为明帝听取。与当时王子们骄奢淫逸的作风绝然不同,刘苍虽位居一人之下、万民之上的尊贵地位,但毫无骄纵之意。相反,刘苍因辅政期间"多所隆益、声望日重",非常不安,便多次上奏请求辞去辅政之职,出居所封东平王国,以维护皇帝的权威。这样,刘苍才在永平五年离开京师来到东平,但仍佩骠骑将军印。
刘苍就国后,多次受到明帝、章帝的褒奖和厚赏,其所受恩宠,远非其他各藩王能比。刘苍就国后,虽不在政位,但仍对朝廷大事非常关心,曾上奏劝阻汉章帝为光武、明帝的陵墓起立郭邑,并建议朝廷提倡节俭,都被汉章帝听取。从此以后,"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询。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直至公元83年,刘苍被封东平王45年后去世,汉朝廷为他举行隆重的丧礼。
刘苍是一位极贤良的藩王。汉明帝曾问他处家何等最乐,刘苍曾以"为善最乐"4字作答。刘苍还颇富文才,曾作《光武受命中兴颂》,其文典雅,大学者贾逵为它作注。又撰有书、记、赋、颂、七言、别字、歌诗等多篇,但现在大都已亡佚了。
刘苍的子女众多,见于记载的有9子5女。其中,嫡长子刘忠袭爵为第二代东平王,此即东平怀王;次子刘尚封为任城王;有2个儿子在永平元年封为县侯,名字不知;另有5个儿子被封为列侯,但史书也缺载名字;刘苍的5个女儿则均被特例封为县公主(按汉例,亲王之女只能封为乡主)。
第二代东平王刘忠在位11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嫡长了东平孝王刘敞,刘敞的6个弟弟则均被封为列侯,另有刘苍的孙子刘梁被封为矜阳亭侯,刘苍的2个不知名的孙子也被封为亭侯。刘敞在位48年去世,传位给儿子东平顷王刘端。刘端在位47年去世,其子东平王刘凯嗣封为第五代东平王。刘凯在位41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灭亡,东平王国也被废除,刘凯被贬为崇德侯,后裔不详。
东平王族的分支任城王族开派支祖刘尚,是东平宪王刘苍的儿子,元和元年(84年)受封为任城王,食邑有任城、亢父和樊县共3个县。刘尚在位18年去世,儿子任城贞王刘安继位,刘安的弟弟刘福和刘亢则被分别封为桃乡侯和当涂乡侯。刘安是个非常贪财而又吝啬的人,经常微服出行,强取官属车马刀剑,甚至连卫士们的米肉也强要而不给钱。他因此受到朝廷的谴责。
刘安在位19年去世,传位给儿子任城节王刘崇。刘崇在位31年去世,因死后无子继位,任城王国一度绝亡。10年后,汉桓帝封河间孝王刘开的儿子参户亭侯刘博为任城王,让他承奉刘尚的庙祀。刘博在位13年去世,死后也没有儿子,任城王国再度绝王。第二年也即嘉平四年(175年),汉灵帝又封河间贞王刘建的儿子新昌侯刘佗为任城王,以奉刘博之后。刘佗在位46年,因曹魏篡位,被贬为崇德侯。任城王国至此与东汉一同灭亡。
东平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并构成后世著名的东平刘氏的一个重要来源。
7 光武帝派下广陵王族
东汉宗室广陵王族的开基始祖,是刘秀与阴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名叫刘荆。
在光武帝的众多皇子中,广陵思王刘荆是一个有名的骄纵不法之徒。
史书上称刘荆"有才能而喜文法",但生性阴狠刻毒,喜用卑鄙手段害人。刘荆原本受封为山阳王。父皇刘秀去世后,刘荆不但不尽孝哀悼,还冒称东海王刘强的舅父大鸿胪郭况,给东海王写了一封信,怂勇刘强起兵叛乱,取代明帝刘庄。事情败露后,汉明帝念及亲兄弟之情,不忍将他处死,只是"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但刘荆不思悔过,反而勾结一班术士巫师,企图乘西姜叛乱之机谋反。事情败露后,刘荆在永平元年(58年)八月被汉明帝贬封为广陵王,并遣派至藩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到任。但此后刘荆仍屡教不改,多次图谋不轨,至永平十年二月,终因犯"祝诅"皇上罪畏罪自杀,在位共29年。
刘荆死后,广陵王国即被朝廷废除。至永平十四年,汉明帝封刘荆的嫡长子刘元寿为广陵侯,食邑6个县,又封刘元寿的3个弟弟为乡侯。广陵侯刘元寿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刘商,此为第二代广陵侯。刘商死后,他的儿子刘条袭爵为广陵侯。刘条的后裔,世袭广陵侯爵,但兴衰废亡情况,史书不曾记载。
广陵王刘荆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扬州市地区,并形成后世刘氏著名宗族广陵刘氏和临淮刘氏。
8 光武帝派下中山王族
东汉宗室中山王族始祖,是汉武帝与郭皇后所生的小儿子中山简王刘焉。
刘焉于建武十五年受封为左冯翊公,2年后又进爵封为左冯翊王。因系郭皇后的小儿子,刘焉受封后独留京师陪伴母亲,未曾就国。直至建武三十年,刘焉被改封为中山王,3年后被遣派至中山就国,藩都卢奴(今河北定县)。
在明帝时期,汉明帝因刘焉为郭太后偏爱,所以对他也格为恩宠,准许他享有往来京师的特权。刘焉在位52年去世,被朝廷厚葬。据说他的葬礼规模之宏大,远非其他各藩王所比。
中山简王刘焉死后,他的儿子中山夷王刘宪继嗣王位,刘弘的11个弟弟则被封为列侯。刘宪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中山孝王刘弘,刘弘的2个弟弟则被封为亭侯。刘弘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中山穆王刘畅,刘畅的弟弟刘荆则被封为南乡侯。刘畅传位给儿子中山节王刘稚。第五代中山王刘稚死后无子,东汉中山王国至此被废除绝亡。
9 光武帝派下琅邪王族
东汉宗室琅邪王族的开基始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最小儿子,名叫刘京。
刘京于建武十五年受封为琅邪公,2年后进爵为琅邪王,长期留居京师,直至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方正式到琅邪就国。初都莒(今山东莒县),后迁都开阳(今山东临沂县东)。
刘京为人好经学,有文才,性恭孝,深为阴皇后和汉明帝宠爱,经常受到各种特殊的恩赏。但刘京好修宫室,在国期间,大兴土木,"穷极伎巧,殿馆壁带皆饰以金银",可谓劳民伤财。但总的说来,刘京是个无大功亦无大过的人。刘京在位31个去世,谥为琅邪孝王。
刘京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琅邪夷王刘宇,刘宇的13个弟弟则被封为列侯。刘宇死后传子琅邪恭王刘寿,刘寿的8个弟弟封列侯。刘寿死后传位给儿子琅邪贞王刘尊,刘尊的4个弟弟被封为乡侯。刘尊死后,子安王刘据继位。刘据死后,他的儿子顺王刘容继位,刘容的弟弟刘邈,则官任九江太守,封阴都侯。刘容在位8年,于公元200年去世。时值曹操专权,琅邪王国一度被废除,后因曹操与九江太守刘邈关系密切,便于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又封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刘熙在位11年,公元216年因"坐谋欲过江",被曹操杀害,琅邪王国终于在东汉之前灭亡。
琅邪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后世著名的琅邪刘氏,当有东汉琅邪王族的成份。
十一.汉明帝派下六大藩系
汉明帝刘庄有9个儿子:刘建、刘羡、刘恭、刘党、刘炟、刘衍、刘畅、刘炳、刘长。除第五子刘炟继承帝统(为汉章帝)外,其余8个儿子均被封为藩王。其中大儿子千乘王刘建和小儿子济阴王刘长死后无子绝嗣,因而汉明帝派下只剩有6支藩王族系传续有后。
1 汉明帝第二子陈王刘羡家族
东汉陈藩王族开基始祖刘羡,是汉明帝的第二个儿子。明帝永平三年(60年),被封为广平王,但仍留居京师。史称刘羡博通经书,为人庄重有威严,为汉章帝敬重。永平七年,广平王刘羡被改封为西平王。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后,刘羡受遗诏改封为陈王,以淮阳郡为食邑,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县),同年到国定居,遂开陈藩王族。
刘羡在位37年去世,谥为陈敬王。他生有8个儿子:陈思王刘均,安寿亭侯刘寿、阳都乡侯刘番、新平侯刘千秋、周亭侯刘参、东阳亭侯刘寿、博平侯刘宝、高亭侯刘旦。刘羡传位刘均,刘均传位给儿子陈怀王刘竦。刘竦死后无子,由叔父刘崇嗣封为王,此即陈顷王。刘崇死后传子陈孝王刘承,刘承传位给儿子陈愍王刘宠。
在5任陈王中,第二任刘均为人阴狠,在国中胡作非为,是最差的一个。刘羡、刘竦、刘崇、刘承都无所作为,只有最后一任陈王刘宠较著名。
史称刘宠善骑马射箭,百发百中,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宠曾率国中弓箭手镇守藩国,抵抗黄巾。附近民众前往投奔者多达10多万人。汉献帝初,刘宠率藩中军民屯驻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欲勤王卫国。后军阀袁术因向陈国求取粮食不得,便将陈王刘宠杀害。
刘宠被杀后,陈藩王族从此败落,后裔不详。
2 汉明帝第三子彭城王刘恭宗族
彭城王族开基祖刘恭,是汉明帝第三子,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后封为钜鹿王,汉章帝时先后改封为江陵王、六安王,公元88年章帝去世后受遗诏改封为彭城王,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并于当年就国定居,遂开彭城王族。
刘恭生6子:彭城考王刘道、刘酺、竹邑侯刘阿奴、都乡侯刘丙、安乡侯刘国、鲁阳乡侯刘丁。刘恭在位46年去世,传位给刘道。刘道传位给儿子彭城定王刘嗣,刘嗣传位给儿子孝王刘和。刘和在位长达64年。传位给长孙刘祗。刘祗在位仅7年,东汉灭亡,彭城王国被废除,刘祗被贬为崇德侯。
历代彭城王,虽无巨大功绩,但都还是比较贤明的。如第一代彭城王刘恭为人敦厚威重、遵纪守法,为当地百姓敬爱;第四任刘和为人也"敬贤乐施,国中爱之。"
彭城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山东一带,后世著名的彭城刘氏,应该有这一支的成份。
3 汉明帝第四子乐成王刘党宗族
乐成王族的开基祖刘党(56-94年),是汉明帝的第四个儿子。公元66年,被赐号重熹王,公元72年被封为乐成王,公元88年就国,定都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史称乐成靖王。
刘党为人聪彗、喜读史书,并喜校刊典籍。因与汉章帝是同一年出生的异母兄弟,自幼便与章帝很亲爱。但刘党到乐成就国后,骄奢淫逸,为非作歹,曾因杀人罪遭朝廷谴责。
刘党在位25年,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东成哀王刘崇。刘崇继位仅2个月便夭折,改由他的庶民修侯刘巡承嗣王位,此即乐成釐王。刘巡在位15年去世,他的儿子乐成隐王刘宾继位。刘宾在位8年,于公元119年去世。刘宾没有儿子,乐成王国至此灭亡,乐成王族也随之绝亡。
此后,东汉朝廷又曾先后以济北惠王之子刘苌和河间孝王之子刘得过继为乐成靖王刘党之后。
4 汉明帝第六子下邳王刘衍宗族
下邳王族开派祖刘衍,是汉明帝第六子,公元72年受封为下邳王,公元88年就国,定都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
下邳王国共传4代4王,即下邳惠王刘衍传子下邳贞王刘成,刘成传子下邳愍王刘意,刘意传下邳哀王刘宜。建安十一年(206年),因刘宜死后无子,下邳王国被曹操废除。
下邳王族宗室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浙地区。
5 汉明帝第八子常山王刘昞宗族
常山王族开基祖,是汉明帝第八子刘昞。
刘昞于公元72年受封为常山王,公元79年改封为淮阳王,未就国,留居京师洛阳。刘昞死时还未立为太子,他死后汉和帝复又封他的小儿子刘侧为常山王。刘侧不久也死了,汉朝廷又改由他哥哥刘防的儿子刘章继为常山王,直到公元106年才就国常山,定都元氏县(今河北元氏县)。
刘章传子常山顷王刘仪,刘仪传子常山节王刘豹,刘豹传子常山王刘暠。黄巾起义时,刘暠弃国逃走,因而到建安十一年(206年)常山王国被曹操废除。
常山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
6 汉明帝第七子梁王刘畅宗族
在汉明帝派下各藩系中,最著名、最重要的是第七房梁藩。
梁藩王族始祖刘畅,是汉明帝第七子,原本封为汝南王,建初四年(79年)改封为梁王,公元88年就国,定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县),遂开梁藩王族。
东汉梁国共传5代6王,即开基祖梁节王刘畅传子梁恭王刘坚,刘坚传长子刘匡,梁怀王刘匡传弟夷王刘成,刘成传子梁敬王刘元,刘元传子刘弥。刘弥是最后一任梁王。
历代梁王大都无所作为,而第一代梁王刘畅,还是一个恃宠骄纵胡为,图谋不轨的不肖之徒,曾因与术士有谋逆之言而被朝廷谴责。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贬梁王刘弥为崇德侯,梁王国至此与东汉同时灭亡。
梁藩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地区,六朝隋唐时期宗族兴旺,形成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梁郡刘氏。
十二.汉章帝派下四大藩系
汉章帝刘炟生有8个儿子:刘伉、刘全、刘灰、刘肇、刘寿、刘开、刘万岁、刘淑。其中,第四子刘肇承继帝统,即汉和帝,和帝传至第二代为汉殇帝刘隆和平原王刘胜,均因无子而绝传;而平春悼王刘全、广宗殇王刘万岁和城阳怀王刘淑,也均因无子而绝亡。这样,汉章帝名下就仅传4支,即千乘王族、清河王族、济北王族与河间王族。
1 汉章帝大儿子千乘王刘伉宗族
千乘王族是长房,开基祖为汉章帝长子千乘贞王刘伉。
刘伉于建初四年受封为千乘王,在位15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刘宠。刘宠又名刘伏胡,永元七年(95年)被改封为乐安王,史称乐安夷王。刘宠生3子:长子刘鸿、承嗣王位;次子刘得,过继给堂叔也即和帝长子平原怀王刘胜为子;三子刘延平,则过继给另一堂叔清和愍王刘虎威做儿子。
刘伉、刘宏两代都居京师洛阳,至第三代刘鸿才开始到乐安就国。不久,刘鸿又被改封为勃海王。刘鸿生子刘瓒。刘瓒被窦大庆后拥立为帝,即汉质帝。质帝在位仅2年便夭折,因无子而绝传。
刘得出嗣平原王刘胜,但封袭封平原王只有6年去世,也无子绝后。
刘延平出嗣清河王刘虎威,在位35年去世,谥为清河恭王,传位给儿子刘蒜。刘蒜后被诬陷谋反罪,被贬为尉氏侯,后改为桂阳侯,在位仅3年便自杀而亡。
这样,千乘王族几个分支便都无后绝传。
2 汉章帝第三子清河王刘庆宗族
清河王族开基祖刘庆,是汉章帝刘炟的第三个儿子,生母为宋贵人。
刘庆生于公元78年,第二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82年因受窦太后的诬陷,被废为清河王。刘庆初留居京师洛阳,至公元106年才就国,居都甘陵(今山东省临清县东北),遂开清河王族。
在汉章帝派下各藩中,清河王族是较著名的一支,这个家族不仅出了一个皇帝,还出了一位对汉家王朝有功的刘庆。
史称,清河王族始祖刘庆为人孝友恭谦,由太子被废封为藩王后,他一生遵纪守法,谨小慎微,未有什么过错。当年汉和帝诛灭外戚窦宪势力,刘庆在其间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受到和帝的敬重和厚赏。
刘庆生了3个儿子:长子刘祜,承继帝统,即是汉安帝;次子刘虎威,继嗣为王,即清河愍王;少子刘常保,被封为广川王。但刘虎威和刘常保死后都没有儿子继位,清河王族一支实际上也就绝亡无后了。
3 汉章帝第五子济北王刘寿宗族
济北王族开基祖刘寿,是汉章帝的第五个儿子,永元二年(90年)受封为济北王,公元105年就国,居济北国都卢县(今山东长清县南)。
刘寿在位31年去世,谥为济北惠王。刘寿生有6个儿子:长子刘登承嗣王位,此即济北节王;次子刘懿,初被封为北乡侯,后在公元125年承继帝统,被拥立为汉少帝,不久夭逝;三子刘安国,被封为战乡侯,另有3个儿子不知名,均被封为乡侯。
刘登死后传位给儿子济北哀王刘多,刘多死后无子,改由叔父战乡侯刘安国继位,此即济北釐王。刘安国死后传位给儿子济北孝王刘次,刘次传子刘鸾,刘鸾传子刘政,此即最后一个济北王。刘政死后无子,济国王国在建安十一年(206年)被曹操废除。
济北王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
4 汉章帝第六子河间王刘开宗族
在汉章帝派下各藩中,最著名和重要的当推河间王族。这支藩族不仅出了4个皇帝,最重要的还是其后裔兴旺、子孙绵长。
河间王族开基始祖刘开,是汉章帝的第六个儿子,生母为申贵人。
刘开在永元二年(90年)受封为河间王,延平元年(106年)就国,居国都乐成(今河北献县东南),遂开河间刘氏王族。
第一代河间王刘开是个遵纪守法而为当地官民爱戴的藩王,他在位42年去世,谥为孝王。刘开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16个:长子刘政继位,此即河间惠王;次子刘翼封平原王,出继和帝长子平原王刘胜之后;三子刘德封安平王,出承明帝之子乐成王刘党之后;另有13个儿子被封亭侯,名字不详。
第二代河间王刘政死后传子河间贞王刘建,刘建传子河间安王刘利,刘利传子刘陔,此为最后一任河间王。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刘陔被贬为崇德侯,河间王国至此与东汉王朝同时灭亡。
平原王刘翼出嗣刘胜之后,后因被江京等奸臣陷害,被贬为都乡侯,后又改封为蠡吾县侯,居蠡吾(今河北博野县西北)。刘翼死后传子刘志。
蠡吾侯刘志后被大将军梁冀拥立为帝,此为汉桓帝。桓帝登基后,追尊刘翼为孝崇皇,刘开为孝穆皇,又改封桓帝之弟都乡侯刘硕为平原王,主奉刘翼之祀。
建安十一年(206年),平原王国被曹操废除。
解渎亭侯刘淑,阳嘉年间(132-135年)以刘开庶子受封,后以孙贵被追尊为孝元皇帝。刘淑死后传位给儿子刘苌,刘苌传位给儿子刘宏。解渎亭侯刘宏后被大将军窦武拥立为帝,承继帝统,这就是汉灵帝。熹年三年(174年),朝廷改封河间安王刘利之子康为济南王,主持解渎亭侯刘苌祀事。刘康传子刘斌,公元207年被黄巾军杀害。刘斌传子刘开。曹魏代汉后,刘开被贬为崇德侯。
刘开之子刘德封安平王,奉乐成王刘党祀。刘德,或作"刘得",史作安平者王,传位给儿子刘续。安平王刘续于190年奸佞不道被杀,安平王国被废除。
安平王刘续的弟弟刘理,先被封为经侯,后被梁太后封为甘陵王,奉清河王刘庆之祀。刘理传子甘陵贞王刘定,刘定传子甘陵献王刘忠。建安十一年(206年),因刘忠无后,甘陵王国被曹操灭亡。
河间王族后裔主要颁在今河北省,后来子孙兴旺繁昌,形成六朝隋唐时期刘氏的一大郡望--河间刘氏。
十三.汉献帝之后--东汉皇族的最后走向
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的战火,不但给平民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更给昔日养尊处优的汉家刘氏皇族宗室带来了空前的劫数。
1 从最后一个皇帝到山阳公
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即汉献帝刘协,在亡国之后,被曹丕贬为山阳公,食邑1万户,位在各诸侯王之上,建都山阳郡下的浊鹿城(一名青阳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北)。这样,东汉灭亡后,东汉皇室遗民便从洛阳徙居浊鹿。
山阳公刘协贬封为公后14年即魏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禅陵(在今修武县西北),追谥汉孝献皇帝。
献帝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数子,见于记载的有7个:皇太子刘冯,封南阳王,早逝;皇子刘熙、刘懿、刘邈、刘敦,建安十七年(212年)分别被封为济阴王、山阳王、济北王、东海王,东汉灭亡后又一同被贬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2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杀害。
刘协去世后,因太子刘冯早逝,改由嫡长孙桂氏乡侯刘康嗣袭为第二任山阳公。刘康在位51年,西晋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直至晋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儿子刘瑾袭爵为第三任山阳公。刘瑾在位4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秋袭封为第四代山阳公。刘秋袭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
山阳公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河南一带,部分则迁到日本。
2 汉献帝后裔中有一支流亡日本
据日本《大藏朝臣原田家历传》(即原田族谱)记载,汉献帝山阳公刘协有一个玄孙刘阿知,大概为刘秋的兄弟辈。太康十年(289年),当刘秋袭爵为山阳公时,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五月初一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与德和族 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来到日本。后来便形成日本贵族的田氏。附:东汉皇室遗裔山阳公族世系。
十五.汉家刘氏最优秀的分支--楚元王刘交的族系
在众多的汉家刘氏藩系中,由刘交开创的楚藩王族是排行最小的一支,但也是最杰出和最庞大的一支。这个家族不但人才辈出,产生了最著名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而且人丁兴旺,后裔繁衍极盛,构成后世刘氏族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天下刘氏,十之二三都是刘交的后裔,他们往往以彭城为郡望,以天禄、藜照、藜阁、彭城、沛国等等为堂号。 14.1 刘交与楚藩国的建立
楚藩开基始祖刘交,是太上皇刘煓的幺子、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弟。
刘交,字游,是高祖3个兄弟中最优秀的一个,也是刘氏4兄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
史称刘交年轻时即好读书,为人多才多艺,有大志。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离去。 在刘邦的兄弟中,刘交思想最与刘邦接近,因而深受刘邦的亲信和宠爱。刘邦在丰沛起义后,独让刘交跟随自己打天下,使之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亲信。入关后刘交受封文信君,后随刘邦转战各地。因此,刘交为汉家天下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汉朝的缔造者之一。
汉家王朝定鼎之后,刘邦分封天下。刘交因跟随高祖打天下有功,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正月丙午被封为楚王,同年就国,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遂从长安徙居彭城,开基楚藩王族。
在汉代众多藩系中,楚藩的地位十分重要。楚国是刘邦所封的第一个刘氏同姓藩国,刘交是刘氏宗室中最早被封为王的一个,可见刘邦对楚藩的重视,楚藩王国当时统辖薛郡、东海、彭城共3郡36县,位居华东肥沃地区,是西汉初势力较大的一个藩国。
楚王刘交也是西汉宗室中的佼佼者,是个文武双全的藩王。他到彭城做藩王后,息武兴文,将原来的同学穆生、白生和申公都请到楚国任中大夫。又派自己的儿子刘郢客到长安向昔日老师浮丘伯学习《诗经》,自己和儿子们都在楚国读《诗经》和先秦典籍。刘交还曾为《诗经》作传注,号称《元王诗》,成为当时《诗经》学中的一个派别。刘交的次子刘郢客因学有所成,被汉文帝任命为宗正,学管刘氏宗室事务。在刘交的倡导之下,楚国成为当时中国的《诗》学研究中心和学术空气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刘交在位23年去世,被尊谥为楚元王。
刘交的儿子众多,见于记载的有7个:太子刘辟非,早逝;次子刘郢客,初封上邳侯,官任宗正,后承嗣王位;王子刘礼封平陆侯;王子刘富封休侯;王子刘岁封沈犹侯;王子刘艺封宛朐侯;王子刘调封枣乐侯。
2 楚藩王系主干的兴亡
第二任楚王刘郢客也是一位素质优秀的藩王,早年即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因而被封为上邳侯,官任汉朝宗正。继任楚王后,礼贤文士,任他的老师《诗》博士申公为中大夫。
刘郢客在位4年去世,传位给长子刘茂。
第三任楚王刘茂是楚藩家族中的不肖之徒。刘茂为人骄淫暴虐,不守法纪,也不尊重文士,没有一点父祖辈的风度气质。
汉景帝时,刘茂多次与吴王刘濞联络,阴谋反叛朝廷。中大夫申公、白生劝谏,刘茂将他们处以胥靡之刑,罚他们到市上舂米。叔父休侯刘富进谏,刘茂威胁说要将他先抓起来,吓得刘富带着母亲逃到京师长安。景帝三年(154年),刘茂响应吴王刘濞,公开起兵武装叛乱,成为"七国之乱"的骨干。后叛军被周亚夫战败,楚王刘茂兵败自杀。
汉王朝平定吴楚叛乱后,改封楚元王刘交第三子平陆侯刘礼为第四任楚王,以为刘交正宗主干。刘礼也颇有才学,继位前任汉朝宗正,继位5年去世,谥为楚文王。
楚文王刘礼传子楚安王刘道;刘道在位23年,传子楚襄王刘注;刘注在位14年去世,传子楚节王刘纯,刘纯在位16年,传子刘延寿,这便是最后一任楚王。
第八任楚王刘延寿是一位颇有野心的人,他认为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很有可能当皇帝,便极力巴结依附他。结果,刘延寿在地节元年(前109年)因与广陵王刘胥相勾结和阴谋叛乱之罪被处死。由刘交开创的西汉重要藩国--楚国至此灭亡。
楚藩主支刘礼王系繁衍并不发达,被封为侯的王子,见于记载的仅有两个:楚安王刘道之子刘成封杏山侯,元鼎五年坐酎金被废;楚安王之子刘不害封浮丘侯,传子浮丘侯刘霸,元鼎五年坐酎金被废除。
据《元和姓纂》记载,楚王刘延寿的后裔有名叫刘璠者,从彭城徙居南康(今江西赣州市),后裔发达,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南康刘氏。
3 楚藩最优秀的分支--休侯刘富家族
在楚藩众多支系中,以第四房休侯刘富一支最为杰出。这一支因产生了大学者刘向、刘歆父子而名闻天下,号称"藜阁派"。
四房派祖刘富,是楚元王刘交的第四子,原被封为休侯,楚王刘茂叛乱时,刘富逃亡京师长安,受牵连被削除侯爵。后来,汉景帝知道刘富曾多次谏阻刘茂谋反有功,便改封刘富为红侯(红侯国地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北)。刘富于景帝六年(前151年)去世,谥为红懿侯。
刘富生5子:长子刘登继位为红怀侯,次子刘辟强和3个弟弟留居首都长安,在汉朝廷任职,以便供养祖母楚元王夫人。
红怀侯刘登传子红敬侯刘嘉,刘嘉传子红哀侯刘章。元朔五年(前124年),第四代红侯刘章去世,无子绝嗣,红侯国至此色亡。然而,红侯刘富留居京师的那一支子孙,日后却极为兴盛发达,成为刘氏宗氏中最优秀的代表。
红侯刘富次子刘辟强,字少卿,当嫡长兄刘登袭承红侯爵位时,他被留在长安,奉养祖母。史称刘辟强为人清静寡欲,好读书,会写文章,不肯当官,唯以书自误。汉武帝时以宗室子弟身份参加二千万官员的议论,每每都有高见提出。公元86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起用宗室成员,刘辟强被任命为光禄大夫、长乐卫尉,不久又升任宗正之职,当时已80岁高龄了。不久去世。
刘富的儿子刘德,字路叔,也是一个极优秀的宗室子弟。
史称刘德年轻时就修习黄老术,富有智慧谋略。当时汉武帝常在甘泉宫召见刘德,对他极为赏识,称他为"千里驹",可见他才学之突出。汉昭帝初,任宗正丞。父亲刘辟强任宗正时,他升为大鸿胪丞,又升太中大夫。父亲去世后,刘德接替宗正一职,后因被人陷害,被免职贬为庶民,屏居乡下。后来在霍光夫关照下,刘德复出,任青州刺史,后又复任宗正,曾参与策谋拥立汉宣帝为帝的大事。汉宣帝即位后,刘德因拥立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地节年间(前69-66年),改封为阳城侯。刘德为人宽厚仁爱,乐善好施,"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他有家产超过百万,却全部分给兄弟和用来救济宾客。
刘德封侯11年,公元前63年去世,谥为阳城缪侯,由儿子刘安民承袭为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还曾官任郎中右曹,后曾自愿将阳城侯国一半的食邑上献朝廷,以求朝廷将他的弟弟刘向减免死罪。刘安民死后传位给儿子刘庆忌。第三代阳城侯刘庆忌后又任宗正太常,死后传爵位给儿子刘岑。刘岑官任诸曹中郎将、校尉、太常等职。刘岑死后,阳城侯国还传了一代,至王莽时则被废绝。
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的弟弟刘向,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大学者。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年仅12岁时便任专为皇帝引御车的辇郎,20岁时官任谏义大夫。为人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常被汉宣帝重用。后因所献炼金术不灵验,被宣判死罪。不久被赦免复出,任郎中,给事黄门,升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又被提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4位大臣之一。曾用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并弹劾外戚,抨击宦官专权误国。前后两次入狱,免官数年。汉成帝即位,他更名刘向,复出任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升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
刘向为人随和,廉靖乐道,不争世俗,专心研思儒家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刘向的著作有《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别录》及辞赋等数十篇,其中《别录》为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史载刘向在汉成帝时受命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某日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刘向的子孙后裔,便以"天禄"、"藜照"、"藜阁"等为堂号,自称藜阁刘氏,以纪念刘向这位杰出的显祖。
刘向生了3位优秀的公子:长子刘伋,《易》学教授,官至郡太守;中子刘赐,官任九卿丞,早逝;少子刘歆,便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和政治家。
刘歆自幼受父亲熏陶,勤奋好学,后又受诏与父亲一同在天禄阁校刊秘籍,成为一位对六经、传记、诸子、诗赋、术数和方技无所不精的渊博学者。
刘歆初为黄门郎,父亲去世后他继位中垒校尉。汉哀帝时,任侍中、太中大夫、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当时刘氏宗室中最受宠幸的人物。刘歆好古,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学设学官,现在的《左传》,就是由他整理后流传于世的。他因此成为西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他又承继父业,集六艺群书,加以整理,所著《七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刘歆因少时与王莽同为黄门郎,关系密切,王莽篡汉后,刘歆被王莽重用,任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京兆尹、羲和等职,并被封为红休侯,后又升任新朝国师,封嘉新公,成为新朝群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太傅王舜和大司徒平曼的显贵重臣。
无 论从学上还是政治上,刘歆都走了一条与父亲刘向不同的道路。刘向崇尚今文经学的《谷梁传》,而刘歆则是古文经学的代表,推崇古文《左传》;刘向对汉家王朝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力的,而刘歆则成为王莽的帮凶、汉家王朝的罪人。刘歆为王莽篡夺刘氏汉家政权,确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刘歆虽然投靠了王莽,但他毕竟还是汉朝宗室,还是姓刘,因而对王莽篡汉,在内心感情上也非常痛苦和矛盾。当王莽篡汉称帝后,社会危机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峻,这时的刘歆便对王莽开始失去信心。后来王莽诛杀大批刘氏宗室成员,并把刘歆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时刘歆对王莽已心生怨恨。最后终于决意背叛王莽,图谋政变,以推翻王莽,取而代之,重振汉家天下。但事情败露,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刘歆被迫自杀而死。一代儒学大师,最终落得个家破、国亡、身死的悲惨下场。
刘歆生有3子1女,当刘歆红极天下的时候,他的子女也鸡犬升天:长子刘叠,被王莽任命为侍中、五官中郎将,封伊休侯;次子刘棻,深得王莽赏识,官任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封隆威侯;三子刘泳,官任右曹长水校尉,封伐虏侯;刘歆的女儿,则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为妻。后来,刘歆失宏,刘歆的儿子们也立即大祸临头,次子刘棻和少子刘泳,均因谋反罪被王莽处死,刘棻死后尸体还被抛到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
刘歆家族当日因投靠王莽而成为刘氏宗室中最显赫的家族,如今却因反对王莽而又一落千丈,迅速衰败。但刘向、刘歆的家族,毕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宗室分支,所以后来刘向的子孙们又兴旺发达,并繁衍成今日刘姓中的重要分支--藜阁刘氏。
《元和姓纂》记载:刘向后裔世居彭城,分居丛亭里、绥舆里、安上里和丰县、沛县、吕县等处。
4 楚藩第六房--枣乐侯族
西汉宗室枣乐侯族为楚藩分支,开基始祖枣乐敬侯刘调,是楚元王刘交的第六子、汉高祖刘邦的小侄儿。
刘调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八月受封为侯,在位16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枣乐恭侯刘应。刘应在位15年去世,传位给儿子刘庆。刘庆在位16年,因汉武鼎削藩,于元鼎五年坐"酎金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枣乐侯国至此灭亡。
枣乐侯族的后裔,主要居于沛国相县,隋唐时期子孙发达,蔚为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沛国相县刘氏。
总之,楚藩家族不但是汉代皇族最优秀的支系,而且也是整个汉家刘氏中人丁兴旺、后裔繁昌的一大支系。楚元王刘交后裔是当今世界刘氏主干之一。
附:楚元王刘交家族世系
十六.汉宗室最庞大的藩系--中山刘氏
在汉代各藩系中,由汉景帝之子刘胜开创的中山刘氏是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大、后裔人口最兴旺的一支。早在西汉中期,中山刘氏即以宗室人丁兴旺著名;三国时期,中山刘氏又因产生了鼎足天下的蜀汉刘备皇族而名扬天下;晋唐之世,中山刘氏搬迁东南,后裔迅速蕃昌,构成今日世界刘氏干之一的中山刘氏。今日我国东南刘氏及海外刘氏,大都属于这一大宗派。
.1 刘胜与中山藩系的创建
中山刘氏的开基始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是景帝妃贾夫人所生,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六月乙巳日受封为中山王,建都卢奴(今河北省定县),遂从汉都长安迁到中山开基。
在汉代各藩王中,中山靖王刘胜是个颇有特色的人物。他做了藩王后,不过问、干涉地方政事,每日在王宫中饮酒作乐,吟诗作赋。当年他与同母兄赵王刘彭祖志趣相反,他认为"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而不应干预地方政事,这是一种典型的皇室贵族思想。
历史上的刘胜是个风流才子,他的文才很好,诗文都写得很漂亮。从《汉书》记载的刘胜在受汉景帝召见时所作奏对文章可以看出,刘胜是个文化素质颇高的藩王。然而,皇室贵族的通病是骄纵奢淫。刘胜虽然遵纪守法,没有骄纵胡为的过错,但却是一个非常奢侈和荒淫的亲王,当年赵王刘彭祖就曾指责他 "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史记》上也说刘胜贪酒好色,是个典型的风流公子。
刘胜贪淫好色,广纳纪嫔,而生育了众多的子女。史载,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余人,这是刘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
刘胜的120多个儿子,除长子刘昌承袭中山王位外,其余都被封为侯,其中名见《汉书》者有20个:广望节侯刘忠、将梁侯刘朝平、薪馆侯刘未央、陆城侯刘贞、薪处侯刘嘉、陆地侯刘义、临乐敦侯刘光、东野戴侯刘章、高平侯刘喜、广川侯刘颇、乘丘节侯刘将夜、高丘哀侯刘破胡、柳宿夷侯刘盖、戎丘侯刘让、樊舆节侯刘修、曲成侯刘万岁、安郭于侯刘传富、安险侯刘应、安道侯刘恢,澎侯刘屈釐。
这些中山王族分支,大都传有后裔。因此,中山王落一宗,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汉代分支最多,族系最庞大的藩系。
2 中山刘氏主干王系的兴衰
中山靖王刘胜在位43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第二代中山王刘昌。刘昌在位仅1年就去世,传位给他的独生子中山康王刘昆侈。刘昆侈在位21年去世,传子中山顷王刘辅。刘辅在位4年去世,传子中山宪王刘福。刘福在位17年去世,传子中山怀王刘循(一作刘修)。刘循在位15年即公元前55年去世,无子,中山王国共传6代6王,至此绝封。
第二代中山王刘昌之后,各代中山王又分出许多分支。其中,康王刘昆侈的儿子,除刘辅袭封为中山王外,还有2个儿子被封存列侯,即成献侯刘喜、宣处节侯刘章。第四代中山王刘辅的儿子,除长子中山宪王刘福外,还有1个名叫刘安,被封为利乡侯。
利乡孝侯刘安传子利乡戴侯刘遂,刘遂传子利乡侯刘国。刘国有两个弟弟:刘云客、刘广汉。
中山王国绝亡后45年即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朝廷又封中山宪王刘福弟弟利乡孝侯刘安的孙子、利乡侯刘国的大弟弟刘云客为广德王,以奉刘胜之祀。
广德王刘云客在位3年去世,又无子绝亡。15年后,汉哀帝又封刘云客的弟弟刘广汉为广平王。刘广汉在位13年,王莽篡汉时被废为庶民。广平王国至此与西汉一同灭亡。
刘胜之后,中山王族主干各王大都平庸无闻,虽无大过,也无所作为建树。
中山王族的后裔,汉魏时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地区,也称中山刘氏。
3 中山刘氏枝属概况
中山刘氏枝属繁杂,开基祖刘胜120多个儿子,见于记载的仅20分支。其中,侯国在西汉时期一直存存,爵位传袭下来的则只有如下几支:
广望侯族。开基祖第一代广望侯刘忠,传子顷侯刘中。刘中传位给儿子广望思侯刘何齐,刘何齐传子望恭侯刘遂,刘遂传子广望侯刘阁。刘阁之后广望侯国被废除。
临乐侯族。开派祖刘光,刘胜之子,是为临乐敦侯。临乐侯族共传5代5侯,即临乐敦侯传子临乐宪侯刘建,刘建传子临乐烈侯刘固,刘固传子临乐节侯刘万年,刘万年传临乐侯刘广都。至王莽篡汉,临乐侯国被废除。
樊舆侯族。共传5代5侯,即第一代樊舆节侯刘修传子炀侯刘过伦,刘过伦传子思侯刘异众,刘异众传子顷侯刘土生,刘土生传子刘自予,即第五代樊舆侯。王莽篡位时,刘自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樊舆侯国灭亡。
其余110多支族,有的可能没有封侯授爵,有的授爵位后因无子绝封,大部分则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在朝廷削藩政策中坐"酎金"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也有一小部分则传至第二、第三代后因无后或因罪被废绝。 15.4 中山刘氏最优秀分支--蜀汉刘氏
在中山王藩系的众多分支中,又以第五房陆城侯族一支最著盛名。该族在东汉末年因产生了蜀汉皇族刘备家族而位尊三国刘姓之极。
蜀汉开创者刘备共生3子,后裔因此分为3大支,现分别介绍如下:
刘备嫡长房安乐公刘禅支。
刘备嫡长子刘禅,继位称帝,此即蜀后主。蜀汉亡国之后,亡国之君刘禅被曹魏王朝从四川迁徙至魏都洛阳居住,并被册封为安乐公。西晋代魏后,刘禅仍被封为安乐公不变,直至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谥为安乐思公。
蜀后主刘禅娶张飞的两个妹妹为皇后,又还娶有众多妃妾,生了许多子女。刘禅的儿子见于《三国志》记载的便有7个,即太子刘璿、安定王刘瑶、西河王刘琮、新平王刘瓒、北地王刘谌、新兴王刘恂、上党王刘虔(一作刘璩)。
刘禅8个儿子当中,太子刘璿(字文衡),在蜀汉灭亡的第二年也即公元264年正月,因蜀将钟会作乱被成都乱兵杀害。三子西河王刘琮,在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即公元262年正月病逝。五子北地王刘谌,则是8兄弟中最为忠烈的一个。
史载当年后主刘降魏前,刘谌曾极力反对,他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 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父亲刘禅采纳。公元263年,刘禅率百官向魏将邓艾投降后,刘谌见国破家亡,便率家人来到太庙(刘备的庙),伤心痛哭一场之后,挥剑杀死妻儿子女,然后再自杀于刘备灵前,以身殉国。
史籍记载,蜀汉灭亡后,刘禅的8个儿子,除刘璿、刘琮和刘谌3人外,其余都随父刘禅内迁中原,主要居住在洛阳一带。刘禅被贬为安乐县公后,蜀汉王室成员也大都受到魏政府的厚待,刘禅的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刘禅去世后,由他的第六子刘恂嗣袭为第二代安乐公。
西晋末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永嘉(公元307-312年)之乱。内迁中原洛阳一带的蜀国王族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大一部分在战乱中绝亡,另有一部分则渡江南迁到江南地区。如今湖北监利的彭城郡古柏堂刘氏,就是以刘禅第四子北地王刘谌为发派始祖。
刘备次子甘陵王刘永支派。
在中山刘氏众多支派中,以刘备次子刘永一支最为兴旺、最为重要。
刘永,字公寿,与蜀后主刘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永早年被刘备封为鲁王,公元230年又被后主刘禅改封为甘陵王。
刘永早年就痛恨宦官黄皓。后来黄皓受宠,在后主面前毁谤刘永,刘永因此被皇兄刘禅疏远,甚至10多年兄弟不能见面。
蜀汉亡国后,刘永随后主降魏,徙居洛阳,被削去王爵,贬为乡侯、奉车都尉。
两晋之际,五胡乱华,刘永子孙也纷纷南迁。其中,刘永的一个名叫刘玄的孙子,又逃亡蜀地,被割据四川的李雄封为安乐公,以奉守刘禅的祭祀。
刘永的后裔极为发达,今日东南闽粤及海外刘氏,十之六七是刘永的后裔。
刘备三子安平王刘理支派。
刘理,字奉孝,与后主刘禅和刘永都是同父异母兄弟。原被刘备封为梁王,后被刘禅改封为安平王。公元244年去世,谥为安平悼王。
刘理死后,传位给他的长子安平哀王刘胤。刘胤在位19年去世,传位给儿子安平殇王刘承。刘承在位20年去世,无子嗣位,改由刘理的第二个儿子武邑侯刘辑袭爵为第四任安平王。
蜀汉灭亡后,刘辑随后主降魏,迁居洛阳,并被废掉王位,贬为乡侯、奉车都尉。此后,刘理一支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十七.汉宗室的重要藩系--长沙王支族
在汉家皇室中,长沙王宗族发展迅速、分支众多、人丁兴旺、后裔发达,是王室中最尊贵、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长沙王族的后裔主要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留居汉代长沙王国,后裔繁衍昌盛,形成今日中国江西、湖南、湖北及广东部分地区刘姓的主体;北派则在西汉时期迁居南阳,后来宗族崛起,一跃而尊为东汉皇族帝系,其后裔又分布在中原及全国各地。
1 刘发和长沙国的创建
长沙刘氏的开基始祖名叫刘发,是汉景帝的第七个儿子。
刘发在景帝众王子中地位比较低微。他的母亲唐姬,原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环。一日,景帝喝醉了酒后,误把她当作了程姬而发生了性关系,直到酒醒后才发现是唐姬。后来唐姬生下了一个儿子,景帝因此取名叫做刘发。
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刘发被父皇景帝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这样,刘发便带着一把长安的泥土和对父母的一片思念,在公元前155年离开汉朝首都长安,来到湖南长沙定居,遂开基长沙刘氏一族。
当时的长沙国,在西汉人看来,还是一个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卑湿贫困和充满毒瘴的野蛮之地,至此做官的人,往往被看成是与充军发配无异。刘发因生母地位卑贱,在景帝的儿子中最不受父皇宠受,所以才会被封到落后的长沙做藩王。
刘发的长沙国是在汉初异姓诸侯王吴芮所建的长沙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刘发的长沙国面积最初仅只有吴氏长沙国的1/3,所辖的只有临湘、罗、益阳等13县,即今天的湖南省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
公元前142年,刘发从长沙回长安,与各位王兄一同为父亲景帝做寿。祝寿时,景帝令刘发上前歌舞,刘发"但张袖小举手"。在场的人都嘲笑他的笨掘,景帝也感到奇怪,就向刘发询问。刘发回答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听了刘发这一说,也心生歉意,觉得亏待了这个儿子,于是下诏将武陵、零陵、桂阳等地也划给刘发的长沙国管辖。这们,长沙国的辖区,便又扩大到包括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南部、江西西部以及两广北部地区。
刘发在位28年,公元前127年去世,谥为长沙定王。
刘发在位时间虽长,但在当地无所建树。从他请求增加封邑看,刘发应是一个非常聪敏的人。但他不为父皇和各位王兄宠爱,再加上封在偏远的长沙,所以终生都有郁郁不得志。
相传,刘发曾将他从长安带来的泥土在长沙筑了一座高台,日日登台远眺长安,以慰思念父母之情。后人因称此台为"思亲台",又叫"定王台"。人们至今仍能在长沙城里看到定王台的遗址。
刘发的子女众多,见于史书记载的刘发的儿子就有16个。除嫡长子刘庸被立为王太子后来世袭长沙王爵位外,刘发的其余15个儿子均被依例封为列侯,他们是:安城侯刘苍、宜春侯刘成、句容侯刘党、容陵侯刘福、路陵侯刘童、攸舆侯刘则、茶陵侯刘、建成侯刘拾、安众侯刘丹、叶平侯刘喜、夫夷侯刘义、舂陵侯刘买、都梁侯刘定、洮阳侯刘狩、众陵侯刘贤。
2 长沙刘氏主干王系的兴衰
第一代长沙王刘发去世后,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戴王(一作康王)刘庸。
第二代长沙王刘庸在位27年,于公元前101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顷王刘鲋鮈。
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在位17年,于公元前83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剌王刘建德。
第四代长沙王刘建德在位34年,公元前50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长沙炀王刘旦。
第五代长沙王刘旦在位2年去世,死后无子,长沙国一度绝亡。但2年后,朝廷任命刘旦的弟弟刘宗为第五代第六任长沙王,此即长沙孝王。
第六任长沙王刘宗在位3年,于公元前43年去世,死后由他的儿子刘鲁人继位,此即长沙缪王。
第七任长沙王刘鲁人在位48年,于公元前6年去世,死后由他的儿子刘舜继位。
第八任长沙王刘舜袭封为王后2年,王莽篡汉,废除长沙王国,改为"填蛮郡",刘舜也被削去王爵,贬为庶民。
光武帝刘秀复汉建国后,曾于建武三年(公元26年)恢复长沙国,封长沙王刘舜的儿子刘兴为第九任长沙王。但刘兴在位12年后,又因与光武帝血缘关系太疏远而被再次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
此后,长沙王族嫡宗主干支系就从史籍中消失不见了。
刘氏长沙国主干王系共传8代9王,历经近200年,到东汉初期衰落。
历代长沙王们,大都平庸无闻,对湖南地区无所建树。第四代长沙五刘建德更是一个胡作非为、为害当地的不肖之徒。据说有一次刘建德在国内打猎时,曾纵火烧毁当地96家百姓的房屋,还杀死2人;刘建德又曾诬陷中央派来的长沙内史,将他处死。罪行暴露后,刘建德仅被处以削除8县食邑的惩罚。
各任长沙王的儿子,除嫡长子世袭王位外,其余各子则被依例封为列侯。其中,第三代长沙王刘鲋鮈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高城侯刘梁、复阳侯刘延年、钟武侯刘度等3个;第四任长沙王刘建德的儿子被封侯的,有昭阳侯刘赏和承阳侯刘景2个;第六任长沙王刘宗的儿子被封为侯的有安平侯刘习和阳山侯刘宗2个;另有一个湘乡侯刘昌,不知是哪一个长沙王的儿子。
3 长沙刘氏支属概况
长沙刘氏支属繁多,仅开基始祖刘发派下就分为16支。如果再加上由各长沙王分出的8个支族,共计有24支。其中,除主支王系世代居长沙外,其余23支则徙居大江南北,有居湖南各地者,有分居江西者,有北迁中原者,有东迁江苏者。现将长沙刘氏各支迁徙地开列如下:
长沙王刘发,居今湖南长沙市;
安城侯刘苍,居今江西安福县;
宜春侯刘成,居今江西宜春县;
句容侯刘党,居今江苏句容县;
容陵侯刘福,居今湖南攸县;
路陵侯刘童,居今河南南阳市;
攸舆侯刘则,居今河南南阳市;
茶陵侯刘,居今湖南茶陵县;
建成侯刘拾,居今河北胶东县,汉属南阳郡;
安众侯刘丹,居今河北怀来县,汉属南阳郡;
叶平侯刘喜,居今河北叶县,汉属南阳郡;
夫夷侯刘义,居今河南邵阳县;
舂陵侯刘买,居今湖南宁远县;
都梁侯刘定,居今湖南武冈县;
洮阳侯刘狩,居今广西全州县;
众陵侯刘贤,居处不详;
高城侯刘梁,居今湖北松滋县;
复阳侯刘延年,居今河南桐柏县,汉属南阳郡;
钟武侯刘度,居今河南信阳市,汉属南阳郡;
湘乡侯刘昌,居今湖南湘乡市;
昭阳侯刘赏,居今湖南邵东县;
阳侯刘景,居今湖南邵东县。
从上列表可以看出,长沙王族刘氏各支,可以统分为两大派:北派,主要分布在汉代南阳郡即今河南、河北一带;南派,主要分布在汉代长沙国属地,即今湖南各地及江西西部、两广北部地区。 长沙刘氏的这24个分支,仅一代便无子绝后的只有句容侯刘党和洮阳侯刘狩两支;因罪仅一代就被杀灭国的有路陵侯刘童和攸舆侯刘则两支。其余20个分支,有的袭封一代或数代便被削去封国爵位,降为庶民;有的终西汉时期一直保有侯国和爵位;舂陵节侯一支,则更发展成为东汉帝系正统。可见,长沙刘氏的绝大部分分支,均有后裔延续于世。后世著名的庐陵刘氏、南阳沮阳刘氏、安城刘氏、范阳刘氏等刘氏望族,都是源自西汉的长沙刘氏。
4 长沙刘氏舂陵分支及其北迁
舂陵刘氏侯族是长沙刘氏也是整个西汉皇族中最为发达和最尊贵的一支。它发派始祖是长沙定王刘发的第十三个儿子刘买。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六月壬子,刘买受封为舂陵侯,建侯国于零道县舂陵乡(今湖南省宁远县北),于是从长沙迁居中今湖南宁远,肇基舂陵刘氏家族。
刘买在位4年,于公元前121年去世,被谥为舂陵节侯。
刘买的儿子,见于史书记载的有2个:长子刘熊渠,袭封为第二代舂陵侯,史称舂陵戴侯;次子刘外,官任郁林(今年内广西桂平)太守。
第二代舂陵侯刘熊渠在位56年去世,传位给嫡长子刘仁,此即舂陵孝侯。刘熊渠的另一个儿子刘利,则官任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市)太守。
当时的舂陵,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476户的偏僻荒远的小侯国。历代的舂陵侯族,都并不喜欢他们的这个封邑。第三代舂陵侯刘仁在位时,曾向朝廷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封国迁居内地特许。他的请求得到了汉元帝的批准。
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45年),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率领舂陵刘氏宗族从今湖南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仅留下次子刘昌俘居宁远舂陵故地,以奉守祖先坟墓。与此同时,舂陵侯族的分支钜鹿都尉刘回和苍梧太守刘利的家族也一同随迁南阳白水乡。
舂陵侯族北迁后,仍旧以舂陵为侯国名称。
舂陵孝侯刘仁北迁南阳后,在南阳去世,由他的嫡长子刘敞继位为第四代舂陵侯。
刘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皇族成员,他为人谦虚、节俭而好仁义,曾将父亲留下的全部金银财产都分给兄弟。他又还官任庐江都尉。后来,王莽篡权,排挤打击刘氏宗室,在公元6年将刘敞调到长安,随即又将他免职遣送回舂陵封国。不久,刘敞在舂陵去世,他的儿子刘祉因岳父起兵反莽受牵连,被王莽逮捕入狱。舂陵侯国也在这时被王莽废除。
王莽末年,以南阳刘氏为首的汉朝宗室掀起了大规模的反莽复汉浪潮,舂陵侯刘敞的嫡子刘祉也率领舂陵侯族子弟参加。更始帝刘玄建国后,恢复舂陵国,刘祉被续封为第五代舂陵侯,并兼任更始政权的太常将军。入关后,刘祉更被升为定陶王。
更始政权灭亡后,定陶王刘祉逃回洛阳,随即投奔刘秀,成为西汉宗室中第一个投奔刘秀东汉政权的人。刘秀对刘祉的归附非常满意,就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改封刘祉为城阳王。
刘祉在东汉初颇受光武帝刘秀的恩宠,经常受到厚赏,后来刘祉病危,刘秀还亲自前往探望。
刘祉在公元35年去世,被谥为城阳恭王,葬于洛阳北芒,年寿43岁。
刘祉的儿子,见于记载的有刘平、刘坚2个。刘坚在东汉初受封为高乡侯,后裔不详。刘祉的嫡长子刘平,原被光武帝刘秀封为蔡阳侯,后因违纪与诸侯王结交,被削去侯爵。
公元62年,刘平被汉明帝改封为竟陵侯,以奉守刘祉的庙祀。这样,舂陵侯族的主干族系,又从枣阳迁徙到今湖北潜江县。
竟陵侯刘平去世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刘真,刘真传位给儿子刘禹,刘禹传位给儿子刘嘉。刘嘉之后,这支舂陵侯族刘氏的嫡宗,就不见于正史记载了。
5 从侯族疏属到帝系近亲--舂陵刘氏的崛起
当年舂陵孝侯刘仁从湖南舂陵北迁南阳舂陵时,整个原舂陵刘氏宗族也都随同一起北迁。这些北迁的舂陵刘氏分支,在西汉末年的反新莽斗争中异军突起,最后推翻王莽,复兴刘氏汉家天下,一跃而为东汉刘氏至尊显贵。
当更始帝刘玄和光武帝刘秀相继建国称帝时,都不但在南、北两个舂陵故国兴修祖陵、建起宗庙,而且都大封舂陵刘氏宗族子弟。这样,在更始和东汉时期,舂陵刘氏的众多分支,又都纷纷上升为与皇帝关系亲近的皇族帝系、王族藩系和侯族支系。
除光武帝刘秀一支和舂陵侯嫡干支系外,原舂陵刘氏宗族的各支又主要分为三大派:一为第二代舂陵侯刘熊渠的弟弟郁林太守刘外支派;一为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弟弟苍梧太守刘利支派;另一支则是第四代舂陵侯刘敞的弟弟刘庆、刘弘、刘梁、刘宪支派。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郁林太安刘外支派
刘外任郁林太守时,家族仍居中湖南舂陵。刘外在这里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回。刘回官任钜鹿郡(今河北平乡)都尉。
公元前45年,刘回的家族随整个舂陵刘氏宗族一起从湖南舂陵北迁到南阳郡的舂陵,从此成为南阳舂陵人。
刘回生了两个儿子:刘钦、刘良。
刘回长子刘钦,就是开创东汉天下的光武帝刘秀的父亲。刘钦生前官任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县)县令,但去世较早。刘钦生了3个优秀的儿子,即刘縯、刘仲和刘秀,另有刘黄、刘元、刘伯姬等3个女儿。
刘回的小儿子刘良,也就是刘秀的叔父。他在汉平帝时举孝廉,后来任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县令。刘良为人忠厚,哥哥刘钦去世后,他主动承担起抚养侄儿刘縯、刘仲、刘秀3兄弟的重担。
新莽末年,刘縯、刘秀兄弟决定起兵反莽复汉,刘良得知消息,先是反对,后不得已,只好响应。不久,刘良的妻子和2个儿子在战斗中遇难,剩下的另一个儿子刘栩则继续跟随刘良一起参加了反莽义军。
属于舂陵同宗的更始帝刘玄称帝后,刘良以本宗长者的身份被任命为国三老。更始政权失败后,刘良逃到洛阳,又投奔已经称帝的侄儿刘秀。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良以皇叔的身份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广阳王。3年后,又被改封为赵王,建都邯郸。这样,舂陵刘氏刘外的一个分支,又从今湖北枣阳北迁到今河北邯郸,形成新的王族--东汉赵王藩系。
赵藩始祖刘良就国13年后,又被降为赵公。
刘良对刘秀有抚养之恩,因而备受刘秀的礼遇和厚待。刘良还获准以皇叔的身份,经常到首都洛阳去看望光武帝刘秀。公元前41年,刘良在朝见刘秀时病逝于洛阳,被谥为赵孝王。
刘良死后,由他的儿子刘栩袭爵为第二代赵公。2年后,刘栩再度被进爵为赵王,刘栩的12个儿子也均依例进封为乡侯或亭侯。
第二代赵王刘栩在位40年去世,被谥为赵节王。他的儿子刘商袭爵为第三代赵王。
赵顷王刘商在位23年去世,由他的儿子刘宏继承王位,他的另4个儿子则均被封为亭侯。
第四代赵王刘宏在位12年,死后传位给儿子赵惠五刘乾。刘乾在位48年去世,传位给儿子赵怀王刘豫。刘豫死后传子赵献王刘赦,刘赦死后传位给儿子刘珪。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第八代赵王刘珪被改封为博陵王。
9年后,曹魏代汉,博陵王刘珪被贬为崇德侯,赵藩王族至此衰落。魏晋以后,这支刘氏的情况就从正史中消失。
苍梧太守刘利支派
刘利是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弟弟,官任苍梧太守。公元45年,刘利的家族也随舂陵侯国一起从湖南北迁到南阳舂陵。
刘利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子张,就是更始皇帝刘玄的父亲。刘利的次子佚名,早年去世,只留下2个儿子名叫刘显、刘赐。
刘利的孙子刘显因报仇杀人,被官府处死。刘显有个儿子叫刘信,更始称帝时被封为汝阴王。更始失败后,刘信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刘秀贬为汝阴侯。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刘信又因犯罪被贬为庶民。
刘利的另一个孙子刘赐则是一个比较有成就的人。他在新莽末年追随刘縯、刘秀兄弟起义,更始称帝后被封为广汉侯,并任更始政权的光禄勋职务。刘縯被害后,刘赐接替刘縯任更始王朝的大司徒,曾竭力推荐刘秀任镇守河北的大将。后来,刘赐更升任更始王朝的丞相。更始政权推翻新朝,入都长安后,刘赐又官任大司马,受封为宛王,典将六部兵,成为更始政权中权力最大的大臣。
更始败亡之后,刘赐也到洛阳投奔属于舂陵刘氏同宗的光武帝刘秀,不久就被刘秀封为慎侯。公元37年,刘赐又被光武帝改封为安成侯,他的家族也因此又从北舂陵徙居安成侯国(今河南汝南县)。
第一代安成侯刘赐建武二十八年去世,被光武帝以国礼安葬。
刘赐生二子:长子刘闵,袭爵为第二代安成侯;次子刘嵩,受封为白牛侯。
公元54年,白牛侯刘嵩因受楚王刘英谋反事件牵连,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后来,第二代安成侯刘闵去世,朝廷改封刘闵的儿子刘商为新的白牛侯。
白牛侯刘商死后传位给儿子刘昌。刘昌之后,这支刘氏也下落不详。
第四代舂陵侯刘敞兄弟各派
舂陵侯刘敞有4个弟弟,即刘庆、刘弘、刘梁、刘宪。
刘庆在新莽末年随在南阳的舂陵刘氏宗族起义,更始时被封为燕王。赤眉军攻破长安时,刘庆被乱兵所杀。
刘庆的儿子刘顺,是光武帝刘秀少年时候的好朋友,当时则是更始政权的一名虎牙将军。更始灭亡后,刘顺投奔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南阳郡太守。公元26年,刘顺又被刘秀封为成武侯。他的家族也从南阳舂陵侯国故地迁徙到成武侯国(今河南省焦作市)开基。
刘顺因与光武帝少年相交,私交密切,倍受宠幸。当时,他的成武侯国的食邑,就是所有舂陵刘氏宗族各侯国中最多的。公元32年,刘顺又被刘秀派去镇压六安(今安徽六安市)一带的动乱。平乱后,他因此留在当地任六安太守,直到3年后在六安太守任上去世。刘顺死后被尊谥成武孝侯,当时刘秀曾派使迎丧,并亲自临吊。
刘顺死后由他的儿子刘遵袭爵为第二代成武侯。但后来刘遵因犯错误被降封为端氏侯。刘遵传子刘弇。刘弇死后,因无子绝传,端氏侯国也被朝廷废除。
第四代舂陵侯刘敞的二弟刘弘,在参加刘秀兄弟领导的舂陵刘氏反新莽起义时阵亡。刘弘娶光武帝的姨母樊氏为妻,生子刘敏、刘国。东汉建立后,刘每被封为甘里侯,家族从南阳迁居甘里侯国(今河南洛阳市东);刘敏受封为弋阳侯,家族从南阳迁徙至弋阳侯国(今河南潢川县)。史称刘敏精通经学,品德优秀,汉明帝时曾官任越骑校尉。
舂陵侯刘敞的三弟刘梁和四弟刘宪都去世得早,事迹不详。刘宪有个儿子刘嘉,却是舂陵刘氏中较优秀的人才。
刘嘉少孤,被刘秀的父亲刘钦收养,与刘縯同学长安,修习儒家经典《春秋》、《尚书》。新莽末年,在南阳随刘秀兄弟起义。更始时,刘嘉任偏将军,封兴德侯,后晋升为汉中王,官任扶威大将军,拥众数十万。建武初,刘嘉率众归附刘秀,被刘秀任命为千乘郡太守。
刘嘉与刘秀为表兄弟,关系非比寻常,因而在东汉初大受光武帝刘秀恩宠。公元37年,刘嘉受封为顺阳侯,2年后在顺阳侯国去世。
刘嘉生了2个儿子:长子刘廧,封黄李侯;次子刘参,袭封为第二代顺阳侯,后因犯罪被降为南乡侯,明帝时官任城门校尉。
南乡侯刘参死后传位给他的儿子刘循,刘循死后传位给儿子刘章。第三代南乡侯刘章以后,这支刘氏家族的情况就从正史中消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