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会进行计算;知道力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对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提问:上节课的实验结论,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试用性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牛顿第二定律

①教师向学生讲述: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得到同样的结论,由此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跟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②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牛顶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学生可以写出:

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1)

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2)

教师给出

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3)

,k为比例系数

③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速度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学生回答根据定义和矢量关系。进一步提问用速度定义加速度时的方向?学生得到,加速度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④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做自由落体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无关?学生得出重力加速度

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4)

(二)力的单位。

①给学生讲述牛顿第二定律出现的时间以及当时的基本物理量,向学生提问,k可以取什么数?学生得到k可以取任意值。当k取1,有

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5)

②讲述:1Kg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产生1m/s2的加速度,此时的力,叫做“一个单位的力”。向学生提问力的单位,学生得出:Kg.m/s2。顺势给出单位“N”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例题,一个物体,质量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此外没有其他力。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

向学生提问此时对力怎么处理?学生讨论后得出,此时作用力为合力,可以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

作业:对科学漫步进行探讨。

四、板书设计

高中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教案)(6)

中公讲师解析

更多教师资格认定消息课关注厦门教师考试

http://xiamen.offcn.com/html/jiaoshizig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