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

一、人物简介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1)

陈鸿道,汉族,信仰佛教,1961年(十二生肖属相:牛)出生于广东省 东莞市 长安镇,被称为"凉茶大王",现任加多宝集团及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经营的红色易拉罐装 “王老吉凉茶” 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成为销售额超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中国罐装饮料市场第一品牌,带领王老吉成为"中华第一罐"。2016年胡润百富榜以180亿财富,位居榜单第132位。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2)

加多宝集团和北京控股集团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多宝集团弃保外逃香港十多年的集团董事长 陈鸿道 首次公开现身,为合作仪式站台,引发热议。

二、出生时代背景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3)

三、人物关系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4)

四、家庭背景

在似乎无所不知的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关于陈鸿道--加多宝集团董事长的家庭背景资料,非常神秘低调。即使在亿元捐款这样重大的社会活动上,陈鸿道也并未现身。

五、人生历程

陈鸿道,出生于广东省 东莞市 长安镇,早年在宏远批发市场从事批发生意,后来到香港寻求发展。陈鸿道很快在香港开创了新局面,成立了鸿道集团,生意也越发做得多元化。

1995年(34岁)以加多宝公司的名义,从广药集团取得红色易拉罐装王老吉凉茶在内地的独家经营权。

1999年(38岁)在广东省东莞长安镇设立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2002年(41岁)红罐王老吉全年的营业额还是1.8亿元。仅仅一年后的2003年,就增长到了6亿元。此后几年,王老吉几乎以光速在增长。

2002年,广药集团和陈鸿道 签订了延长期限的租用协议。

2003年(42岁)投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同一年通过与专业营销策划机构合作,将王老吉定位为"预防上火"的功能饮料,成为销售额超越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中国罐装饮料市场第一品牌。

2004年(43岁)在浙江省绍兴市成立『浙江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

2004年6月,广州市检察院,对陈鸿道涉嫌行贿展开了调查。

2005年(44岁)在福建省石狮市投资成立『福建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陈鸿道被刑事拘留。半个月后,他被取保候审。

2007年(46岁),该集团的王老吉凉茶总销量突破了50亿元。在2007年第一季度,由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王老吉已成为"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

2008年(47岁)为汶川地震灾区捐出1亿元。

2010年(49岁)青海玉树地震捐出1.1亿元。在香港,陈鸿道有"佛商"之称号。同年他带领的加多宝牵手亚运,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将依托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加速国际化进程,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饮料品牌。

2011年(50岁)创造200亿红罐神话。

2012年5月9日(51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书,认定1995年和2002年的两份"补充协议"无效,要求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广药集团正式收回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

就在外界都以为事情就此落下帷幕的时候,谁知道不甘心的陈鸿道,又卷土重来,既然没了商标,那就用自家的加多宝品牌来卖。

于是从2012年开始,市面上出现了两款除了名字以外,外包装和口感几乎高度一致的凉茶。它们就是王老吉和加多宝。对于两个品牌的纷争,很多人由于不了解过去的情况,一度看得云山雾绕。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5)

2013年4月27日(52岁)再次宣布向雅安地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民族企业的楷模。

六、“王老吉” 凉茶的起源

王老吉诞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即1837年,创始人王泽邦将自家凉茶饮品命名为王老吉。此后,王老吉凉茶在两广地区逐渐成名。

一百年后(1937年),日军侵占广州,王老吉被迫停产。此后又经历过短暂的复产,不过并无任何起色。

建国之后,历经公私合营,王老吉这个商标品牌,也从王氏私人变成了国有的品牌。一路走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王老吉成为了广药集团旗下的品牌。长期以来,王老吉凉茶,一直带有药的属性,所以它的销售面,一直局限于两广地区,基本上一直没有得到过拓展,直到陈鸿道的出现,局势发生了变化。

九十年代中期,虽然王老吉在两广地区卖得不错,可在陈鸿道看来,这就是不思进取,只要稍稍努把力,就能让这个品牌走向全国。

可商标在广药集团手里,他一个局外人,啥也做不了。此时的陈鸿道,已经完全看上了凉茶饮品这个领域。不过在他看来,自己有钱懂经营,可就是没有品牌。如果建立一个新的品牌的话,从创办到在市场上站稳,中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谁也说不好,更何况,即便花费了时间和金钱,也不一定能够把品牌建立起来。

但是,如果要是背靠一个大的品牌去运作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陈鸿道在1995年找到了广药集团,他很清楚,王老吉这个品牌,在两广地区名头很响,自己要是再稍微运作一下,就能让它的名头扩展到全国去。陈鸿道直接找到了广药集团,说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正好在当时,广药集团也觉得王老吉这个品牌,在业务上很鸡肋,扔掉吧,品牌浪费怪可惜的;不扔掉吧,可每年的效益不痛不痒。陈鸿道来了,而且是拿着钱来了。他开门见山:把商标的使用权转租给我,肯定能让它大火。

正愁没办法处理它呢,就有人接手了。就这样,在1995年,陈鸿道以加多宝公司的名义,从广药集团手里取得了王老吉的独家经营权。根据双方的约定,加多宝公司此后生产红色易拉罐装饮品,而广药集团自身,也继续生产绿色包装的王老吉凉茶。陈鸿道与广药集团签订的租期是15年,每年的租金是300万元(也有消息说是每年450万)。

七、人物故事

行贿事件

2002至2003年间,双方又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商标租赁时限分别延长至2013年和2020年。不过,加多宝每年给广药的商标使用费即便到2020年,也仅为537万元。

随后,广药提出,两份补充协议签定的背景是: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益民收受陈鸿道300万港元贿赂,从而将王老吉商标"严重贱租",因此,后两份协议无效。

2004年,李益民行贿案发。2005年10月,广东公安边防部门将陈鸿道抓捕归案,当月19日,陈鸿道取保候审却弃保外逃,至今未归案。

富豪变成逃犯

王老吉并不是由他创立的,他是在机缘巧合下知道了王老吉,而陈鸿道从事这个行业后,最初的市场是香港,可是香港这个地区的销售区域是比较小的,于是他想要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和广药集团达成了合作,获得了15年的凉茶经营权。

15年很快就过去了,马上就要到期了。王老吉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了,想要拿到经营权是有一些困难的,于是他就动起了歪心思,向广药集团的总经理贿赂了300万元。纸是包不住火的,这种事情迟早会被发现,事情暴露之后就被刑事拘留,可是他不甘心,便逃跑成为了逃犯。

佛商传奇

"他面相很端正,说话慢条斯理,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不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的陈鸿道倒是有时出席一些宣扬佛法、善事的场合,在香港,陈鸿道有"佛商"之称。

"'济世为怀'是180多年前凉茶始祖王老吉确立的祖训。"加多宝集团有关人士表示,"集团捐献一个亿善款,是本自佛家大慈大悲的情怀,尽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发自内心地希望能够帮助受灾的人。"

陈鸿道笃信佛教,在香港是知名的慈善人士,据说在加多宝集团的管理中,陈鸿道非常讲求和谐,从不主动辞退管理人员,即便管理者能力不济,最多也就是被调换到不重要的部门,不用担心被炒鱿鱼。他甚至要求管理团队每天早上一定要吃面包、喝牛奶,周末没事一定要去爬山。

低调做人,高调捐款

据一位曾与陈鸿道打过交道的业内人士介绍,他早年就到香港闯荡,尽管现已是富豪级的人物,但其日常交通工具只是两辆在香港毫不起眼的丰田阿尔法商务车。2008年5月17日一大早,加多宝集团董事长陈鸿道在香港邀请属下公司的几位高管人员一块喝早茶,如此轻松的氛围里,陈老板拍板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属下企业王老吉凉茶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1亿元人民币!

5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上,王老吉主管品牌的副总杨先生郑重代表企业捐出1亿元人民币,用于四川地区抗震救灾工作,此番善举赢得掌声雷动。杨先生表示,"此时此刻,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的每一位员工和我一样,虔诚地为灾区人民祈福,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

一时间王老吉成为网络上各大论坛里最火热的名词。然而这家靠卖王老吉罐装凉茶饮料企业的老板陈鸿道行事极为低调,几乎没有任何公开的资料。

以至于网民们在这一次捐赠行动中把他与王永庆、李嘉诚、邵逸夫等商业巨擘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网络 “封杀王老吉” 帖子爆火

在捐款的次日晚,国内一知名网络论坛出现了一个标题为"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帖子。这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引起了被加多宝义举所感动的公众的愤怒,但打开帖子再看,发帖者所指的"封杀"其实是要表达"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的意思。

正话反说产生的强烈反差刺激了无数公众跟帖留言,"今年夏天不喝水,要喝就喝王老吉"、"加多宝捐了一亿,我们要买光它的产品,让它赚十亿",类似这样的跟帖出现在大量网站的论坛上。数日后,网上甚至出现了王老吉在一些地方卖断货的传言。网络上数量惊人的讨论、转载和点击量,使这一事件引起大量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跟进报道。

许多人相信,"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只不过是一名受加多宝捐款,所感染的网友无心插柳的举动。灾难时期的人们,都盼望着"英雄"的诞生。而加多宝在赈灾中的表现,自然为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敬。

如果不是中央电视台上的亿元捐款,或许大多数消费者都还不知道加多宝集团这家企业。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正是该企业在幕后一手打造出来的。

罐装王老吉的巨大影响,甚至使其与在科技领域取得神话般成就的谷歌(google)公司联系到一起。"我们休息室里的饮料都是王老吉",谷歌公司曾这样来表现它在中国的本土化努力,不过这家公司的员工多半也没有留意到王老吉背后的加多宝集团。

经典 “网络营销” 案例

有人怀疑这一给王老吉及加多宝集团带来广泛美誉的"封杀"事件,并非是网民的无心之举,实际上是"人为操作的"。一位网名为Sonia的网络营销界人士说,她的一位朋友参与了该事件的运作,"加多宝找了公关公司和专业发帖团体策划运作了此事,由这些公司和团队将帖子扩散到各大论坛上,并通过大量跟帖掌握着网络的舆论导向和延续影响"。

另一位有过网络营销经历的业内人士也在网上称,王老吉从2007年就开始重视网络营销的传播效果,并在该领域有所投入,"常规时期在论坛上每个月的投入数额都比较大"。他认为正是因为有此前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加多宝才能在捐款后的关键时刻快速高效地开展网络营销。"

一个公众瞩目的企业行为、一条引人关注的帖子、一群高效有力的网络推手,以及最终引发的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这些重要因素都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网络营销的经典案例"。

Sonia说,由于相关公司均与加多宝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具体内情外人难以获悉。不过她提到一些有迹可循的细节,很多在不同网站论坛上频频跟帖赞美加多宝和王老吉的IP地址"都是重复的",而且很多论坛用户也是"5月18日以后才注册的"。

企业在自然灾难中通过巨额捐款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其动机其实并无大碍,但也似乎不便言说。但Sonia从网络营销的角度表达了其对"'封杀'王老吉"一事的认可,她在博客上说,"这是一次完美运用了互联网传播力量的网络营销事件",认为这不仅帮助加多宝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还提升了消费者对王老吉品牌的忠诚度。

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无论怎样,网络上的传播使王老吉这个品牌和加多宝这家企业都赢得了公众的更多认可。如果说王老吉凉茶之前还只是一个饮料品牌,那么这一品牌已经获得了无数企业梦寐以求的社会美誉。

网民菜包子已经是王老吉的忠实拥趸,除了在网上极力灌水支持"封杀王老吉"外,她与闺蜜们的聚餐饮料都转向了王老吉。在广州一家生意红火的火锅店,店员正在收走桌上的王老吉空罐,她说,这段时间点王老吉的客人比平时多出了一半,而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曾为加多宝集团提供过品牌策划和推广服务的成美营销顾问公司,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该公司为加多宝集团策划的广告片中,因为出现了钓鱼的片段,而被加多宝公司管理层要求进行更改,"他说钓鱼是在杀生"。成美公司的总经理耿一诚认为,加多宝集团此次的巨额捐款,跟陈鸿道笃信佛教有很大关系。

耿一诚对陈鸿道最深的印象是,"他将佛法的精神延伸到了企业管理中,这让加多宝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上既有很强的企业定力,又能心怀远见,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选择"。

聚焦专注——王老吉凉茶

讲究修行、追求宁静的佛家精神,似乎也渗入到了加多宝集团的企业文化。一位接近该公司高层的人士这样评价加多宝集团,"这是一家'安静'的公司,很有定力"。该人士称,除了早年曾有一段时间销售过自有品牌的绿茶产品外,这些年它"一直专注于王老吉凉茶的运作"。

据说,加多宝集团副总经理 阳爱星 对公司每一个广告策划都会严加审核,凡是与"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定位有差异的一概不用。他甚至要求将每一个广告片都交由与加多宝合作了多年的一位香港导演拍摄,这样做只为一以贯之地体现出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形象。

耿一诚也说:"很多企业在广告播放后,如果一段时间内见不到产品销量提升,就会焦急地来问到底怎么回事,但加多宝的人从来没有给我们打过这样的电话,他们很有主见"。

一个人只做一件事跟一个人做十件事相比,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运作企业往往也是如此。从走街串巷一家家推销王老吉凉茶,加多宝几乎将所有的努力都围绕着这一产品展开。在产品市场扩大之后,运作单一产品的好处得到了直接的体现。

在品牌影响力巨大的作用下,已有数不清的商家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罐装王老吉凉茶。据了解,仅在广州市就有超过1000家批发商每天在向数量庞大的各类型客户供货。

生产基地遍布全国

自1995年在东莞推出第一瓶红色罐装王老吉之后,加多宝集团用十三年的时间,将无数罐这样的饮料销到了全国各地并已延伸至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该集团在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湖北建立了五个大型生产基地,集团员工逾万人。

加多宝集团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分别在东莞、北京、绍兴、杭州、福建、广州设立生产基地。

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加多宝集团在大陆地区设立的独家投资公司。公司正式成立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公司总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毗邻深圳。占地约一百亩,一期厂房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投资额达二亿多元,二期投资额逾三亿元,总投资额超过六亿元。

“王老吉” 商标纠纷

2012年3月王老吉商标仲裁结果延期了,然而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旗下加多宝的较量却逐渐升温。为了强化红罐王老吉的市场号召力,加多宝PEP瓶王老吉在已经进入全部主要城市终端市场。同时,广药集团大健康产业授权的新品王老吉龟苓膏和金罐绞股蓝也开始上市铺货。

2012年4月备受瞩目的王老吉事件又有新进展,鸿道集团加多宝正式发布声明称,加多宝出品的红罐王老吉凉茶已全面启用新包装,"目的是使广大消费者正确识别加多宝出品的正宗凉茶,保护正宗凉茶的单一性与纯正性,从而保护和推动凉茶文化的健康发展。"加多宝副总裁称,"启用新包装是力图立足'正宗',矢志不渝传承和弘扬凉茶文化。"

2012年5月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药业和白云山A异常强势,两只股票双双涨停,6个交易日以来,广州药业涨了29%。而广州药业披露信息显示,鸿道(集团)将被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这意味着广药集团终于将"王老吉"商标收入囊中。

5月11日晚间,广州药业发布公告称: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该裁决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备受关注的王老吉之争,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广药收回红色罐装及红色瓶装王老吉凉茶的生产经营权,香港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这一结果,似乎已尘埃落定。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6)

2012年8月,加多宝起诉广药"红罐"包装侵权案还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广药集团又收到新的仲裁通知,律师分析,新仲裁结果可能会被拖至2013年4月。

加多宝 闪亮登场

虽然王老吉确实是在陈鸿道手里焕发青春的,可那两份补充协议的签订,却永远是他洗不掉的污点。也有人说,精明一世的陈鸿道,在那件事情上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陈鸿道一手打造出来的"王老吉"如今已经不能够为他所用了,然而只要有着同样的拼搏精神,相信"加多宝"照样会火爆当前市场。经过《中国好声音》这个平台,陈鸿道和加多宝无疑取得了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

八、反思总结

当年的凉茶饮品,一度霸占整个超市的冷柜,而现在的各大超市和卖场,不管是王老吉还是加多宝,其身影已彻底萎缩了,甚至在很多超市的冰柜里,已经完全看不到它们了。

毫不客气的说,矛盾公开化以后,陈鸿道和广药集团吵了10年,而师出同门的两款产品,市场份额也跌了10年。争到最后,理似乎说清了,但是利却没了。以加多宝为例,2017年的全年净利润为-5.83亿元。至于王老吉,夺回商标后,虽然广药集团一直在试图复制陈鸿道经营时的辉煌,可每次得到的结果,都是东施效颦。

总之一句话,不论是陈鸿道还是广药集团,其实说到底,都是为了争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这个角度来讲,陈鸿道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佛教徒”,但从经商营销的角度来说,他确实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正宗加多宝凉茶(加多宝凉茶创始人)(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