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

所见都很科学

充电宝

核心内容:

1、现代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也就离不开充电宝。

2、充电宝的发展历程。

3、充电宝能不能带上飞机。

4、wh瓦时、mAh毫安时常用电量相关单位及换算。

5、安全使用充电宝,预防爆炸。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1)

一、现代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也就离不开充电宝。

现代社会,手机没电了,你会不会慌张?

我慌张过。

那年,我独自自驾成都出发去新疆。反正没事,为了多看美景,走的国道。进入青海境内,看着美景,听着喜欢的小说,还没到达既定位置,不知不觉就耗尽了最后一格电。

充电宝在头天晚上就被耗空。原计划是当天下午四五点抵达尖扎县再入住酒店充电。不听小说的话,电量完全可以坚持到住进酒店。

当手机变成搬砖,我顿时慌了。当时在夏河去尖扎县之间的山路上,还有几十公里才能到县城,荒郊野岭的,偶尔有几户牧民。

那时,第一反应是没有导航,害怕走错路。思考片刻,决定硬着头皮向前走,心想,总会遇到小卖部或者饭馆什么的。终于,在一个饭馆解决了充电问题。

后来在成都市区,手机没电关机也给自己造成了小小的恐慌,因为要去的地方如果手机没电,由于记不住对方的电话号码,就没法联系上对方接洽的人,一切信息都存在手机里的。

有了这些教训,后来只要出门,充电宝、数据线是必不可少的附加装备。结果就有一次,数据线又忘带了。那时正在外出执行任务的途中,手机电量还有一半。未雨绸缪计,我还是在附近高价买了一条数据线。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2)

二、充电宝的发展历程。

因需求旺盛而变得越来越重要的,手机电量的保持者——充电宝、移动电源。

在美丽国,有个电子类产品的展会1967年就开始举办,简称CES,全称是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

2001年该展会举办期间,据说有个中国留学生在展厅的地摊位置摆着他的作品,一种新产品,一个新概念——移动电源。当时他展示的移动电源就是几节干电池加一个控制电路。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3)

广为流传的第一个移动电源

这是众多资料显示的关于移动电源的最早现身。不知那位留学生当时的初衷是什么,反正感觉有些可惜,是产品生不逢时的惋惜。

回顾当年,那时候人们普遍携带的电子产品是手机,而当时的手机充一次电能用好几天,甚至广告里不断涌现出新一代的“待机王”,动不动就待机几十天。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根本没有太迫切的随身充电需求。

更有甚者,当时移动电源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万能充电器。在万能充面前,一切移动电源都是浮云,甚至它还可以郑重其事的给移动电源充电。

看到没,竞争不过强有力的对手,市场自然就不给力,自身品质还存在着电容量小而体积大的缺陷,所以多年以来并不为大众所知。

2004年,我国的南极科考队为了在极寒之地给电子设备充电,急需便携式充电设备。那时在广东有家工厂叫做品胜的,接受了委托,为其研发。当时的目标是,研发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外置充电器,这便是真正意义的移动电源充电宝。

后来,涌现了一批名称:“动力舱”、“爱国者”、“海纳通”、“飞毛腿”等等移动电源品牌。这些名字你都听过哪些?

再后来,某品牌开发了一款手机,更是号称“永不断电”,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卖手机的同时,给手机配了一个小型充电宝。当时电视广告里面女主角的惊叫声,我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哇,真的在充电耶!……”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4)

在这么多大厂的加持下,移动电源市场依然没有火。好多咨询各种分析,其实在我看来,就是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需求。

又过了几年,有人开始在需求上做文章。不知道这两者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也许纯粹是一种巧合呢?

智能手机来了。不!严格的说是高耗电的智能手机来了。早在2004年,我就见过同事用智能手机,比如多普达品牌。那时候电池好像没那么耗电。

2011年前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同事用的HTC,我看了半天,还担心触屏不精准,所以还是用自己的翻盖手机。

过了没多久,抵不住诱惑的我还是用上了三星的一款机器。紧接着我就发现自己离不开充电宝了。去了电脑城,买了一个台电充电宝,花了一百多。

那段时间有个特立独行的牛厂商还做了一件革命性的事,彻底让充电宝和智能手机捆绑在了一起。那就是苹果,他让手机电池和手机连城一体,不可拆卸。

那时他的手机电池只能用几个小时,这样一来,都市白领们出门手里都会捏着两大坨,远远看去像板砖。一个是手机,一个是充电宝。有的充电宝还直接做了一个卡槽,手机可以直接卡进去,连成一个“大”手机。

苹果的这个举动是一种颠覆,关键是其他品牌的手机厂商也纷纷效仿。曾经家喻户晓的万能充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市面上的主流手机都开始智能化了,满电状态使用十几个小时成了常态。

一时间需求增加,市场活跃了。为了顺应更大的需求,共享充电宝也来了。曾经某大咖为了此事还加入了对赌,结果他输了,共享充电宝活下来了。

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我也觉得那位大咖说得对,共享充电宝,怎么可能活下来呢?我自己不就有两块吗,市面上还会有那么多需求吗?结果证明,我是错的。市场需求决定了一切。

只要手机厂商没有出现内卷者,没有卷王克服手机自身电池电量问题,便携外置充电设备就必不可少。看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要和充电宝相依为命了。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5)

家喻户晓人手一个的万能充

三、充电宝能不能带上飞机。

民航明文规定,充电宝可以带上飞机。只是不能超过两个,而且必须随身携带不能托运。

最重要的来了哦,最重要的是每一块充电宝的容量不得超过100wh;超过100wh,不超过160wh的需向航空公司申请。

这就说得很清楚了,100wh以下的可以随便过安检。注意,有的说还有个标准是20000mAh以下可以携带,据我查询民航官网,并没有这一条规定。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6)

四、wh(瓦时)、mAh(毫安时)常见电量单位及换算。

wh是个啥?wh(瓦时)是电能量度单位。1wh表示一件功率为一瓦的电器在使用一小时所消耗的能量。

mAh是个啥?mAh(毫安时)是电池容量的计量单位。

有没有人和我当初第一次听到这个电量单位时一样困惑?

明明初中物理就学过,电量单位是库仑,而安培是电流,为啥到这里和安培相关的单位竟然成了电量单位。

解释:mAh(毫安时)并不是标准单位,用它只是为了方便计量和计算。通俗来讲:1 mAh就是1毫安的电流持续放电1小时所用的电量,记住他是指电量。

通常,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都会有显著的标识,上飞机时安检识别的依据就是标识上的关于电流、电压、电量的数据。

还有的充电宝只标识了如:20000mAh,(两万毫安时)3.7V,却没有标识是多少wh,这明显不符合民航的规定,所以需要换算成民航规定的单位数据。

换算第一步,毫安时要换算成安时,就用20000÷1000=20Ah(安时)。因为安时和毫安时的关系就如同一升等于1000毫升一样,两万毫升当然就是20升了。

换算第二步,用电压乘以安时,就是3.7福特×20安时=74Wh。所以,标有20000mAh的充电宝是符合民航携带规定的。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7)

五、安全使用充电宝,预防爆炸。

科技是把双刃剑,就像电能一样,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如:照明、取暖、供热、提供动力等等,可是电的危险也是路人皆知。正是由于多年的使用和国家广泛宣传,才有了人人对安全用电都有一定的认识。

充电宝也是一样,是个脾气暴躁的主,要是伺候不好它,冷不丁给你爆上一爆。按照以下方案,保你万无一失:

一、充电宝的爆炸主要原因就是里面的电芯发生短路或者其他故障。现在主要有两种,锂离子电芯和锂聚合电芯,选择锂聚合电芯就会更安全。

二、不要盲目选择大容量产品,一般能充满手机一两次这种中型容量足够。

三。选择充电宝时,认准正规厂家,包装上要有明显清晰的标识,厂家各种信息以及三C认证标志。

四、平时注意不要磕碰,不要重压和剧烈震动。

五、不用时放在通风处,不要暴晒,不要放在潮湿环境里,更不要接触火。

六、给充电宝充电最好要有人在旁时进行。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善用科技利国利民。

小而精悍的充电宝:所见都很科学充电宝(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