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

文|Wanda与幻境

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1)

对大多数人来说,就算没读过中文系(现在很多学校改名为文学院),也听说过中文系。但如果说学生在中文系里具体学什么,可能除了读过中文系的人,大部分人都只能模模糊糊地觉得中文系大概会教学生们诗词歌赋什么的,有的甚至还会问,为什么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对,除了近几年开设创意写作项目的某些中文系以外,一般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因为文学/语言学研究是和数学物理天文化学一样的科学,而中文系是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学的地方,在创意写作兴起之前,是不培养作家以及教人写小说诗歌的。

我本科就读于全国常年排名第一的文学院,其前身就是中文系。中文系的全称应该是中国语言文学系,但其研究的范围却不止是汉语和中国文学。在我看来,中文系其实是用汉语研究和汉语有关的语言文学现象。这样讲起来其研究范围就广得多了,比如语言学中不仅要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音韵字形训诂学等,还要有语言学——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语言学概论是文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就算你以后打算研究外国文学,你也得在本科修语言学概论,因为要研究汉语,就得懂语言学的基本知识,虽然最初的语言学起源于印度其本身并不能像音韵训诂什么的那么国产,但在中文系(或者现在的文学院,但我还是觉得中文系名字好听一些)这门课还是必须得学。

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2)

至于文学方面,首先中文系研究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文学,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有的学校因其本身历史可能还会开设民间文学概论这类的课程。这点不细说。

其次是外国文学,这点值得一说。为什么中文系要研究外国文学?这就涉及到我前面讲到的中文系的研究对象了——用汉语研究和汉语有关的文学现象。首先,中国文学从古至今就不是在真空环境下发展的文学,而是既受到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其他国家的文学,所以如果要厘清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必须要对那些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外国文学以及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外国文学(也包括海外中国文学传播和外国作品中对中国(人)形象的描写等)有所了解。其次,我们也需要站在世界文学的宏观角度去看待中国文学,因为只有通过与其他国家文学的对比才能看出我们自己文学的特点。第三,外国文学作品会被翻译成中文,一经翻译出版,那么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就启动了对中国文坛以及中国读者的影响,而无论翻译的过程还是出版之后的影响,也都属于“和汉语有关的文学现象”。第四,如果要研究“和汉语有关的文学现象”,那就需要了解“文学”这门学科,即一般性的文学研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文系也是用汉语研究文学的一般规律以及研究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科系。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把文学研究科学化——不管用什么语言。所以中文系的学生要学文学理论和中西方文论史,因为只有懂得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才能行之有效地客观研究文学。

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3)

故而,我认为中文系的文学研究部分包括三层:最外面一层行使的是文学系的职责,既研究普遍的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和方法,中间层是和中国及汉语有关的文学现象,包括外国文学的汉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等等;最里面一层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文学。而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本科阶段这三个层面的知识都要学习,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之后读研究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读的话,那就需要在“选择一棵树”之前先看到“整片森林”。所以,文学理论(一般规律和研究方法)、文学史(要知道文学发展了几千年里都有哪些作家作品)和文学作品选读(文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缺一不可。

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4)

如果说中文系——或者我们这里可以用“文学研究”来替换有什么用——那用处可大了。从最基本来说,中小学语文老师都得是中文系毕业的,你以为语文老师只备《教学参考书》上那点东西吗?当然,我不否认有这种老师,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理想情况下的语文老师其实是要以点带面地讲解教材中的选段的,也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这属于逻辑思维范畴需要懂文学理论)、也要向学生们介绍这一阶段文学发展的特色(这属于知识储备范畴、需要文学史的知识),同时,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其实也是文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文学作品上的表现(即大学里学的选读)。这些解读远不像大学里那么复杂——大学里的解读其实只是自圆其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中学里的解读是有标准答案的,其原因在于学生需要必须掌握一些非常基本的方法,而统一答案并背诵是掌握这些基本方法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毕竟学生多老师少,教育也要考虑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而且要当中小学老师,光在中文系混过还不行,还得至少学一门教育学和一门心理学,因为老师得懂怎么把不怎么有意思的知识灌进熊孩子们的脑子里,这点不是中文系能做到的。

其次,中文系毕业出来能当编辑。我没当过编辑也没有参与过编辑实习之类的(初中的熊孩子我是教过一个月的——学校教育实习,虽然教得我脑子都要炸了,但现在写起来还是比较有感触),但我在当助教时给本科生批改过论文。编辑的工作远非挑错别字那么简单,我理解应该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她应该有对标准语言的掌握(就得学现代汉语啊,有时候不具备语言学知识真跳不出来病句)、对图书市场的把握(这点中文系有的不教)还有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敏感。就是她得想方设法让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变得更细致、让读者更好接受,这些也需要在中文系进行训练的。

最后我们讲讲文学研究有什么用,你们大概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我喜欢这样一个比方,即文学研究研究出来的东西就像速溶咖啡的咖啡粉,没有人会直接吃咖啡粉,但咖啡粉可以被应用到各个场合。比如用开水冲一冲就是美式,再加几块冰就是冰美式,如果里面放了打了泡的牛奶就是拿铁,再加冰就是冰拿铁,再加点可可就是摩卡。如果把咖啡粉和面粉混合、加上打散的鸡蛋黄、打发的鸡蛋清、白砂糖和牛奶放烤箱里一烤,根据不同配比、温度、时长,就可以烤出来咖啡味的戚风、海绵或者古早蛋糕。之所以举这么多和吃有关的例子,意思就是说,文学研究虽然不直接参与日常生活,但其研究成果在稀释之后,可以为日常生活所用。比如前文讲到的当老师和当编辑(这也是我为什么举那俩例子的原因)、比如电影电视剧编剧用到的技巧、比如出版商要知道引进哪一本书会受到欢迎、比如创意写作课上讲到的各种原则等等,虽然不是咖啡粉本身,但其实那些咖啡或者咖啡味的蛋糕饼干最核心的原材料都是咖啡粉(这里咖啡粉只是个比喻,当然你用咖啡豆也可以哈哈)。当然,你之所以看不到平时上网看的电影电视剧和文学研究有啥联系是因为从理论性最强的文学研究(就是大学教授和博士生们天天做的事情)到真正的剧本写作之间还有好些个步骤,要比用咖啡粉烤蛋糕还要困难,所以就像你在吃甜甜的蛋糕时想不到刚烘培出来的苦苦的咖啡豆一样,你在看剧时也不会联想到文学研究。

其次,语言文学研究,当然也包括其他人文方面的研究,也是为保存人类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所谓保存人类文化并不仅指博物馆里那些装在玻璃展柜里的展品,也包括写在书页上的文字。如果你说,那把这些书页都保存好、尤其现在都可以电子化了,不就好了?那我给你一页书,你看看你能看懂吗:

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5)

下面这页书是来自古希伯来语圣经,如果你没学过希伯来语、不了解圣经文本的标准化过程以及注释该怎么读,请问就算这页书保存到1000年之后,还会有人看得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吗?过了1000年之后,我们现在讲的现代汉语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呢?1000年之后的人还会读懂莫言王小波的文学作品吗?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但为了保存这些文化,我们就需要一代一代地培养专业人士去为整个人类保存这些遥远的记忆。而且,如果是只机械背诵的话,那么知识一定会在时间的消磨中流逝,而只有在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一代一代地在自己的时代对古代文献进行研究和解读,才能保持知识以最大的效率传承。研究和解读其实是保存文化和传承知识的内在驱动力。而人类作为地球上最特殊的物种,不需要等待基因突变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而是靠着一代又一代文化的传承去改变环境、发展自己。正如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所说的:“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弥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有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而在这个层面上,中文系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一道,为人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提供了内核动力。如果没有人文学科,如果没有那些在象牙塔里皓首穷经的一代又一代的人文学者们的钻研,人类社会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还真的难说。

学中文和历史系哪个好(大学里的中文系到底学什么)(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