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与酸性食物的区别(食物有酸碱性之分)
人们相信并尝试用食物的“酸碱性”去改变身体的“酸碱性”,他们认为食物分酸碱性,人体也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不好,是癌症的温床,易使人得癌症;碱性体质好,身体更强健,还会少生病。所以有些人盲目吃碱性食物,企图用碱性食物把人体改造成碱性。
关于酸碱食物和体质的问题,这里再次郑重地提醒大家,碱性食物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也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性”,人体没有酸碱性。
一、酸性体质易得癌之说:本末倒置
癌症与酸性确实能扯上一点关系,肿瘤确实会导致其周边的微环境变酸。但反过来说是不成立的,并不是“酸性体质”诱发了肿瘤。
体液偏酸就会癌变的观点与事实不符,“变酸”是癌变的结果而并非其原因,这种说法本末倒置。以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为例,这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或者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服药不当造成的,而非是“酸性体质导致的疾病”。
肿瘤周围微环境的 pH 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癌细胞增殖快、无氧代谢旺盛,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影响了肿瘤组织周边组织液的pH。
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
二、食物在体外确有酸性、碱性之分
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根据食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所得的灰分的化学性质,食物确实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成酸食物、成碱食物。
食物灰分中若含有较多磷、硫、氯元素,溶于水后会因酸性阴离子占优势而呈酸性,如灰分中含较多的钾、钠、钙、镁,则呈碱性。这种分类主要用于区分事物的化学组成,酸性食物主要包括肉、蛋、谷物、植物油, 碱性食物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牛奶、绿茶、藻类、豆类等。
食物酸碱性的划分与食物本身品尝起来的味道无关,醋虽然很酸,但是其最终代谢产物是碱性的,醋是生理碱性食品。
应特别注意的是,食物在体外可以有酸性和碱性划分,但一旦食物被摄入体内,其酸碱性将被体内环境所改变。如食物在胃里,和胃酸混合后,呈现酸性,在小肠内和肠液混合后,呈现碱性等。
三、食物酸碱性无法改变人体的“酸碱性”
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复杂的代谢过程,形成的代谢产物有酸性的、碱性的,还有呈中性的。认为吃碱性食物就会代谢碱性产物进而影响人体变成碱性是错误的结论。
尽管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和碱性代谢产物,但正常人体具有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包括体液、呼吸系统和肾脏,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结果,食物的酸碱性不可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平衡。
假设“碱性食物能使人体变成碱性,碱性体质又非常的好”,人们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地去区分和吃那些碱性食物,每天喝苏打水、绿茶,更简单方便。
然而事实上,即便是天天喝苏打水也无法改变人体体液整体的酸碱性,对局部组织器官体液酸碱性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只会中和胃酸和增加肾脏排碱功能的负担。
四、人体根本没有“酸性”“碱性”之说
人体酸碱性之说迷惑性很大,但根本经不起推敲。人体的体液有很多种,有偏酸性也有偏碱性的,很复杂。“酸碱体质”这个概念很模糊,没有明确是根据哪种体液划分的。
“酸碱体质”不可能依据强酸性的胃液划分,最合理的假设应该是用血液的 pH 判定体质的酸碱性,那么,人体分为酸碱性的说法根本不可能成立。
有生理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血液的 pH 精确、稳定地保持在 7.35 ~ 7.45,有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制在控制。偏离这个范围,就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
pH 比这个范围低,科学定义为酸中毒,比这个范围高,对应的就是碱中毒,酸中毒和碱中毒都是必须接受专业治疗的严重疾病。
退一步讲,若人体有酸碱之分,且是根据血液 pH 划分的。而健康人的血液 pH 在 7.4 左右,已经属于弱碱性,并且有强大的调控机制稳定这个值。那么,“酸碱体质”信奉者不必再对人体进行“碱性改造”了。
除了血液,人体有许多种液体: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不同液体酸碱度不同,且相差很大,不可能统一为碱性。胃液是强酸(pH 为 1 ~ 2),皮肤是弱酸性,女性阴道内环境也是酸性,而且这些部位及其液体只有保持酸性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膳食建议
选择食物不必纠结于“酸碱性”
食物酸碱性无法改变人体的“酸碱性”,人体根本不存在“酸碱性”之分。
我国大部分居民的膳食结构,本就以素菜为主,不必再过分追求碱性食物而偏废酸性食物(肉类),平衡和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
对比而言,碱性食物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因为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产生的能量低,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而不是因为它的碱性。
作者: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 主任医师 著名临床营养学专家
来源:《吃的误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