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器官结节囊肿偏方(囊肿结节讲一剂十六味流气饮)
前些天,家里亲戚拿着医院的体检报告来问远志,说自己去年体检还好好的,今天体检一大堆问题,又是血脂高了,又是甲状腺功能有些减退,除此以外,还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就连肝脏上有报有囊肿。
的确,人到中年看体检报告,就像是以前学生时代坐在底下听老师报成绩一样紧张。红红绿绿的标记,上上下下的箭头,还有一堆看不太懂的英文缩写,着实可以把自己吓一跳。
不过,远志首先想说的是,增生也好,肌瘤也罢,包括囊肿,这些身体内的包块大都是良性的,大家无需太过担心。
然而,在中医的认知范畴中,这些囊肿、增生、结节大都属于“瘀”证。
究其原因啊,主要是因为体内气行不畅,导致经络之中出现瘀堵。然而,人体的经络就像是交通枢纽一样,是相通的,一旦局部出现瘀堵,就容易形成包块。轻则多为色斑、增生,重则以结节、囊肿的形式出现。
因此,治疗此类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先解决瘀堵,气滞了理气、血瘀了活血、痰凝了化痰、湿聚了祛湿、热毒了清热,道理很简单,可有时候即使是对症用药了,疗效却差强人意,甚至根本不起作用,说到底啊,主要还是因为用的药力不足所致。
和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河道被石头淤堵了,若是你把石头打散了,可经过的水流没有增加,散落的石头依然还杵在那里,久而久之,河道又会慢慢的再次淤堵。
所以,这个时候当开闸放水,增加推动力,让水流增大,冲散掉石头的同时,还将它的碎片冲走,冲到河道边不碍事的地方,这样一来,淤堵才得以完全消除。
治疗体内包块也一样,也需要增加动力。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行气为主,兼可祛湿、化瘀、益气的中成药——十六味流气饮,出自《医宗金鉴》。
十六味流气饮:桔梗、枳壳、紫苏、木香、槟榔、乌药、桂枝、白芷、防风、厚朴、当归、白芍、川芎、黄芪、人参、甘草。
行气消滞:桔梗、枳壳、紫苏、木香、槟榔、乌药方子名曰“流气”,说的是让体内的气机流动起来,所以,这里用到了好多的行气药。
气机通畅起来了,体内的痰湿、血瘀自然可以都被冲走。
桔梗,味辛而苦,性平无寒热之偏,
善上行而专入肺经气分,善宣通肺气、散肺气之结、利胸中之滞。
《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
桔梗
枳壳,辛苦微寒,主入中焦脾、胃经,善行脾胃气滞,
体内气滞日久,早就聚而成团,一般的理气药很难将之打散。枳壳行滞降泄力强,主破气,就像是一把锄头一样,一点一点地把体内瘀堵的气机打散开来。
《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枳壳
紫苏味辛温,上入肺经,中入脾经,善行脾肺气滞。
紫苏还有一股芳香的气味,中医讲,芳香可以醒脾。是故,紫苏尤善行气宽中,化解脾胃气滞。
《本草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紫苏
此外,紫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去吃日料鱼生,多见刺身之下会有几片绿叶点缀,这个就是紫苏。紫苏放在这里可不止美观这么简单,须知,紫苏还功兼解鱼蟹生冷之毒之效。
木香辛行苦泻温通,主入脾、胃经,辛香之味主升散可助脾升,苦味善泄可助胃降,一升一降之间,把郁结于脾胃的气机也给打开了‘
木香又入胆经,功兼疏肝利胆之效。我们知道,肝胆互为表里,主人体的疏泄功能,肝胆疏泄不利,体内的气机自然难以顺畅条达。
此外,木香还入大肠经,善通大肠之气,肠道气机通畅,’便秘的问题自然也可顺道给解决了。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
木香
槟榔苦泻辛开,性温善降,入胃经,善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槟榔
乌药味辛而温,上走脾肺经,能疏胸腹之气,下达肾与膀胱,能温肾祛寒以除膀胱冷气,为治疗寒郁气滞之胸腹胀痛之良药。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
《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
乌药
温经通脉:桂枝、白芷、防风理完气了,这时候就得补充阳气,以推动体内气机通行起来。
这里先用到的是桂枝,
我们看到的桂枝,大都是已经切好的一小段一小段的。须知,桂枝本是肉桂树上的嫩枝,它长在树的最顶端,最接近太阳,也吸收了大量的阳气。
因此,桂枝味辛性温,功善推动体内气机流畅运行,气机通行无阻,血瘀、痰湿等问题自然也无可遁形。
《本草汇言》:“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
桂枝
白芷辛散温通,芳香气烈,辛可行散,温可祛寒,芳香之味善走窜上达,善祛风湿寒邪而祛除寒邪,可助桂枝疏散寒邪而无收引气机之虞。
此外,白芷还可用于头疼、牙疼等头面部疼痛诸证。
《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纲目》:"治齿痛、眉棱骨痛。"
白芷
防风,正如其名,其辛温之性可助卫固表,帮助我们机体抵御外风、寒邪的入侵。
《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防风
三药联用,既能温通经脉,又可抵御外风,可谓是从源头上杜绝了寒邪收引体内气机的机会。
燥湿下气:厚朴祛除体内的湿邪这里仅用了一味厚朴,
并非说厚朴的燥湿之力有多强,我们前文已经讲了,这个方子的重中之重就是行气,只要行气的力道足够大,体内痰湿、瘀血的问题自然是不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厚朴不仅是一味燥湿药,同时功兼下气消积,可助木香、槟榔、乌药等理气药共奏行气之效。
《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
厚朴
活血化瘀:当归、白芍、川芎当归、白芍、川芎,若是再加上一味熟地,就是一个补血的基础方——四物汤了。
当归以补血的功效而闻名于中药界,其味甘而重,功专补血,但凡是血虚的人群,都可以选用当归来改善。是故,前人素来便有“十方九归”的说法,说的是补血的方子,十之八九都会用到当归。
不仅如此,当归辛香而散,长于行血,一边补,一边通,行中有补,补中有散,诚为血中圣药。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
《珍珠囊》:"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
当归
白芍味酸而甘,主入肝经血分,中医认为,酸主收敛固涩,白芍善将体内的阴血牢牢守住,补中有守,而不使熟地、当归补的阴血付之东流。
白芍
川芎,前人称之为血中之气药,既善活血化瘀,又长于行气消滞,
其性辛散温通,走而不守,上行颠顶,下走血海,旁通四肢,
用在这里,既能增强散血行气之功,又可通达气血,祛瘀生新,补而不滞。
《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
《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川芎
健脾益气:黄芪、人参、甘草气理顺了,湿也祛了,瘀也化了,最后当补正气了。
黄芪味甘温,主入脾、肺经,既善补益脾肺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但凡是气虚诸证皆可选用黄芪补回来,
又善升举阳气,其补气之中,兼具升发外达之性以助卫气固表,卫气充盈,外邪自不可干。
《名医别录》:“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
《本草纲目》:“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
黄芪
一提及人参,很多人马上就会有“人参大热,服用之后容易上火”的认知误区,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所以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
人参主入脾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参善补脾调中,鼓舞脾气,脾胃健运,则精微输布有序,五脏六腑得精微濡养,体内气血津液充足。
加之人参本为大补元气的要药,气旺则津生,而奏生津止渴之效。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人参
最后用了一味甘草,调和诸药峻烈之性,以免过伤脾胃正气。
甘草
然,方无常方,量无常量,
若是血瘀为重者,可酌加丹参、三七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丹参
三七
若是痰湿为重者,宜加用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的药物;
半夏
陈皮
若是热毒为重者,当加用生地、赤芍等泻火凉血的药物。
生地
赤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