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牛迎立春:立春的打开方式
作者:钟葵
昨日,农历正月十一丁丑,17时3分12秒,正式踏入立春。此刻斗柄指向寅方(东北方),太阳运行至黄经315度。“立,建始也”,“春,出也,万物之所出也”。随着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新一轮的二十四节气已开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古代的“春节”,是指立春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春正月节》这样写道: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冰冸游鱼跃,和风待柳芳。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斜阳。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十二律吕也从丑月的大吕之音变成寅月的太簇之音,天地间斗转星移,阴消阳长。冰雪渐渐融化,游鱼从水中跃出,和煦的东风吹开了柳树的嫩绿芳华。早开的梅花迎来了春雨,残雪连斜阳也害怕。此时此刻,万物都饱含着清新、明亮的快意,仿佛在共同欢庆“三阳开泰”。
周泉《立春》
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是兼顾太阳、太阴(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在阴历的基础上,吸收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以朔望月(月相圆缺一次)定历月,以二十四节气表示“岁实”(一个回归年)和四季寒暑,并通过“置闰法”调节阴阳历之间的时间差。
正因为我国古代采用阴阳合历,所以有两个日子特别重要,一个是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古称“元旦”、“元日”、“端日”等;另一个是一岁之首的立春日,古称“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故古代的“春节”,是指立春。1912年后我国改用阳历,才以1月1日为元旦,以农历元旦为春节。
古代朝廷立春举行祭祀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春耕播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好坏。而立春不仅是一岁之始,同时也是春季之始,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为了迎接这一特殊日子,在古代,上至朝廷下至民间,都要举行一系列祭祝祈年活动。
盛唐贤相张九龄有《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云: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这首诗是写唐代的“立春东郊迎气祭祀”活动。“迎气”是迎春气,“东郊”是指唐代京城长安的东郊,“五神”指东、南、西、北、中五方之神。这种活动源于上古,《吕氏春秋·孟春纪》云:“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清 《雍正耕织图·耕》
古人认为春天属木,故云“盛德在木”。因五行中的木与东方相对应,故这场由天子主祭的大型活动,所祭祀的司春之神是传说中的东方之帝太暤及东方之神句芒。又因木为青色,故天子“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而群臣及参与者的服饰皆为青色。
立春日的迎春祭祀活动,至汉代演变成“歌舞告祭”,场面更大、更隆重。据史籍记载,汉武帝时的“歌舞告祭”仪式,当读完祭文及奠酒上香后,70名童男童女齐唱《青阳》之歌(作词:司马相如、邹子乐等;作曲:李延年),64名舞蹈者(32男,32女)齐跳《云翘》之舞,舞蹈队列纵横各8人,名为“八佾之舞”,是我国古代规格最高的祭祀舞蹈。
除了“歌舞告祭”春天之神,立春当日,古代天子还要表演一场“耕田秀”,名为“籍田礼”。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按古代礼制,天子有籍田千亩,诸侯有籍田百亩。这场“耕田秀”的程序是:天子执耒耜在籍田上推三下,三公推五下,九卿及诸侯大夫推九下。礼毕,天子赏赐大臣,并颁布加强农业生产的政令。
民间立春日打春牛
立春日的重要活动,还有“鞭春”。“鞭春”即鞭春牛,又名打春牛。传说此习俗源于周代,当天子率群臣在东郊迎春时,鞭春牛以示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但所鞭春牛并非真牛,而是土牛。宋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鞭春牛的仪式,是由身着青衣、戴青帽的“春官”送土牛于城外,并执鞭击土牛。鞭春牛之后,众人一拥而上,哄抢碎牛的散土。此举名为“抢春”“争春”,人们认为,“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
民间制作的木版画春牛图
唐宋以降,此风更盛。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鞭春,如方州仪。”即立春前一日先在皇宫鞭春,次日各州、府、县行鞭春仪。另外,为满足民众喜欢春牛的愿望,弥补市民未抢到土牛的遗憾,一些能工巧匠专门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小春牛,在州、府、县衙出卖,人们争相购买。
后世的春牛,又换成纸牛。春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牛四蹄象征四季;鞭牛的柳条象征春天;柳条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春牛里面还装满了五谷,鞭春之后,纸牛被打烂,里面的五谷流出来,象征这一年五谷丰登。
鞭春背后的文化意蕴是什么?古代社会以农为本,鞭春实际上是一种劝耕的行为艺术,通过打春牛,可唤醒人们一日不可忘耕的意识。春天到了,人容易犯春困,牛也会懒洋洋,挥鞭一打,象征着把人和牛的懒惰都打走,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以祈丰年。
围绕着迎春、祭春、鞭春等主题活动,后世又演化出舞春(舞春牛)、画春(画春牛图)、戴春(戴春胜)、送春(迎春帖子)、吃春(吃春卷、春饼)、咬春(嚼罗卜)等一系列活动,使立春的祷祝活动更具娱乐性,更贴近生活。我国二十四节气文化之绚丽多彩,由此可见一斑。(钟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