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温故而知新的句子(诠释温故而知新)

作者 :空山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了的内容,并能够从中领悟出新知,这样就可以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古知今,温故知新也是为师之质。

诠释温故而知新的句子(诠释温故而知新)(1)

对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国人尽知,对于“可以为师矣”的解读小有分歧,但细思这分歧,大方向还是一致的。如果片面的理解从学习过的知识中领悟出新知,就可以当老师了,那么当老师的资格和标准未免太low。一个孩子学习了3 3=6,就会推知4 4=8,这也是温故而知新,能当老师吗?所以,此文中的“故”和“新”的内涵很重要,不应该仅仅指古人称之为“记问之学” 的“知识”。

诠释温故而知新的句子(诠释温故而知新)(2)

“故”和“新”都应该有很丰富的内涵。孔老师不会平白无故地就突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一定还有前言和后语。文中的“故”应该指向孔子时代之前的历史、文化、经验、教训、“先王之道”。故,有经验,也有教训。总结经验,可以成为日后的工作流程,总结教训,是为了今后不会再掉“坑”里。提醒后人绕过“坑”,或者填平那个“坑”。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都喜欢传授经验,很少教学教训,注定了教育效果不理想。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有经验就会有教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家长、老师们喜欢走捷径,只教经验和成功,不谈教训和失败。因此造成经验和成功没有对立面的支撑,不会形成深度体验和高阶认知。善教者,是不断地给学生挖一个接一个的“坑”,当学生连滚带爬地走出这些“坑”,他就自己总结出了经验,走向成功了。

诠释温故而知新的句子(诠释温故而知新)(3)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文化都是旧文化的继承、批判与发展;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该引以为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温故而知新”不仅仅是“举一反三”的知识的领悟,应该与“告诸往而知来者”的意蕴所在。二者的区别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是在老师的告知情况下而“知新”,而“温故而知新”是君子自己“温习”领悟的“新知”,后者更是自主学习者的素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我今天教育教学的启示仍感深刻。教师要成为终生学习者,最可怕的是教师不读书,却教导孩子们读书;家长不修身,却教育孩子养德。教师必须“温故而知新”。

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搬运,至少需要教育者对前人的思想、结论、成果有所领悟与心得。《学记》说,学和教是一件事,能学方能教,能教必能学,教学相长,可以为师。没经过教师再创造的“记问之学”虽然“博学”,未经过“审问”、“慎思”、“明辨”的学问,不是心得,不是真学问。因此以“记问之学”教书,只能教出“死读书”的学生。差等课堂教“死知识”,中等课堂教“活方法”,上等课堂教“新思想”。

教师温故而知新,学生才可能温故而知新。顾宪成说:“忘则冷,助则热,惟温字乃是一团和气,千红万紫都向此中酝酿而出,所谓新也。”“温”即是不冷不热,就是常态,就是时时刻刻的坚持,就是小火慢炖。

诠释温故而知新的句子(诠释温故而知新)(4)

教育教学不能再“凉拌拼盘”和“煎炒烹炸”,教育教学是一种“温火慢炖”的艺术和功夫。就像砂锅炖土鸡,急火不行,急火会造成外焦内不熟。“温火慢炖”,不是不要高效课堂,而是深耕细作的深度体悟的学习;““温火慢炖”不是不要博学和效率,而是厚积薄发的高阶思维培养;“温火慢炖”不是不要考试分数,而是尊重教育规律发展生命。

“快”的时代,催生了“快餐”、“快手”、“快递”,“快餐文化”、“快捷拷贝”。教育不能走的太快,要等一等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周期和过程。经验和教训同等重要,把一则教育故事分享给你,自己品味。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将捕鱼技术传授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好,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捕捉到鱼。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增长才干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启示:

“渔王”教捕鱼技术的过程,与当今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相类似。他们都出于好心,希望能够让孩子“走捷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曲折,因此会不断将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孩子,指导他们应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但结果就是,孩子失去了自己探索的好奇心,也不能真的明白“这样做而非那样做”的缘由。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成长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