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戏骨有几个版本(小戏骨再出红楼梦大电影)
你觉得中国无法超越的经典电视剧是哪部?
也许你会想到1986年版的《西游记》,1994年版的《三国演义》,1998年版的《水浒传》。
是了,“四大名著”里还余一部,那就是1986年版的《红楼梦》必须拥有姓名。
这部被网友誉为“大陆电视剧的镇山之宝”的《红楼梦》,又再次被翻拍了。
很多观众肯定还记得,2017年有一部由一群“小戏骨”主演的《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迅速窜红。
剧中让人耳目一新的小演员,惟妙惟肖的演技征服了许多观众,在豆瓣更是收获了难得的9.1分。
2020年这群小戏骨再次带来他们的新作品:
《天真派:红楼梦之桃花诗社》
由《小戏骨》的潘礼平团队打造的网络大电影,于2020年2月14日登陆网络。
在新电影中,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林黛玉、薛宝钗与贾宝玉的爱恨纠葛,而是聚焦于香菱与晴雯的故事。
所谓选好角色,电影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影片中的两位主演的选角还是不错的。
14岁的邓琳漾饰演的香菱,漂亮灵巧,惹人怜爱。
而在“大观园”中元春的饰演者陈书宜,这次化身为了伶俐倔强的晴雯。
当然,尽管香菱与晴雯是主角,可宝黛钗总归也是绕不过的。
除了在“大观园”中“神还原”的钟熠璠的宝钗,影片中的宝玉和黛玉就换了新演员。
同样14岁的段智文的宝玉,从外形上看比“大观园”的释小松少了一些硬朗,多了一些清秀。
不过,黛玉从灵动可爱的周漾玥替换为苏魏舞,宽眼距和大鼻头更显男相,演绎得是清苦有余,少了几分灵韵。
在“老演员”方面,气质端庄的李纨,干练飒爽的王熙凤,有模有样的贾母,都延续“大观园”的原班人马。
整部电影不长,仅有75分钟,整个看下来是比较顺畅的。
比如,影片与87版类似的服装和妆发引起舒适。
细眉淡妆,宝玉的孔雀斗篷,香菱的红长褂和粉红头花更是神还原。
加上还有延续87版的配乐,比较唯美的摄影,和一些创新性情节。
其实,对于孩子们的演绎,我们是应该适当宽容,保持鼓励的心态,不过除了上面提到的优点之外,这部电影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
首先,从影片的片名来看,以“桃花诗社”为名,那么香菱做主角是毫无问题的,不过它跟晴雯就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出自原著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的桃花诗社,此前的名字是“海棠诗社”。
从时间线来看,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七十回之前,那么叫“海棠诗社”其实更为妥当。
影片中香菱和晴雯两条线,可以说是各行其是。
与此同时,主创野心也太大,在短短的75分钟内,不仅想讲好香菱、晴雯,更是讲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
比如影片中展现的元春赐端午节礼在第28回,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诗会在第49、50回,此时的诗会的名字却是第七十回的桃花诗社。
可以说,这样就造成了影片主次不分,剪辑稀碎,时间线混乱,与其说是桃花诗社,不如说是片段集锦。
要说上面这一点的缺点还尚可以原谅的话,那么影片的硬伤便出在剧本上。
这一次,不再是“大观园”时“小戏骨”们对87版的直接复刻,而是新的原创剧本。
要知道,“大观园”能受到大家的好评,与87版珠玉在前,主创们可以模仿,并把重点放在了关心刘姥姥所代表的穷人的真善美上。
而影片的创新剧本立足于“天真派”,整个剧本定位成了善恶分明、极尽脸谱化的童话故事。
既然是以香菱、晴雯为主角,那么与她们的悲惨有关系的袭人、坠儿、王夫人、夏金桂、宝蟾、薛蟠就全都是“坏人”。
那么,这样做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选角的极尽丑化。
“袭为钗影”的袭人不仅没有“面若银盘,眼如水杏”的宝钗的半点风采,成了三寸丁,融合了麝月的哭闹性格,更是动不动就给王夫人打小报告。
不论是“要是林姑娘去天上了呢”,还是“像林姑娘太美不安静”,话从一个丫鬟口中说出,该是大大的诅咒与不敬。
坠儿、宝蟾更是挤眉弄眼,极尽丑恶,又是打报告,又是出坏主意,生怕观众不知道她们是反派。
而夏金桂更是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如灰姑娘的恶后妈,甚至上演了一出拿针刺香菱的容嬷嬷戏码。
一出出宫斗、宅斗让人不免心疼,他们还是孩子啊!
此外,信佛的王夫人变得满面凶光,更是直言比起林姑娘,她更在乎儿子宝玉,甚至可以不顾她的死活。
要说《红楼梦》的韵味之一便是言不尽意的含蓄与隐晦感,影片把窗户纸捅破,把古代大户人家不上台面的心里话变成大白话,大大折损了原著的魅力。
此外,在晴雯死后,原著宝玉悼念她所作的最长的祭文《芙蓉女儿诔》替换为宝玉变痴傻,两眼发直、胡言乱语,且不说只有林妹妹能让他如此,而他的痴傻的原因更是铺垫不足。
可以说,“风流灵巧惹人怨”的晴雯不是被个别的人害死,而是被整个封建社会迫害致死的。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对各个人物都怀有一份悲悯,没有绝对的善恶。
因此,晴雯、香菱等一众人的死才更加惊心动魄,让人神心俱伤。
并不是说一定要照搬原著,像“大观园”的合理改编、有所侧重才真正精彩,适合小孩子观赏。
可以说小戏骨这次拍砸了,电影的改编却不得精髓,是因为少了对原著的那一份尊重心。
这里就不得不提87版的《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我们就拿晴雯的高光戏份,“晴雯撕扇”来说吧。
87版安雯饰演的晴雯一开始对宝玉的生气极尽小女儿的娇嗔,对于宝玉的拉扯半挣脱,留有余地。
她在拿到宝玉的扇子时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再撕,考虑到他们的主仆之别,撕扇子的时候头随着扇子摇摆,眼睛骨溜溜地转,显得可爱纯真。
而在撕麝月的扇子时,就毫不犹豫夺过来撕,因为她看不惯麝月的谄媚,就是想气她,完全把递进层次感演出来了。
而李少红版的杨幂饰演的晴雯,趾高气昂蛮横无理,语气强硬,一把甩脱,翻身就睡,完全没把主子放在眼里。
小女儿的娇态尽失,扇子撕起来也很重复,表情也比较生硬,看不出来有多开心。
那么小演员版的晴雯,看向宝玉的眼神更是媚态有余,纯真不足,撕扇子时更加挑衅,略显心机。
从安雯和杨幂的采访中也可看出差别,一个是细心研究,揣摩人物,说着:
“心里头再骄再横,毕竟我是仆人他是主子,而且你是在毁东西啊,不能特别理直气壮。”
另一个却是连晴雯判词都没读过,说着:
“撕扇子那场戏重点不在扇子,他们就像朋友,她想气宝玉。”
对人物的理解,高下立判。
而小演员版的晴雯由于年纪原因没能揣摩到这么多也实属正常,这只能暴露指导他们演戏的主创团队对原著的理解不够深刻。
我们知道,87版并没有完全忠于原著,对于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合理处就采用,悖谬处则摒弃。
剧本从1983年到1986年几易其稿,一排的红学专家顾问团不是摆着玩的。
举全国之力寻找演员,演员的选拔足足用了1年多时间,从几万人中出了153名演员进行长期的培训。
拍摄过程历时三年之久,剧组先后走遍全国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拍摄镜头近万个。
不论是作曲家王立平以4年半创作《红楼梦》13首配曲及所有背景音乐的呕心沥血,还是服装设计师史延芹说的:
“我来剧组不是来赚钱的,是为了圆我的红楼梦想的。”
而导演王扶林在开拍前就闭关一年研读《红楼梦》,意识到改编难度巨大的他说道:
“《红楼梦》的改编,事关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千万不能搞砸了。”
我们缺的是技术和资金吗?
我们缺少的是那份尊重与敬畏,仿佛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被调侃。
什么时候我们只关注演员美不美,不再看滤镜后的那一份真实。
什么时候,我们不再看经典,眼前尽是快餐文化。
可以说,87版《红楼梦》不仅仅是部电视剧,更是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这版“桃花诗社”不仅没得原著精髓,更少了“大观园”版的那份细心雕琢的工匠之心。
正如曹雪芹在卷首语写道: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一次次的改编、翻拍让我们痛切地意识到:
极致与初心,我们已经丢失很久了。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