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数学必背口诀 亲测有效的数学启蒙法
写在前面
辅导孩子做作业真的是渡劫,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想法:
怎么拼也拼不对的拼音:
还有最让人上火的数学题,怎么数都数不对,算出来了写上去又不对,还有转不过弯来:
《2025年的数学科学(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in2025)》报告指出:实践证明,数学学科正日益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怎么给孩子的数学到底要怎么启蒙,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在看了北师大附属中学的数学老师写的《妈妈教的数学》,我找到了一些爸爸妈妈们可以入手的方向:
01 重新给孩子介绍数学数学启蒙,启蒙两个字重点就在于日常入手。
如果像上学一样跟孩子说,我们今天要学习很难的内容,你要用心听讲,不能走神。
我们只是想告诉孩子认真听,孩子听到却是“数学很难”。
所以,数学就不应该这样介绍。
超市的价格牌上原价、折扣价、会员价、几斤几两、满多少减多少,都是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重量、时间、长度、大小,用上道具:
你拿一个称给孩子,孩子就会通过拨弄两边的重量,来达到保持两边的平衡;
你拿个手表或者拿个时钟去给孩子观察,孩子自己就会特别留意现在是几点,已经过了几分钟,甚至还会自己数秒针走一圈的圈数;
玩谁跨的步子大的游戏,量一量张开的手臂有多长的游戏,感受长短间数字的差距……
这些都是小学课堂上会学习到的内容,但是让孩子将仅仅存在于书本上的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对他们来说更直观、更具体、印象更深刻。
02 爱数手指并不是坏事玩手指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孩子从3个月开始就会做啃自己手的动作:先是啃拳头,等到四五个月的时候,手指渐渐伸开,他们开始啃大拇指,接着就是另外的4个指头。
啃大拇指的作用最大,直接刺激脑细胞发育的作用高达50%;另外4个指头也很重要,可以刺激大脑周边运动神经的连接。
然后孩子开始用嘴去啃手能够抓到的东西。
同样,四五岁开始学习加法的时候,用手指也是直接刺激大脑接受数量变化的好方法。
孩子爱钻研是他找到乐趣所在,是他觉得好玩。
平时爸爸妈妈跟孩子坐车就不知道玩什么,孩子就会拿着个ipad或者手机在玩。
但是你们可以一起玩数手指的游戏,孩子喜欢像魔术、魔法那样神奇的东西,神奇的数手指游戏他们肯定不会错过:
① 基础的,可以先让孩子用两只手、十根手指从左边尾指开始去数40、50,然后再问孩子27、35落在哪根手指上。
这样孩子肯定会重新再数一遍,再告诉你答案。
现在就是展示你神奇的时候了,你可以直接告诉他落在哪根手指上,27肯定是落在右手的食指上,35肯定是落在左手的大拇指上。
因为每到10都是一个轮回,所有的数字的个位数都不会改变自己的位置。
还有倒转数数从10开始往回数,然后20、30、40进阶的一个训练。还可以只在一只手上数数,也可以变换着问题来玩。
② 想要难一点的,用手指去玩九九乘法表:
十根手指伸出来,从左手开始数到4,然后把手指弯进去,现在还剩9个手指伸着。
弯下去的手指左边有几个?(3)弯下去的手指右边有几个?(6)
合在一起刚好是不是,4*9=36
接着可以依次类推5*9、6*9、2*9……
就可以接受小朋友沉迷研究的开始了,之后的8、7啊,“最难的9已经教给你啦,剩下的你可以自己去找找规律哦~”
很多父母会说孩子不够专注、执着,其实看看他们玩游戏的样子就知道了。
他们是真的有专注力也足够执着,前提是他们真的感兴趣。
想让学习学得好,先用兴趣甜甜地引进门,之后再让他们费尽心机去思考学习,这样是启蒙的最终目的。
03 应用题的解答,是让孩子把握主动权《认知天性》里面说到,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是直白的,而更高层次的学问讲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加减乘除没有问题,但是上升到应用题就不会了。
孙老师在书中总结到,这3种情况下孩子会宣布“这道题我不会”:
- ·看不懂较多的词汇
- ·看不懂题目的目的
- ·看不懂题目已经说明的情况
但是,其实孩子不会做的题目通常只有两种:
- ·知识没学过
- ·知识学过但忘记了
很多家长对这些应用题的做法就是,放慢速度、着重语气、再把题目读一遍。
但是孩子不理解就是不理解,就拿一道数学题来说:
一个笼子里有3只鹰,有一只是每3个小时叫一次,还有一只是每8个小时叫一次,另外一只是每12小时叫一次。
开始计时的时候,3只鹰恰好同时叫了。
问:未来的80小时内,两只鹰会同时叫几次?
对于没有思路的孩子,应该会拿一张白纸一个个画出来。
这时候,有些家长忍不住吼这要画到什么时候。不久,我试了一下从画出来到得出结果10分钟。
为什么要强调先给孩子试呢,因为在我画和计算的过程中,我确实是感觉到了无比的投入,算出来也很有成就感。
很多家长就会说了,那也不能这样,假如是100、500、1000……考试还能画吗?
这时候就是家长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候了。
孩子画完了得出答案了,让孩子观察学会在里面找规律:
·鹰会叫的时间点,都是他们乘法的时间点,比如3=3*1,6=3*2;
·在24小时内,三只鹰同时叫在24点,两只同时叫只有在12点,是3小时鹰和12小时鹰的重合→3和12是能被12除尽的,3、8、12是能同时被24除尽的;
·第二个循环,48小时内重合的地方,也还是3小时鹰和12小时鹰的36→3、12能被36除尽。通常到这里孩子会摸到大概的规律。
我们继续引导思考:
再看看72小时的循环、96小时的循环,基本上孩子都会发现规律所在。
应用题就是会用很多字眼去迷惑你,其实到头来就是问你,3和8、3和12、8和12的公倍数,再排除掉重合的。
在他们独自探索的过程中,其实他们就摸清了题目的套路,也弄清了题目的目的。
这时候再将正确答案告诉他们,或者正确做法说给他们听,他们会觉得很神奇,也更容易接受。
很多家长会老是这样做也不是办法,但是这确实是个办法:
首先,他会让孩子开口说自己的思路,说的过程中思路理清了、方法找到了。
其次,他会让孩子有主动权他可以选择怎么做这道题,他可以决定怎么进行运算,他还是自己找到规律,成就感真的不是平常的题目能给的。
应用题的培养,是鼓励他们找一条清晰的通路,理清题目的情况,弄明白题目希望他完成什么。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就能解决孩子对题目的恐惧了。
04“借了的一,什么时候还?”每次看到别人写的写作业父母被气到不行的视频,就知道有多少家长死在这上面。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容易陷入一个“知识误区”,因为他们已经很懂很了解,所以在他们眼里都是基础简单的知识。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新学的知识,他们是有权对此陌生和不会的。
孩子不会是常态,一学就会是“神童”。
还有特别粗心等的问题,其实根源都在一个地方。孩子的本性越淳朴,越不喜欢重复性的动作。
重复能够让这个动作更加娴熟,但是对急于认识新世界、新鲜事物的孩子来说就不太实用。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我们千次、百次地告诉孩子要检查,告诉孩子这道题的正确做法,孩子还是“听不进去”,其实有可能是方法不合适。我们可以给孩子换种算数的方式:
拿41-27=?这道题来说,孩子理解不了借一位这个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把等式拆分开来:
41=40 1=30 11,借一位就等于把41拆成30 11。
“借一位”这个说法其实是把步骤省略了跳跃了,父母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知道了,但是孩子还不熟悉,这时候把详细的过程写出来有助于孩子直观地 理解。
乘法上,我们常规的计算题是这样标记的:
这种模式计算的时候就是将加法和乘法混合计算,犯错率还挺高的。
可以换成这样的模式:
先完成乘法再完成加法,不用两种方式同时切换进行,而且都是十以内数的加法,难度更低。
当我们检查作业的时候,还可以给孩子变个魔术,一个快速检验他们两位数以上乘法有没有出错的魔术:
23*39=897,如何一眼就知道有没有算错?
(23*39)
2 3=5 3 9=12→1 2=3
(897)
8 9 7=24→2 4=6
(最后)
3*5=15→1 5=6,6=6
这个等式是成立的,所以答案是正确的,可以拿计算机按一按。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一下,278*845=233910正不正确。
等你会了,你就可以表演给你的孩子看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并不是真的粗心或者笨,当你换个方法给他们可能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既然现在的爸爸妈妈已经被作业逼得什么都要会了,不妨也多学一下这些神奇的运算法则的知识,与孩子一起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05 正确对待错题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只需要自测1次,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为39%。
所以去检验孩子的学习,是看看孩子学得怎么样最好的办法。
那么检验完之后,卷子上的错题要怎么办?
这些错题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他能帮我们找到提高成绩的地方。
基于北京三所学校882个学生,2554分试卷的分析结果,小学阶段做数学题会犯五类常见的错误,分别是:
·粗心导致的错误→换成更清晰的运算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检验
·步骤跳跃导致的错误→将每一步都写下来
·规则运用模糊导致的错误→回到基础规则运算练习
·题意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让孩子开口说自己的思路
·对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的错误→回到书本上再次学习。
其实,孩子做题中出现的错误才是孩子进步过程中最宝贵的记号。
孙老师认为,在小学阶段总是能够得100分的孩子,多数依靠的是记忆力,包括对规则的记忆、对概念的死记硬背,而不是灵活地理解。
即便爸妈们不会,也没有关系。父母其实不需要在孩子面前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有时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共同探索找答案,反而会增加自信心和促进共同成长。
有时可以通过不断与孩子交谈,促使孩子矫正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掌握对概念和规则的运用方式。
因此,不需要用厌恶的心情来看待错题,用拥抱的姿态来面对错误的答案。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
结 语
数学这门学科真的很特别也很有魅力,父母不需要过分地去借助专业的学科题目甚至学习奥数,光是从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多感知,就已经是最好的启蒙方式。
最后,数学启蒙就是多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和鼓励自己探索,让他们开口去说自己的思路,数学会变得更有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