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第十六章赏析简书(平凡的世界第十七章解读)

在这一章里,作者用了4000多字,主要讲了郝红梅对孙少平态度的转变原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平凡的世界第十六章赏析简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第十六章赏析简书(平凡的世界第十七章解读)

平凡的世界第十六章赏析简书

在这一章里,作者用了4000多字,主要讲了郝红梅对孙少平态度的转变原因。

铺垫还在第十六章,因为被侯玉英当众攻击她是孙少平的婆姨之后,郝红梅老大不高兴,开始有意躲着孙少平。但是,又因为忘记了还少平的《创业史》这本书,她心感内疚,就把自己的口粮――几块白面饼放在书里,一起给了少平,弥补她没有及时还书的过失。由于两个人事先没有沟通,少平却认为这是红梅爱他的表示,拿着白面饼眼里含满泪水,重新对生活、对学校充满了热爱。这是上一节第十六章为大家铺垫的伏笔。

第17章时间的起点,是开学两个星期以后,孙少平又见到了郝红梅。他发现郝红梅身上有些变化:她的衣服啊,换成了半旧的红格子布衫,她的脸呢,原来很瘦小,现在看起来丰满了许多;头发呢,也把过去的“家娃娃头”,剪成了像城市姑娘一样,扎起来的两个短辫子;裤子颜色换成了天蓝色;脚上的鞋呢,也变成了自己手工做的方口鞋,好像变了一个人。这些小小的变化,使一个人本来不显眼,一下子就变得很引人注目了。

孙少平自己有什么变化呢?他没有变化。衣服还是老模样,一身家织的老粗布,尽管剪成制服式的样子,仍然不能掩饰土气,加上假期在家里干活,弄得很脏。开学前,他用了妈妈的半碗咸面,泡洗这个衣服,都没有洗干净。更尴尬的是,长裤里边没有裤头,脱了裤子只能一丝不挂了。

孙少平看到郝红梅,心中就会荡起一股热辣辣的激流,他甚至感到呼吸都有困难了,这时候的他怀揣着一个甜蜜:自己这副穷酸样,班里最俊的女子会和他好。

可是郝红梅为什么不理他呢?甚至一直躲着他,孙少平很纳闷。

其实他们也就是十五、六岁年纪,正是荷尔蒙开始旺盛,多巴胺容易受到刺激的时候,对于爱情,应该还处于懵懂阶段。孙少平和郝红梅两颗年轻的心,因为一个特殊原因——就是的共同寒酸,轻轻地靠近,那种青春的悸动确确实实存在,可以说是青春感情上的第一个浪花,属于少年别有的情愫,这种感情给俩个苦难中的年轻人,都曾经增加过对抗困难的勇气和抗拒严寒的温暖。郝红梅和孙少平的接近,基本上是一种怜悯——怜悯别人,也让别人怜悯自己。直到在球场上,孙少平看见打球的红梅,让她给自己传个球,而郝红梅根本没有理他,直接把球传给了班长顾养民,孙少平好不尴尬,他心中确定,郝红梅跟顾养民好了。这把他一直抱着的热罐子打了个稀碎。

是的,郝红梅要证明给所有人看:她不是孙少平的“婆姨”。

红梅并不完全小视孙少平。这个贫困的男生,身上似乎有一种很不一般的东西。他虽不算很漂亮,但长相很有特点,个码高大,鼻梁直直的,脸上有一股男性的顽强,眼睛阴郁而深沉。如果他是干部子弟,或者家境条件好,说不定她也会动心的。可孙少平什么也没有。

毕竟他们命运相似,她对这个男生内心充满了亲切的感情。在这个她得不到友爱的世界里,孙少平对她来说就是宝贵的。但是,郝红梅明确知道,这不是爱情。所以,当侯玉英用污蔑性的语言,当众攻击她是孙少平的“婆姨”时,她才感到又急又气又恼恨。侯玉英这样一闹,舆论就把她和孙少平拴在了一起。她恨侯玉英,也对少平有点怨气——谁让你那么多情,每次劳动都给我发一把好工具哩!她压根没有打算和他永远在一起。因为,她背负着改变全家命运的沉重使命。显然,从孙少平身上是看不到希望的。

郝红梅有此心机,还得从她的身世说起:

第一,红梅家庭成份不好。,从小在担惊受怕中长大。她小的时候,她爷戴个地主帽子,一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后来,她爷死了,但她爷的地主帽子并没有埋进他的坟墓,而作为主要的遗产留给了父亲和她。她父亲是地主的儿子,她是地主的孙女。在当时的概念中,这和地主本人并没多大的差别。

第二,就是背着这样沉重的政治包袱,她在社会的白眼和歧视中长大,环境让她学得很乖巧。因此在贫下中农推荐本村的孩子上中学时,村里人都没有卡她。她当然加倍珍惜好不容易得到的上学机会,并为改变命运寻找出路。

第三,她家里已经破落得一塌糊涂,一家几口人,只能靠父亲一个人的工分来养活。全家人饥一顿饿一顿凑合着过日子。一家人多少年来都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盼她能给这个败落的家庭带来一丝光明;因此不管家里穷到什么程度,父母亲也咬着牙坚持供她上学。

她知道自己现在穷成这个样子,怎么可能把命运交给一个和她同样穷的男人孙少平呢?因此,她便渐渐开始和孙少平疏远。她要让众人看见,她郝红梅并不是孙少平的“婆姨”……

这些因素,让郝红梅很早就认识到了她不幸的人生,和对一家人负有的使命。严酷的生活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表面上看来很平板,但很有心计。

郝红梅由于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实际上已经懂得了许多成年人的事——包括爱情和婚姻。她自己早有盘算:她家成份不好,光景不好,她自己要寻个好人家,找个有钱男人,将来好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

悲催呀。风华正茂的年纪,豆蔻年华之中,却不得已给“爱情”这个神圣的事情,加上如此复杂的法码。这就是她的生活给予她的“心机”。有人认为郝红梅太物质,那是他没有经历过郝红梅式的苦难啊。理解红梅吧,理想和现实还是有距离的。

郝红梅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呢?她似乎找到了。

夏天,红梅还有一身没补钉的衣服可以穿,因此不像冬天那样看起来过分寒酸。正因为有这么一身衣服,她也才有心思把自己的头发整理了一下,自我感觉浑身利索了不少。以前由于自惭形秽,她不愿到公共场所去露面。现在,这身服装使她鼓起了一点勇气,每当下午同学们玩篮球的时候,她也敢去了。

那天下午,她像往常一样,站在篮球场边上看别人打球,他们班的班长顾养民突然给她抛过来一个球,并且很亲切地说:“你来玩吧!为什么老站在外面看呢?”

从这以后,她几乎每天下午都去操场打篮球。班长顾养民对她渐渐热情起来了。玩球中间,常常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对她微微一笑,并且得到球后,往往都抛给了她。在班上一些集体活动中,他也有意把他俩分在一块,瞅空子和她说这说那……

郝红梅的精神突然被一缕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梦寐以求的就是像顾养民这样的人。

顾养民是什么背景呢?父亲是他们黄原地区师范专科的副校长;母亲是地区建筑公司的工程师;他祖父又是这个县远近闻名的老中医大夫。

顾养民从小跟祖父长大,一直在原西县上学。他学习好,又是班长,年岁虽然比她才大一岁,但就像一个教师一样有风度。

现在,这个全班女生常羡慕地谈论的人,竟然对她如此青睐,真叫她有点受宠若惊!

郝红梅和顾养民好到底了吗?孙少平那破碎了一地的心,还能缝合吗?这一章没有交待。希望郝红梅的眼睛没有走神,希望孙少平能够打起精神,挺起胸膛,迎接真正的爱情。

在读第十七章的时候,我注意到书友们对这一章中,情窦初开的男女爱情,和郝红梅的爱情观,积极发表不同意见。有的谴责郝红梅物质,有的理性理解郝红梅的现实情况。以同情心,同理心把自己带入那个时期,有的也联系当前实际,评价现在的一些“爱情”现象。充分说明作者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深刻反映了不同生存环境的,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忍不住摘两段与大家共享。

书友甲说:纯粹的爱情大多数不会发生在过早被生活逼得早熟的男男女女身上,因为他们早知道生活有那么多的遗憾,爱情是一种奢侈品,就只能放在金光璀璨的专柜上,一旦放在批发商的破烂角落,就是沾满了灰尘的无用物件。

书友乙说:郝红梅是非常理智的,贫穷和苦难使得她较早的成熟,她绝非仅仅为了自己过的更好,追求所谓的爱情,而是整个家庭的负担压在了她的身上,让她做出我们不能深刻理解的事情,从这一点上,郝红梅也是可怜的,我们不应该去苛责她啊!

书友丙还说:贫穷的家境已经无法让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去按心意选择意中人了。红梅的心理成熟,远远超过了她的年龄,好像是一位历经人生沧桑的中年妇女,只做有现实利益的选择。这个年龄有这种选择,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今天的解读就结束了,感谢大家聆听,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下一章,关注孙少平和郝红梅的命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