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玄奘的纪录片都有哪些(看完纪录片玄奘之路才明白)
利用周末空闲时间,我看完了12集央视纪录片《玄奘之路》,这是近年来我看过最认真的纪录片。
在贞观二年,也就是公元628年,29岁的玄奘正式踏上了西行的路途。他从都城长安出发,历经九死一生,走过138个国家,才到达佛陀的故乡。17年后,他从印度带回了150粒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经书。
如果只看纪录片,这些数字就只是存在放历史角落的一组数据而已,大部分人时间根本没有人注意到。
可是放在一个人身上,它便是代表着无上的荣耀,不过在这份荣耀的背后,则是他同等的付出。
毫不夸张地说,玄奘从长安西行到印度,途中经历的危难,远比《西游记》里唐僧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要多得多。他之所以能够不辱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高远的志向玄奘少时因为家境贫困,早早就进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三岁时突破僧人的名额和年龄限制,破格剃度为僧。而他有慧根又肯努力,很快就对佛法有一定的研究。
可是在四处参学的过程中,玄奘却发现自己离佛教真理有些遥远,于是发愿西行,到佛陀的故乡印度去学习。于是在没有得到唐太宗批准就偷渡出境,甘愿冒险去寻求真理。
可见玄奘很早就有高远的志向,他知道自己这辈子该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因为有了目标和方向,他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实现梦想。这种志向,让他有排除万难去远方寻找真理的巨大力量。
二、勤奋努力不管在纪录片,电影还是在书里,都提到玄奘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比如在西行之前他的七年游学生涯。
在这七年里,他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勤奋地学习佛教典籍,努力理解其中的精髓,还访问了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
正因为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玄奘成了当时国内佛学修为最深的僧人之一。佛教学者汤用彤曾说:「计玄奘大师在国内受学十三师,俱当世名宿。大师学之弘深,盖可想知……其未西游以前,几已尽习中国之佛学。」
尽管如此,玄奘还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求解,于是他跋山涉水到印度刻苦学习了十几年佛法。
比如玄奘在那烂陀寺跟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戒贤讲了15个月才讲完,他则用了五年反复研习了三遍,可见他非常勤奋。
三、强健的体魄在纪录片里有一个片段,说的是玄奘在荒无人烟的大漠里迷失了方向,又打翻了水囊,昏迷了几天几夜。可是他还是走了出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其实玄奘能转危为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身体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西行之前,玄奘就在国内游学了七年,用双脚走了很多地方,体魄自然强于常人。
正因为有了强健的体魄,以及在游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旅行智慧,让玄奘在西行路上少了很多麻烦,尤其在穿越沙漠时多不至于很快脱水而死,多了一线生机。
四、高僧的身份在玄奘所处的时代,佛教的影响力远大于今天,在社会各阶层都有虔诚的佛教徒。对于有一定佛法修为,又声名在外的玄奘来说,他到哪个地方都有信徒跟随,即使对方是将军,是国王。
不得不说,玄奘的大唐高僧身份帮了他不少大忙。比如在大唐边疆的烽火台,守军将领是一个佛教,就给玄奘行了很多方便。高昌王甚至跟他结拜成兄弟,并派了一支队伍和充足的物资资助玄奘西行。
而玄奘西行的路线,基本上都在佛教的影响力范围内,一路上没有遇到多大的人为障碍,几乎每个信佛的人都对他非常友好。
可见做成一件事,不光靠努力,还得有一个得到他人广泛认可的合法身份。
五、坚定信念玄奘虽然一路上得到不少人的帮助,但是在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只能靠自己的毅力坚持,才能一步步达到目的地。
比如他在沙漠里昏迷时,决定性的力量还是坚定的意志,他知道自己还有伟大的使命未完成,这口气给了他活下去的力量。
其实这种坚定的信念是玄奘对佛法的信仰,是高于生命和一切利益的最高信仰,是爬着也要爬到印度的决心。
由信念生出的强烈求生欲,让玄奘在九死一生中,化解了许多可能置他于死地的绝境。
一个人为什么要有愿景?就是为了在绝境中仍能坚守这个信念,有了排除一切困难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玄奘之所以跨过一道道难关,精神的力量是无法低估的。
由此看来,被鲁迅称赞为「舍身求法,千古第一人,中国脊梁」的玄奘,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非偶然,即使从小的方面说,一个如此成事的人,也不是靠运气得来的。
他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再加上个人努力,一副好身体以及得到他人认可的身份,这才是他成事的前提,而这几点用在我们每个普通人身上,同样是适用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