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伽林威

警惕热爱,警惕理性


1894年7月23日,巴黎《法国画报》在其举办的世界第一场赛车比赛上的宣传语是“不危险、驾驶简易、旅程无需破费”。


这位赛车比赛的创始人连同当年的102位参赛者估计都没想到,几十年后,赛车这项运动就已经完全颠覆了当年的宣传口号——它随时有生命危险、考验驾驶能力、且挥金如土。


新片《极速车王》就很好地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一点。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2)


《极速车王》将焦点聚集到了1966年法国勒芒的那场赛车大赛。按照英文片名Ford V Ferrari,直译过来应该是福特大战法拉利


这个直白得有些中二的片名似乎对整个故事的主体情节进行了高度概括。


没错,1966年的这场勒芒大赛确实关涉到福特与法拉利两家汽车公司的明争明斗。


推动故事发展的外部动机就是亨利·福特二世试图收购法拉利,却被恩佐·法拉利羞辱,二世祖不服气决定组建车队插足赛车领域,在法拉利独占鳌头的勒芒大赛中扳回一局。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3)


但是,事实上,这个故事作为一部传记片,福特和法拉利之间的八卦只是佐菜小料,更重要的是舞台前方的那两个人:


马特·达蒙饰演的卡罗尔·谢尔比,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肯·迈尔斯。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4)


一个是因身体原因退居幕后做赛车设计师的前知名赛车手,一个是懂车爱车还会设计车的现任知名赛车手。


谢尔比和迈尔斯这对搭档联手设计的福特GT40使得福特如虎添翼,不仅击败法拉利拿下了1966年的冠军,而且蝉联了随后三年的冠军,使得法拉利索性将重心全部转移到了F1方程式的赛车制造中。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5)


有意思的是,早在2013年,英国导演朗·霍华德拍的传记片《极速风流》(Rush)中,“锤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丹尼尔·布鲁尔分别饰演了F1赛场上的两个知名车手尼基和詹姆斯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赛车圈里极富盛名,至今仍在豆瓣上保持着8.7的高分。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6)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7)


看这中文译名,是想让《极速车王》和高口碑前作套点近乎?


其实单就阵容配置而言,《极速车王》其实还更胜一筹。


神通广大的“蝙蝠侠”贝尔可能跟海贼王路飞也有某种隐秘关联。在2018年上映的传记片《副总统》中为了饰演被肥胖困扰的美国人,贝尔增重40斤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8)


紧接着在2019年的《极速车王》中,我们就看到成功减下63斤瘦到颧骨突出的橡皮人贝尔的精彩表演。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9)


意志力惊人到能随意控制自己体重的演员,对于在表演中控制自己的表情和情绪自然也不在话下,提名金球奖实属理所当然。


怪不得达蒙坦言,加入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想和贝尔同框共演。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0)


除了达蒙和贝尔的双男主高配置,影片的导演詹姆斯·曼高德也是好莱坞颇有名气的导演,迄今为止参与编导的影片口碑都还不错。


1999年的《移魂女郎》8.2分高居不下,且为安吉丽娜·朱莉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2003的《致命ID》把心理悬疑类型片的设定做到了极致,自那以后多少人格分裂类型片充斥在整个电影市场不消多说;


2017年的《金刚狼3:殊死一战》为爆米花超级英雄片的口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直接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1)


延续《极速风流》的处理方式,曼高德此次以赛车界的经典事件入手,用赛车这一自带肾上腺素标签的因素讲述了一个传统意义上文戏占主导的、偏于静态缓慢的传记片。


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着实是个门槛。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2)


影片在前半段的处理上,由于人物设定和叙事结构的标准化,确实显得相对寡淡,视听语言的风格化程度也不及《极速风流》。


虽然全片穿插了三四次比赛场面,但因为剧作过于工整,“速度与激情”的呈现仅在后半段的高潮大赛中得以实现。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3)


整个故事从迈尔斯的破产和福特求新求变的发展策略的碰撞开始。


被法拉利拒绝并羞辱后的福特找到了设计师谢尔比,提出高价与其合作推出能拿下勒芒冠军的赛车,谢尔比转头便找了好基友迈尔斯加入一起搞事情。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4)


两人合作创造出了福特GT40,但因为福特高层利奥借私人恩怨使绊子,迈尔斯差点无缘勒芒赛场,多亏谢尔比在其中斡旋奔走,终于让迈尔斯登上了勒芒的跑道,整个故事也终于进入了紧张的高潮段落。


全片用了35分钟来展现这场经典比赛及其在当年所引发的赛车圈大丑闻。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5)


迈尔斯堵上性命超越法拉利车手,眼看即将为福特拿下冠军的时刻,专业使绊子户利奥又跑出来给福特二世祖提议,让迈尔斯减速和福特旗下的其他两辆车一起冲向终点。


对于福特来说,超越法拉利包揽前三名,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刻,而这一刻如果能够被媒体拍下来登上报纸,那背后的宣传价值和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6)


减速,对于迈尔斯这样的专业车手而言,绝对是个侮辱。


但迈尔斯最终在跑出完美的一圈给了自己一个交代后,还是妥协减速制造了那张历史性的照片,实现了自己的人物弧线,完成了故事主角的成长。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7)


然而,因为排位赛的规则,勒芒宣布的冠军并不是迈尔斯,而是同车的另外两位车手。


对于福特来说,具体哪位车手是冠军不重要,只要冠军开的是福特车就行了。但是,对于迈尔斯来说,他由此错过了成为史上第一个包揽Sebring、Daytona、勒芒三连冠的赛车手。


所以有人说,迈尔斯不是输给了其他赛车手,而是输给了唯利是图的商业体系。


这也是本片与《极速风流》在主题表达上的差异,后者试图通过对两位性格迥异、人生观不同的顶级车手的描绘,借着赛车的皮,告诉所有人:人生的成功并不只有一种模式。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8)


而本片的重点更多放在展现赛车背后的商业运作上。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19)


这样一想,片名“福特大战法拉利”其实并不单是标题党。


就像大多数赛事一样,在赛车这个运动中,个体的车手只是被推到舞台前方的明星,背后真正的话事权还是握在汽车企业手中。


比赛对于企业而言不过就是一种广告形式而已,商业逻辑之下的广告最重要的是效益,艺术成就只是副产品,有则锦上添花,没有也无伤大雅。


片中在勒芒公布冠军之后,所有人涌向冠军车手,被冷落的迈尔斯抬头,看到了站在二楼对他脱帽致意的恩佐·法拉利。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20)


包括比赛中途,福特二世祖带着美女乘专机大摇大摆地离开赛场吃饭,恩佐·法拉利却花白着头发一直守在现场观战。


飙车动作经典大片(这部飙车大片比速激有深度)(21)


就跟马丁·斯科塞斯嘲讽漫威,把好莱坞对于制片厂制度、电影技术的追求和实现放置到艺术的对立面一样。


有时候,失败比胜利更动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