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碗瓷杯瓷盘(瓷的器型杯)
杯,是一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具,因其造型简单,便于制作,使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从新石器时代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薛垓墓地出土的北宋青白釉杯(图1),花口外撇,弧腹,高圈足。青白釉,又名影青、映青、隐青、罩青等,是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的一种釉色。创造于北宋前期,以景德镇湖田窑为代表。青白釉瓷胎骨洁白,釉料中三氧化二铁含量低于0.99%,釉质细薄晶莹润泽,质感如玉,又有“假玉器”之美誉。
图1
南宋时期,流行一种八方杯,如故宫博物馆藏的南宋哥窑青釉八方杯(图2),器做八方形,敞口,弧腹内收,圈足。杯体厚实坚密,胎色发黑,青釉发灰,器表有“酥油光”,釉面通体开片,纹路以黑色的“铁丝”为主。迄今为止,哥窑的窑址尚未找到。
图2
图2
在浙江龙泉市的大窑遗址和小梅镇瓦窑路窑址,考古工作者发现很多与哥窑瓷特点类似的黑胎青瓷,如瓦窑路窑址出土的青釉八方杯(图3),黑胎,青釉里厚,有玻璃光泽,开片线纹多有颜色,与哥窑瓷器容易混淆。
图3
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出土的元蓝釉金彩月影梅纹杯(图4),杯如小碗,敞品,弧腹,圈足。通体施蓝釉,外壁用金彩绘月影月纹。蓝釉描金是元代景德镇创造的特殊装饰技法,先在瓷胎上罩蓝釉高温烧制成,再用金彩描绘纹饰,再入窑炉低温烘烤。元代蓝釉瓷器存世极少,描金器物更为罕见,当为元瓷精品。
图4
陕西省西安市超导墓出土的元青釉公道杯(图5),根据物理学虹吸原理设计而成,构思巧妙。杯中央立一人,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直通杯底小孔。向杯内倒酒时,当超过瓷管上口,酒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意为不可过满贪杯之意。
图5
明清时期,瓷杯造型变化不大,形制规矩,但其中不乏名品。如明代永乐朝景德镇御窑厂创制,专为皇室内延所垄断的压手杯(图6),器呈撇口,弧腹,圈足,足底外沿凸出一条棱线。手持时器口恰合于拇指指节,并因器壁自口沿而下胎体渐厚,托于手心有凝重之感,故名之。永乐压手杯弥足珍贵,后世仿品甚多,传世真品寥寥,多为四字款识。
图6
北京市海淀区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的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图7),此杯外壁绘葡萄、癞瓜、桑椹、竹子等图案,绿彩为叶,黄彩为蔓,紫彩为果实,色泽浓淡相宜,造型轻盈小巧。
图7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勒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然后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成化时期斗彩最为名贵,尤其是鸡缸杯。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明成化鸡缸杯半成品(图8),就能直观的体现出施彩工艺。
图8
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青花海水云龙纹铃铛杯(图9),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杯外壁用青花绘海水云龙纹。
图9
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黄地绿彩锥拱凤鸟纹方斗杯(图10),器形似方斗而得名。制作方器,需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锥拱是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又称锥花。用尖细的锥状工具在瓷坯表面划刻龙凤、花草等细线纹饰,再罩釉烧制。
图10
清康熙十二月花神诗文杯,一组12件,按月绘制相应花神并对应诗文。胎薄透光,莹泽细腻。纹饰生动自然,色泽鲜丽清新,是康熙瓷器之精品。如天津博物馆藏的康熙五彩十二月花神诗文杯(图11)和辽宁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十二月花神诗文杯(图12)。
图11
图11
图11
图12
图12
首都博物馆藏清雍正白釉墨彩山水纹杯(图13),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器内外施白釉,外壁以墨彩绘山水纹。墨彩始见于康熙时期,浓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下装饰绘画,亦深亦浅,可浓可淡,与水墨画的效果相似,所以又称“彩水墨画”。
图13
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清乾隆粉彩鸡缸杯(图14),因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久富盛名,历代皆有仿制。这件鸡缸杯上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表达了对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珍赏。
图14
图14
清华大学博物馆藏清道光粉彩西厢记套杯(图15),大小十个,依次套叠合为一体。皆撇口,敛腹,浅足。此套杯描绘的是《西厢记》的故事,在元代青花瓷器中就已出现,明代以后,带有插图的小说、唱本和戏曲剧本大量流行,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清代瓷器画面中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从小说故事到世俗的人物应有尽有,以民窑器居多。
图15
图15
后记: 窥瓷——是朋友 元宝 的微信 公众号,他从事瓷器学习多年,19年开始推出公众号,只为了探讨学习,喜欢的朋友关注一下,可以互动。这些都是作者原创,经作者本人同意后发在头条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