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十则国学经典(国学经典阅读系列之论语)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论语十则国学经典?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论语十则国学经典(国学经典阅读系列之论语)

关于论语十则国学经典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曾子说:“读书人一定要理想远大而且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而且(实现这个责任的)路程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任务,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只有到了)死后才会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这一章是曾子对“士”的评价。儒家所谓的士,就是知识分子。春秋战国时期,士还只是一个群体,后来发展成一个社会阶层。作为一个人数可观的阶层,士不治产业,而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无论进退,儒家都秉持着积极入世的态度,有着“内圣外王”的自觉,主动去承担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中国士人阶层的这种精神追求和生活状态与其他社会阶层迥异,这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弘毅”中的“弘”是说见识学问要广博;“毅”是“强而能决断”,就是刚毅、坚强,能够决断。《易经》上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毅”。士人“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即责任重大、使命重大,而且实现这个重大使命的道路是很遥远的。这个重大的责任或使命是“仁以为己任”,即以行仁作为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行仁”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还要向社会推广仁道,让大众一起行仁。“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是说士人一直要肩负着这个使命,一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

显然,行仁的使命已经超越了个人名利的范畴,关乎到国家的安危和社会的兴衰。在这个传统知识分子看来,能决定国运的唯有上天。所以,士人的行仁,是一种体察和贴近天道的自觉,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精神境界与使命意识。实现“仁道”的路途是那样的艰难遥远,“非毅无以致其远”,只有经过不息不止的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完成。

曾子的这番话,表达了儒家知识分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曾子所述之士的这种品格,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能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在当前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之路上,仍然需要炎黄子孙、仁人志士继承和发扬,永葆这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不竭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