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

文/王勍

杨康跟萧峰在大家的印象中有天壤之别,实则二者的共同点远多于不同点,但其走势和结局却截然不同。这一方面是因为两人处境的细微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金庸思想的转变。

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1)

首先说明一下,我说的杨康跟萧峰是一样的人,说的是他们的经历。

先来看看杨康,家里突遭变故,父亲杨铁心下落不明,当时都以为死了,带兵来杀他父亲的完颜洪烈把他们母子收了,带回金国,他就叫完颜康了。

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2)

完颜康

但是他父亲命大没死,带着养女穆念慈摆擂,比武招亲,无巧不成书地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亲生儿子,然后就是告诉他事情真相,他母亲和他师父丘处机一块儿跟他说,这是他父亲,那个是爸爸,爸爸不是亲生的,还是仇人,你得对着你爸爸动手。杨康不干,他父亲和丘处机在金兵群里一通杀,最后杨铁心自尽。

萧峰不也一样吗?他的父亲萧远山被带头大哥带着一帮宋朝的武林人士劫杀,都以为把他杀死了,然后他留下一个婴儿就是萧峰,被带回中原,给了一户姓乔的人养活,在少林寺学武,当了丐帮帮主。然后就是康敏揭发他是辽国人,让他知道后来他的父亲也不是爸爸,还有一个爸爸。后来他爸爸也出来了,坐实了那些中原武林人士被杀都是他干的,搞得萧峰很尴尬。

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3)

萧峰

对比一下,他们两个人都是自己的父亲让敌国人员杀死了,自己被仇人养大,然后知道事情真相了。而且这二位的爹还都没死,又都出来对着当年的敌人大杀一气。这俩爹都是在再次出场之后很快就结束自己的戏份,领盒饭去了。所不同的无非是一个死了,一个没死,反正都不再出场了呗。

既然都是同样的人,为什么萧峰就是正面人物,杨康就是反面人物,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萧峰就是大仁大义,杨康就是认贼作父。杨康被骂为认贼作父,原因无非就是他不帮着自己亲爹的国家打自己养父的国家。如果知道自己父亲是哪国人就必须无条件站在这一边,那萧峰就应该带着辽兵进攻大宋才对,人家是辽国人嘛,怎么萧峰不帮辽国人就没人骂,杨康不帮宋朝人就成了坏人了?

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身世其实是完全调个儿的,一个是宋朝人被金国人养大,另一个是辽国人被宋朝人养大。而且杨康这个在前面,金庸先生刚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候,受过梁羽生先生的影响,梁先生的小说在创作思路上尚未完全摆脱中国传统侠义小说的路子,正邪比较分明,略带脸谱化。

金庸先生的创作中已经在梁先生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比如怹在第二部小说《碧血剑》当中,就已经把一些所谓的正面人物描写的不那么令人喜爱,而且还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但是金先生的前几部小说还是没有完全脱去侠义小说,或者评书的影响,特别是华夷之辩。

华夷之辩在金庸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里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后面的几部开始有所变化,比如《碧血剑》里面对皇太极进行正面描写(大司马按:此描写极度吹捧皇太极,不合事实),《射雕英雄传》里对成吉思汗和蒙古那些风云人物,基本上就是按照正面人物处理的,如果不是这种思路,金庸先生可以不让郭靖到蒙古避难嘛。即便是成吉思汗想要灭宋,逼死了郭靖的母亲,在临死时,郭靖还去见了他。

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4)

金庸对成吉思汗评价颇高

但是金先生前几部书总的思路还是没有脱开这个框架,中原汉人总是正义的一方,少数民族政权就是邪恶的一方。虽然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确实带来很多灾难,但是汉人政权作恶的也未必少。

以血统来分好坏人,杨康就悲剧了。他是被代表邪恶一方的人物收养的,所以一旦知道自己的父亲属于正义一方,按照书里的价值观,或者说书里正面人物的价值观,他就必须立刻弃暗投明,他没这么做,他就是坏人。而且金庸先生给他设计了很多小的恶行,丰富这个坏人的形象。比如一出场就拿穆念慈父女耍着玩,还想让人家回家乡等他一辈子。另外,还抓一些小动物,故意弄折了腿,满足他母亲救助弱小的意愿……等等等等。

其实这个未必汉人这边的少爷就做不出来,少数民族政权的上层也未必都是如此,只不过这部书里就是这样设定的,根源还在于他所谓的“认贼作父”。

杨康这个情节在传统评书当中非常常见,都快成套路了。

最著名的就是《说岳全传》里面的双枪陆文龙,打得宋朝这边一点儿辙都没有,八大锤轮着上都不行,最后王佐断臂说书,告诉陆文龙,你爸爸不是你爸爸,你还有个父亲……有点儿乱。就是告诉他他亲爹叫陆登,是镇守潞安州的大将,后来在抗金作战中战死,你被敌人抱养,成了金兀术的儿子,其实你爸爸是你仇人。他那个养母也把事情跟他说了,陆文龙思想转得特别快,一下子就认定了自己宋朝人的身份,当场反水,对着他刚才的战友下家伙,一点儿都没客气。

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5)

离奇的“双枪陆文龙”

同样的故事套路还有《大隋唐》里的尉迟宝林,《薛家将》里的秦文……可是不少。如果是传统的评书和小说,后面情节就是杨康幡然悔悟,立刻站到郭靖、杨铁心一边,坚决地和原来的爸爸划清界限,刀兵相见。然而金庸先生没有这么写,怹塑造了一个还想要原来那个爸爸的人物,于是杨康就成了认贼作父的坏人。

金庸先生对他的心理活动还有一番描写,意思是他觉得现在这个爹贵为王爷,自己是小王爷,荣华富贵,反过来那个老头儿一无所有,到处流浪,我干什么要认这么个爹。那意思杨康是嫌贫爱富,不认亲爹,道德极其败坏,坏人无疑了。

人物是金庸先生塑造的,怹让这个人物有什么心理活动都正常。但是我从听那些评书,看那些小说时就在琢磨,抛开所谓的贫富,这个人的心理转弯就能这么顺利吗?一般都是从小就被养在仇人家里,这个孩子自从记事儿开始,那个就是他爹,他的认知世界不会有第二个爹的存在。而且一般这个仇人爹对这个仇人儿子都还不错,否则当时就杀死了,不会给他养这么大。既然养这么大了,那么他们父子的感情应该是很不错的。

看小说的时候,可能您觉得他不认亲爹,怎么这么不是东西?那是因为您是超然的上帝视角,前因后果您都知道,而且前面跟着主角经历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剧,您不自觉地代入的是孩子亲爹的心理状态,所以觉得只要知道亲爹是谁,原来的爹是仇人,就应该立刻站稳立场。但是您却并没有站在那个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琢磨他会如何去想。

其实您要是想想您自己的生活大概就能想明白,比如现在有个人,哪怕是你母亲,跟你说你爸爸不是你爸爸,是你的仇人,你马上把这个爸爸杀了,或者说现在不能随便杀人,你报案去,让警察叔叔把你这个爸爸抓起来,我给你拉来一个老头儿,从今天开始管他叫爸爸。您就想想,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一个什么反应,会不会立刻就把你爸爸当仇人。再退一步说,不是当仇人,就是立刻跟他断绝关系,认另一个陌生老头儿当爸爸。您静下来想想,您做得到吗?

要是您说您做得到,那我没话说,反正我做不到,十几二十年的感情不是说着玩的。

而且您注意,所有这样的故事,儿子的亲爹都是正面人物这边儿的,收养他的养父都是反面的。从来没有哪部书给它倒过来。因为那样的话就无法设计情节了,怎么安排都是自己打自己脸。

好在金先生后面的作品当中,怹创作的视角已经打开了,不再拘泥于华夷之辩,胸怀更广阔了,这才有了萧峰这个角色,他就是反着来的。这一反过来,萧峰就可以不必立刻杀向养大自己的人了,他就可以体现出正常的人的感情。

各位,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养个猫,养个狗,时间长了都有感情,难以割舍,何况是把你养这么大的人呢。萧峰跟自己养父母和师傅什么感情,杨康跟完颜洪烈就应该是什么感情,其实这也就是各位跟自己父母亲人的感情体现,这个跟亲的还是养的没关系,因为他们很长时间里根本就当养父是亲生的,思维里就是这样的。突然就让他抛弃掉这么多年的感情,对着养大自己的这个人下手,这得多冷血的人才干得出来啊。

他真要这么干了,这个人物我真不会喜欢,太可怕了。比如刚才说《大隋唐》里面那个尉迟宝林,知道尉迟恭是他亲爹之后,反过来一鞭打死了养他长大的这个爸爸。听了这个我心里一翻个儿,非常不舒服,我就觉得他简直不是人,完全没有人类的感情啊,这个人就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了。但他的确是书里正面的英雄形象,我只能说编书的人太罔顾人情了。

所以各位,我觉得如果您认为萧峰不应该对着养大自己的父母和师傅痛下杀手,那么杨康也不应该对完颜洪烈下手。何况萧峰身世暴露后,中原这边武林还玩命追杀他,萧峰都没有滥杀无辜;杨康得知身世之后,完颜洪烈还是对他这么好,凭什么要求他必须跟完颜洪烈为敌。

还有,萧峰那边是没办法,那次亲人都死了,没人能告诉他真相。杨康不一样,有他娘和他师傅,你们俩干什么去了?当初孩子小,你们怕走漏风声,不敢告诉他什么。杨康早就长大了,到了懂事情,心里装得下事儿的年龄了,你们还什么都不告诉他。

各位注意,在杨铁心出现在包惜弱身边之前,杨康只知道自己是金国小王爷,别的什么信息都没有得到。包惜弱作为当妈的,能不能有计划,有意识地给他吹吹风,一点儿一点儿渗透些东西,让杨康有个慢慢接受的过程,是不是就能避免那么突兀的转折。

还有那位丘道长,说实话我对这位这位道长的形象实在是没什么好印象。您注意,我说的是文学形象,而不是历史上那位长春真人丘处机。真是的丘处机大概大概应该是电影“止杀令”里面那样的人物,至少那个形象更接近历史上真实的丘道长。而在《射雕英雄传》里面,老邱完全成了一个脾气火爆的江湖莽汉。在杨康知道真相的过程当中,他的表现就特别像传统评书里的人物。大喝一声:“无知小儿,你认贼作父,胡涂了一十八年。今日亲父到了,还不认么?”

谁无知?谁糊涂啊,你说你教这个徒弟教了十几年,光教他武功了,其它事情没您事儿了?前面这么多年都是按照完颜康教的,然后看见杨铁心就告诉自己这个徒弟:“去,认你亲爹去。”负责任吗?他的思维很简单,就是人得认亲爹,我只要一告诉他,他就得相信我,因为我是他师傅,我说的话在他那儿就得是圣旨,必须无条件照办。还有他母亲也跟他说了,证据确凿,他就得立刻转变过来。

杨康最后去哪里(杨康跟萧峰其实没什么区别)(6)

丘处机课徒无方

他是真的不知道人的感情是个什么东西啊,似乎他徒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你给他重新输一道程序,他立刻就变一个人,就能把十几年的感情忘了。杨康没那么做,就是:“你仍是执迷不悟,真是畜生也不如。”您对您徒弟要求太高了,要求的也太不近人情了,也太缺乏自我检讨的精神了。

当然,杨康做的确实没有萧峰伟大,没做到舍生取义,以自己的生命来消弭两国争端。但是不伟大并不是就意味着卑鄙。伟大和卑鄙之间还有很多个层次,叫做普通人。杨康的选择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的选择。

他的身世是一个悖论,对你恩情大的其实是强行剥夺了你亲生父亲的资格,恩情也大仇也大。但即便如此,杨康本人也是无辜的,他的经历都是别人选择的结果,他并不能主动选择前面的人生,但是他有对自己之后的人生做选择的权力。

你们替他选了这条路,他从哪个路口走下去,别人都不应该说什么,即便不选择伟大,也无可厚非,哪怕是选择养父完颜洪烈,而跟自己生父的祖国为敌,这个最坏的结果,也应该得到理解。毕竟那也是养他长大,给他幸福生活的国家,现在一个人再一个国家生活十几年,在内心深处可能也会把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人。当然,宋朝这边的侠客们可以杀了他,两国仇敌嘛。但是就别说人家什么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了。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