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是谁的子孙(炎黄子孙具体包括哪些人)
知乎上有个问题:我们满族人是炎黄子孙吗?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不止这位满族同胞,相信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从字面意思上看,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子孙指的是以二帝为主体的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站在这个立场上,用炎黄子孙代指整个中国人是否合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炎黄是谁的子孙?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炎黄是谁的子孙
知乎上有个问题:我们满族人是炎黄子孙吗?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不止这位满族同胞,相信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过类似的疑问。从字面意思上看,炎是炎帝,黄是黄帝,炎黄子孙指的是以二帝为主体的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站在这个立场上,用炎黄子孙代指整个中国人是否合适?
初白丨文
一条风中凌乱的窗帘
炸出了无数普通人的关心
前几天,武汉网红窗帘终于迎来了大结局。
自武汉“封城”后,有网友记录下邻居家“风中凌乱”的窗帘。
几个月里它经历过寒风飘雪,也见证了春暖花开。
拍摄者说,因封城,自己一个人在家只能看看窗外,便记录了下来。期间她还试图联系邻居,但直到开城后,对方还没回家。
大家一开始觉得好笑,后来渐渐担忧,这户人家没来得及关窗户就去哪了?他们还好吗?
4月12日,得知自家窗帘登上热搜的王先生专程回家关窗,他说,年前打扫通风没关窗,不料窗帘跑了出来,自己和父母住在武汉城郊,家里一切都好,全国支援武汉让他很感动。
作为一个普通人,疫情期间除了为病人和抗疫人员揪心,也时常被普通人的点滴善行感动。
这让我想起建业的一件事。
上个月底,建业在其集团公众号上推送了一封致海外河南老乡的家书,意在为海外老乡搭建了防疫物资信息平台。
向下滑动查看
并承诺,将极己所能,提供防疫物资。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控制疫情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意大利等等国家。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抛开社会的发展不谈,其实中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你可以看到中国人无论是不是在武汉,都自发与同胞们一体同心,尽自己所能地调动资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为什么?全世界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团结?
首先源自于大家认同我们是同一个民族,海内外华人都经常骄傲地自称“炎黄子孙”。
但是,在学术界一直有个争论,炎黄子孙四字用起来是否恰当。
支持者认为,炎黄子孙是一个身份认同。
反对者的态度也很鲜明,炎黄仅仅指的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主体的汉族,这个称呼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不合适。
所以,我们应该自称啥?这四个字到底合适不合适?
但凡想要证明自己政权合法
想方设法也要和黄帝沾亲
想要判断这个词到底适不适合,首先需要了解它形成、发展的过程。
最早把黄帝奉为祖宗的是舜,夏朝人也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可以看出,当时炎黄并没有并称。
直到了东周,那位在缑山上羽化登仙的太子晋才说了一句话,才将炎黄放在一起。他自称是黄帝、炎帝的后代,是“皆黄、炎之后也。”
“黄、炎之后”可以说是“炎黄子孙”的最早雏形。
在这一时期,自称“黄、炎之后”或自认黄帝为“高祖”的,其意义均是一种血缘认同,自认为与黄帝、炎帝有血缘关系,为其后裔。
秦汉以降,随着“大一统”观念的出现,司马迁在《史记》里,以“五帝”为开端,编排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华夏血统。
后代帝王,但凡想要正名自己统治地位合法的,就要拉出炎黄说事,更吊诡的是,许多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纷纷攀附认亲以示正统。
曾统一北方欲取江东的氐族政权前秦,自称祖先是启的后。启的爹是大禹,而大禹是黄帝的玄孙。
建立北周的鲜卑族宇文氏更会讲故事了:炎帝虽然被黄帝打败了,但有些逃跑的子民隐居到了北方草原,我们鲜卑宇文部就是那一支脉的后裔。
就问你服不服。
符不符合历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以炎黄为先祖,本质上反映了一种与汉族的强烈认同心理。
这种认同正是多民族的不可分割性。放到现在,就是我们以“中国人”自居,无论统一还是分裂,将自己看作这个多民族国家整体中的一部分。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中华民族遭受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皆欲发奋图强。
而雪耻的最重要一步就是启蒙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树立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把人心归拢到国家民族的大旗之下。
严复在《拟上皇帝书》里提出“黄炎之种族”;康有为提出“黄帝子孙”;梁启超提出“轩辕之胤”、“黄帝子孙”;章太炎提出“炎黄遗胄”。
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在《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一诗中写道:“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可见,这个时候在炎黄并称已经是很常见的说法了。
炎黄苗裔的思想从那个时候便深深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血液里。
尽管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
但彼此的文化、认同早已融为一体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了一阵寻根热潮。“炎黄子孙”作为一个独立的用语,开始见诸报刊。
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郭沫若先生,他在作品《中国史稿》里这样写:
……传说中的“炎黄子孙”,正是神话式地反映这种复杂错综的形成过程。
联系前后文来看,这里的“炎黄子孙”指的是华夏族。
对华夏族,老郭认为,是由黄帝、炎帝部落之外,羌人、夷人、戎人、狄人、苗人、蛮人等少数民族共同融合而成的。
可见,这里的“炎黄子孙”不是指中华民族之各个民族。其意义,还留有血缘认同之痕迹。
几乎同一时期的1979年元旦,叶剑英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有一句是“两岸同胞都是黄帝子孙”。
黄帝子孙指的是中华民族,两岸一家。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炎黄子孙”并未广泛流行。
直到80年代中期以后,学术论文和国家领导人公开的讲话与题词中,“炎黄子孙”才频繁出现,其内涵均与中华民族等同。
但争论也自此开始。
先是1989年,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在《光明日报》发文《炎黄子孙不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同义词》,认为,炎黄子孙不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同义词,而是一种大汉族主义的表现,不利于统一大业和国际友好。
当然,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在葛文发表后不久,《光明日报》接连发表了两篇文章,两位作者均认为炎、黄二帝不仅是汉族的祖先而应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这几乎成了一桩学术公案,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
出现以上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本原因是在对“炎黄子孙”内涵的理解上,一个是文化角度,一个是血缘角度。
血缘角度好理解,炎黄子孙指的是与炎帝和黄帝有血缘关系的后代。
而文化角度的涵盖面则更大,将炎黄二帝当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文明形式的代表。
我们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炎黄部落联盟到华夏族、汉族,再到今天的中华民族,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和统一,尽管还有其他55个民族的存在,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早已融为一体。
所以,今天所使用的“炎黄子孙”其意义是在于文化的认同上,只要他认同于炎黄文化即中国文化,就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
从这个意义上说,“炎黄子孙”就是指中华民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