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枚瑰宝,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它蕴含了中华儿女关于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文化哲理,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1)

南无拳是由道教南无派创始人、全真派“北七真子”之一的谭处端1174年创建于洛阳的一套养生拳法。受道教“隐秘单传”思想的影响,南无拳历经800余年风雨,单传秘授流传至今。

上世纪70年代后,第三十代传人刘成庄在海南省从军、从警期间以南无拳名震四方,南无拳才揭开神秘的面纱。由于南无拳重在养生,习练者可祛病健体,吸引了大批爱好者。而今,全国习练南无拳者已达四五万人。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2)

南无拳虽看似弱柳扶风,形近体操,实则雄姿勃发,柔韧有力。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经历代传人的不断丰富发展,南无拳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特点。

作为南无派文化的“活化石”,南无拳所体现的道家处世理念,对研究道教文化传承脉络和道家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哲学价值。

由于南无拳在遵循顺任自然、清心寡欲、德养结合、养练合一的同时,更加注重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攻防结合、防病去疾,所以弘扬南无拳也具有独特的医学和养生价值。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3)

宋氏通背拳的发源地,是偃师市李村镇的下庄村。村民宋天祥(1887—1985)在其父亲宋慧卿已有的“无形拳”的基础上,经过刻苦磨练与细心钻研,在吸收其他拳法精华的基础上创立。他以一身绝技早年闯荡江湖,在陕、甘一带曾征服过无数江洋大盗、土匪恶霸,以其外号“铁掌宋天祥”声名远播。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4)

宋氏通背拳被《中国体育报》、《少林太极》杂志誉为“中国最具实战威力的传统名拳”、“超实战拳法”。其第三代传人宋铁龙,自2004年以来参加全国多项拳击比赛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完全证实了以上的论断。

他获得金牌10多枚,荣膺全国“华夏武状元”、“散打王”的称号,体育总局奖其象征最高荣誉的“金腰带”一条……正是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使“宋氏通背拳”名扬国内外。

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

“云”赏九曲黄河·非遗魅力

看看这些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你都知道吗?

“九曲黄河,非遗魅力”黄河非遗守护人网络征集活动

在线选择想要守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后上传头像,输入或选择守护语,后台会自动生成可分享的创意海报。参与活动后,守护信息会在线上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网站的相关版块长期显示。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5)

编辑: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6)

摇花船的民间艺术活动(H5黄河安澜)(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