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

烫发在1925年传入中国。欧洲电烫技术刚发明就传入上海,1928年上海的杂志已经刊载了欧洲最新的烫机。30年代,烫发潮流已经流行,被视为“摩登”的标志,电影,杂志画报,商品广告随处可见烫发的女士形象。

当时的女性想要烫发,面临的困难可比现在要多。由于技术不成熟,烫发发生生命危险的并不少见。社会舆论更是对烫发的女性充满非议和诋毁,甚至把烫发和娼妓联系在一起,蒋介石政府还曾禁止女性烫发。

明星烫发带动潮流

最早开启中国烫发风潮的是女明星。1926年左右,上海女星王汉伦在菲律宾耗费120大洋烫发,是目前找到的最早关于中国明星烫发的记载。1933年的时髦装束,第一样就是烫发,女星拍戏更是非烫不可,哪怕是拍农村的戏。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1)

烫发的王汉伦

是当时名气最高的女演员之一,每天出入理发馆烫发。吃瓜群众帮她算了一下每个月的烫发费,至少须四五十元,实在是太奢侈了。实际上胡蝶的烫发费一个月只需八元,是理发馆给她每月包烫的价格,因为理发馆需要明星经常走动给它打广告。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2)

1932年烫发的胡蝶

著名的新新美发厅开业那天,邀请全上海最有名的陈云裳、周璇、李丽华、紫微、童月娟、袁美云、陈燕燕、黎明晖、李绮年、夏舫、周曼华等女明星前来试新发型,娱乐圈的半壁江山都过来了,在名人效应带动下,新新美发厅生意兴隆。

方式多样 技术本土改造

当时烫发方式有火烫、电烫、水烫等。

  • 水烫

水烫是一次性的,头发洗净后理顺,盘成圆筒和扁筒,再用吹风机吹干梳理成型,洗完头卷就没了。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3)

民国报纸水烫说明:先将发湿水,然后以梳插上(如图),待发干后再以手帮助,使成美丽的波纹。

  • 火烫

火剪(钳)烫发前,先把火剪插入炭火,加温烤热后插入头发打成卷,不同大小的波浪用不同尺寸的火剪来完成。这可是个手艺活,温度全靠操作者的经验来控制,高了会烧焦头发,凉了又打不成卷。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4)

火烫用的火剪(钳),其设计和今天妹纸们用的卷发棒的一致。

要是碰到新手Tony老师给烫头怎么办?万一他掌握不好火候,那不是头发都焦了头皮都秃噜了?想想就瑟瑟发抖!

自然有办法,先把火剪放到报纸上,以烫不坏报纸为合适的温度,然后才会拿去烫头发。

  • 电烫

火烫维持的时间较短,电烫则可以维持好几个月,因此起初电烫的价格是高不少的。后来随着烫发价格逐渐下跌,使用电烫的人就多了起来。

电烫则是用空心管卷发,管内装电阻丝的耐热陶管,接通电源就能卷发。电烫所需的药水已有了好坏之分。作家徐訏陪太太烫发,理发店有一元差药水的电烫,和使用四元、八元好药水的电烫。

后来出现“无线电烫”:把卷发夹夹在头发上,夹子里都有发热的装置,理发匠只需开动无线电机,就可以使夹子发热,利用无线电的强度来控制夹子的热度,省去了笨重的电线。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5)

30年代中期民国科学杂志介绍“”无线电烫“”的照片

民国各地的Tony老师们潜心对烫发技术进行了改良,条件不够就自己钻研。如武汉长生堂的师傅,没有烫发卷筒,就把婴儿洗奶刷改良投入使用;借助原始吹风机,用手指和梳子,将头发整理成波浪状,诞生了长生堂最著名的手指烫发技术。

款式多变 发型更新换代

当时发型流行的速度,与现在比也不遑多让,差不多一年一种流行式。据当时人记载,1935年,流行的是大波纹、三纹和五纹式。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6)

三七式曲波烫发分解图

1937年改为飞机式,1938年是卷筒形的罗马式。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7)

罗马式

1939年则是半溜卷式。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8)

1939年流行的卷筒发式

随着烫发的流行,国人也自主钻研烫发技术。武汉长生堂最有名的理发师周子善,看过美国影片《出水芙蓉》女主角扮演者伊漱·蕙莲丝的发型后,参照她的发型,针对中国妇女的特点,设计出一款“泳式上旋”的新发型,风靡全国。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里舒绣文、上官云珠扮演的王丽珍、何文艳两个人物,都是这种发型。

比较潮流的烫发有哪些 民国烫发流行史(9)

武汉长生堂根据好莱坞女星设计的“泳式上旋”发型

由于烫发的流行,许多爱美女士自己买了工具在家DIY。著名作家苏青(在上海日据时期曾与张爱玲其名)有一篇散文《烫发》,提到自己特别想烫发却不敢行动,直到他6岁的女儿因为小朋友们都烫发了也要效仿,于是苏青高兴地买了钢钳自己在家DIY。

随着烫发潮流的风行,高端理发店的条件越来越好,比现在有过之无不及。1939年夏,新新美发厅进行重修,面积达300平方米,地板打蜡,有冷暖空调,设男女贵宾包房,这家美发厅也被誉为远东第一流理发厅。所有理发设施从美国和法国引进,有一部最美国最新最先进的克莱姆冷烫机,采购价二万美金,折合当时国币三十余万元,电烫头发时会排冷气,不会过于灼热,让顾客感到舒适。美发厅还有八部移动电话车,方便顾客一边打理头发一边处理生意。除了女顾客外,新新理发店还为男士设计了菲律宾头,受到顾客喜爱。该理发店的招聘条件是,技术过硬,相貌端正,会用英语流利交流,门槛不可谓不高。

烫发有罪 诋毁经久不息

烫发作为摩登女郎的一种标签,被当时不少保守人士打上了有罪和耻辱的烙印。对于烫发的非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洋媚外

民国外忧内患,文化自信的水平可以说低到了尘埃里,烫发这一在今天看来无甚要紧的事情,在当年可是关系民族大义的政治问题,这样崇洋媚外的行径,连政府在很长时期内都是反对的。

2、有违传统道德和审美

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统的发式才是美,烫头的简直是离经叛道。最早的烫发者多是明星、交际花和舞女,后来慢慢许多新兴的职业女性、学生、家庭妇女也开始烫发,道学家们对此种行为对此极尽污蔑,将烫发与品行有污联系起来进行攻击,批判女性烫头露面是一种放荡的行为,尽心打扮是为了取悦和勾引男人,实在是行为不端。

3、奢侈浪费

烫发最开始进入中国时,是比较昂贵的,直到后来普及价格才有所下降。在战争发生的时候,烫发被认为是奢侈的行为,浪费社会资源。

4、不健康不安全

民国卫生条件有限,许多烫发了的人不勤于梳理,头发里容易生出虱子。曾有花边小报记载,与胡蝶、周璇其名的著名影星陈云裳喜欢烫头,结果头发生出了虱子,艳誉大大受损。

火烫的危险是头发烧焦烫伤,而电烫则可能丧命。由于电烫技术不够成熟,爱美女士触电致死的事情不时见诸报端。如1947年,有个杨张梅芳太太在报纸上控诉“大光明”理发店烫发机坏了,差点让她触电丧命。

烫发是娼妓 政府出面阻挠

烫发之风在全国大行其道,政府方面并不支持,为了阻止烫发,可谓软硬兼施。

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提倡恢复传统道德,烫发与这一宗旨背离,因而被针对。1934年,在新生活运动的首倡城市南昌,蒋介石颁布了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命令:禁止妇女烫发 。当时嫁给军人是许多都市女郎的梦想,为了抑制摩登女子烫发,1937年蒋介石下令禁止军人与烫发女子结婚。

禁止烫发的命令下达后,一些地方“反成变本加利,禁令简直完全没有发生效力”,于是乎出现了将烫发与娼妓等同这种污名化的现象。

起初,许多地方让打扮时髦的妓女佩戴桃章,以此和良家妇女、女学生相区别。后来,桃章的要求被烫发和高跟鞋取代。山西省命令妓女一律穿高跟鞋、烫发,否则按私娼处理。1935年5月1日,太原市命令妓女戴桃章、穿高跟鞋、烫发。都市摩登女郎的装束就这样与娼妓联系起来,有人在报纸上撰文《烫发是娼妓》,呼吁有高尚纯洁人格的妇女们,注意到烫发这个不名誉的头衔,以便使烫发的风气消减。

禁而不止 烫发走出阴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虽然社会保守人士一再诋毁,政府行政命令一再阻拦,烫发的流行是大势所趋,在时局动荡的年代,人们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却试图左右自己的头发。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政命令下烫发的行为仍然在蔓延。1935年,杭州在禁止女子电烫头发后,理发店的生意大大萧条。这时,电话局庶务陈某的夫人开了一家锡明理发店,用的烫发机不用电气,使用蒸汽,这样就与政府命令不冲突了。一时间,爱美的小姐姐们又开开心心地上门烫头了。

抗战爆发后,生死难料的时期,女性的美得到最浓烈的释放。时局动荡,理发店却是人来人往。1937年南京沦陷,武汉人口激增,许多大型理发店开张生意火爆。当时中上等理发也不过一次3角,汉口、武昌两镇理发营业额就达到25.44万元(法币),可见当时理发业红火程度。

1946年,上海报刊上发布了一篇文章《上海烫发的有多少?》,作者说,曾有人统计上海有1一百五十万零一千的女人,有一百五十万是烫头的。上海滩的女人,从七八岁的小姑娘,到五六十岁的老太婆,99%是烫头的。随着时间推移,烫发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司空见惯,对它的非议也慢慢减少。一九四十年代,有男士在报刊呼吁,所谓新生活运动,目的是养成国民的朝气,女士烫头不一定是暮气的代表,禁止烫头与中华民国的前途是无关紧要的一件琐事,大家不要吹毛求疵。

曲折的历史进程里,烫发经历了这样一段起伏的道路,才走出阴霾,逐渐成为今天人们观念里一种日常华、正常化的行为习俗。


(原创不易,喜欢的麻烦点个关注,转载请联系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