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十大忠告是真的吗(从徐锭明看未来世界的10个观点)
责任编辑:华 莹,原题目略有改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未来三年十大忠告是真的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未来三年十大忠告是真的吗
责任编辑:华 莹,原题目略有改变
写在前面的话:
搜狐财经和能镜要联合推出《中国能源发展口述历史》,几位编辑对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进行了专访。
第一次见到徐参事是在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的年会上。因为乡友的这层关系,幸运的我近20年来一直保持与徐参事的学习和接触,他奋斗在能源事业数十载,殚精竭虑。先后在大庆、大港、渤海油田工作11年,昨天的茶叙听他说这11年有包括在基层的油井工作4年。
嗣后,他又先后在石油工业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能源部工作。曾任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主任、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能源法》起草专家组组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
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可贵的是徐参事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仍为我国能源以及新经济发展奔走呼号,献计献策。
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近几十年徐参事致力于数字经济、零碳经济等“新经济”的研究,且成果颇丰。这些成果在我看来较多验证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融合的主张。
徐参事对一些专家、学者或只停留的“术”层面,解读经济、社会问题有些看法。在他看来这些问题,惟有上升到文化和哲学层面,才能悟出真谛。在他看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注重知识性、学理性和学术性,但社会科学还必须关切并体现价值性和思想性,用社会科学的价值、思想、道德对加持自然科学,方能掘进到实质,找到本源。
当下学科价值观的重塑迫在眉睫,这其中需要揭示背后的正当性和正义性,弘扬知性、美德和善意。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深度融合,愈加凸显人文科学对人心理行为的思考。研究人性,既包括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认知性、体验性、创造性、价值性、独立性、尊严性。
正因为徐参事的文化视角,许多工科知识有了“文而化之”的化腐朽变神奇;也正因为他的“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的中华哲学视阈,他诠释了历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是每次科技革命都带来生产力革命。而生产力革命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带来法律、文化、观念、理念、秩序等精神和价值层面一系列深刻变化。
他自谦自己是位“思想者”,在我看来他是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哲学、伦理、文学、史学等解释的自然科学,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在他看来文学的“功能”或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史学”是让你看到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不是孤立的,而是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徐锭明:关于未来世界的10个观点和他的一张书单》,是以终为始,面向未来看现在,又是见微知著,贯通今天凝望未来。他所思想的深邃、独到和前瞻性令我叹服,启发我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融合的精进,告诉我们一位哲学、工学、文学等“集大成者”不一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呈现出一位“思想者”与未来世界“经典对话”。致敬观点,致敬思想,致敬经典,致敬未来。
———袁 清
徐锭明:关于未来世界的10个观点和他的一张书单
编辑:马斯基 策划:杨柳树
版式:一道彩虹
引 子
听76岁的徐锭明讲未来世界,是一种什么体验?这么说吧,就像学业不精的调皮蛋,遇到爱提问的蜘蛛教授,他织出的网,专逮一个个不断暴露而出的认知Bug。
起初,密集的知识点和判断力带来的距离感,有种强大的压迫感,但在他身边待得再久些、靠得再近点,磁场一转,反而变成一种吸引力。
你会好奇,那些知识点是怎么被他串成线、连成面、又织成体,一个个排队站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框架里,让他一张口,就成了一架强劲的观点发射器。
这天上午,他说了不少话,有时慷慨激昂,有时语重心长,有一些超出了能源和产业领域,进入了哲学领地;有一些压根儿不像退休大员的口吻,倒更像科幻少年开给未来的药方。说到兴奋处,他头一扬,定住,像看穿了某个直通未来的秘密。
和他同龄的人很多退休后都去颐养天年了,他却仍然过着一种富于活力的生活。
他广泛阅读、大量写作,60岁到70岁的十年间,密集读了700本书。书是他的养料库、启示录,换句话说,书让他的生命质量反而又提高了——它们是他古稀之年还能站在未来看当下的总补给、探访世界本质和秘密的真入口。
他把书读厚又读薄,在文字里观察产业、分析企业,思考现在与未来,寻找规律,融进经验,转手就用一条条徐氏“顺口溜”解构成创造性理解,做成一个个PPT,发进“美篇“里,又在早上5点半左右,以「学习资料与君共享」为题,分享在每一个清晨的朋友圈。
这个时候,他不止是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原局长,也如艾伦・巴菲特,是个行走的图书馆。他在书里向很多人汲取精神营养,这个名单很长:星云大师、马克思、恩格斯、赫拉利、梁漱溟、钱穆、陈寅恪……以便让自己的思维开出花来,这个名单背后穿起来的阅读路线图,形成了他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框架,变成了他的方法论、世界观,他比别人抢先拥有信息优势,自然也就练就了看到未来的思想。
这次拜访,起因是为搜狐财经和能镜联合推出的《中国能源发展口述历史》做一次先行沟通小会,两个小时里,我们与他敲定好之后的三个访谈方向。
但对于这次见面聊到的其他内容,我们却始终无法割舍。尽管口语化的聊天稍显随意,缺少严谨逻辑,但我们依然决定将这次见面单独整理成如下10个观点和一份有份量的书单。
透过它们,你依稀可以窥见一个终身学习者,如何用成长性思维观历史、看未来、思当下、长智慧。
A。看向未来世界的10个观点
Idea 1 | 互联网去中心化,本质是哲学问题
互联网的技术本质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胡启恒,曾在央视财经频道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中有过表述:所有的你让我变得坚强,所有的我让你变得更加有效,这就是互联网的技术本质。
互联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去中心化,人人都是编剧、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是摄影、人人都是演员,拓扑连接,六度空间,每个人都很伟大,每个人也都很渺小,但去中心化是技术性表述,它的本质是哲学问题,要了解去中心化,就要学好《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概念,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预见未来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这一目标,在过去无法实现,但在互联网时代,却已经真实可触。
Idea 2 | 如要打开未来之门,先就要改变思维方式
恩格斯讲过: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的花朵。新的科技带来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带来新的世界,新的世界带来新的视角,新的视角带来新的思维。
世界人口70亿,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拿中国人的思维去套用全世界,非但别人不认可,自己还会犯错误。现在我们有一种现象——玩着智能化时代的技术,拿工业化时代的钥匙,满脑子封建时代的思维方式,想打开数字化的大们,如此,门是打不开的。倘若要打开未来之门,首先就要改变思维方式,要把问题思考得很深,思考到根本,思考到哲学。
大家现在都在说数字化,什么是数字?什么是数据?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的初心是什么?不考虑清楚它们的本质,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Idea 3 | 一切经济都归结于时间经济
马克思还有一个经典洞察:一切经济都是时间经济。现在都在讲5G,5G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缩短时间。
“秒杀”二字时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新华社一个论坛上曾经做过一次演讲,编了一个顺口溜:秒杀算什么,毫微纳皮飞,在线相同步,数据赛黄金。
规模化、流水线时代,管理以分、秒来计算,各部门分立存在,管理是管理部门,人事是人事部门,设计是设计部门,财务是财务部门,销售是销售部门,材料是材料部门。
但工业互联网,是毫微纳皮飞的时代。柔性化服务、个性化定制,管理、设计、销售,一个需求变化,各部门都有反应,而生产也将不再需要流水线,甚至,当共享经济越来越普及,大量产品包括汽车在内将不再收费,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数字服务费用等。
工业时代考核的是劳动生产率,而工业互联网考核的是知识生产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就是提高知识生产率,这些变化,会最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从点思维,到线思维,到面思维,到体思维。
Idea 4 | 大数据最重要的是改变了生产关系
历次工业革命改变的其实都是人性。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的是无产阶级,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造就的是无业阶层,社会向无缘社会、单人经济、一人食、低欲望社会转变,GDP不会再陡然增长,其中蕴含的关系,也将是互通互联、双螺旋发展的竞争,是数字智能、网络协同,人性最终要走向互帮互助、协同共享。
未来的世界没有一个战士能单独打仗,没有一个设备是单独运转,没有一个行业不能跨界,没有一个零件不能说话。所以,我们讲大数据是技术革命,但更重要的是社会革命,它改变了生产力,但更重要的是改变生产关系。
Idea5 | 未来汽车就是发电厂
现在无人驾驶海轮、无人飞机都已经在海上游、在天上飞,无人驾驶汽车一旦商业化,也会给交通道路带来巨大的改变,届时,道路将要减1/3多,未来汽车不是汽车,是机器人,是AI,他们数量众多,无线连接起来,是发电厂、是城市能源互联网中的一个节点。
Idea6 | 《觉悟》讲的就是绿色低碳发展
星云大师的《觉悟》一书,从佛教角度看世界和绿色低碳发展。我十几年前读完,看完后,写了几句顺口溜——自然依赖平衡,生命全在循环,你我互为摇篮,同体共生繁荣,其实这就是此书的主旨。
第一句,自然依赖平衡。世界出了问题,要低碳发展,因为二氧化碳排放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地球总二氧化碳含量为280ppm,现在是410ppm,巴黎协定要控制到450ppm以下,让世界升温不超过2度,一定要建立这种概念和思考框架,否则没办法思考问题。
第二句,生命全在循环。人体九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一旦不循环,就会面临死亡。你我互为摇篮,同体共生繁荣。这其实是在讲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丰富多彩,生生不息。
但要看到,二氧化碳并非坏东西,没有它我们无法收获粮食,也没法获得发展,所以要科学地看问题——碳从哪里来,能为我们做什么,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否则,因为不懂科学、不懂规律,求快求大,就会产生运动式减碳。
Idea7 | 未来经济必然是自主经济
没有自主经济,没有平衡经济,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什么我们搞双碳,根本原因是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人类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而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要变,不见得人口就一定要多。
赫拉利三本简史《人类简史》、《今日简史》、《未来简史》,我总结为三句话:一是终结人类的劳动权利,二是终结人类的自由意志,三是终结人类文明历史。要看到这种趋势,看到未来人的工作越来越少,无业阶层出现。
以前我们讲计划经济,以后叫计划生产,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但需要什么,社会给你算好——人要可持续发展,资源不够,所以就要按计划生产。按市场经济运转。
Idea8 | 闲置就是浪费,使用而不占有
闲置就是浪费,使用而不占有,未来经济是共享经济,产品不要钱,但收服务费、使用费,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Uber怎么来的?Airbnb又为何出现?必须要思考它们的初心是什么,是如何重构生产关系的,事实上,历次工业革命,表面是工业革命,实际背后都是社会革命。
平衡经济、自主经济、共享经济,综合起来,就是智慧经济,实质是数字经济。要走向三个方面,数字化的服务经济、数字化的实体经济、实体的数字化经济,不是人们说的虚拟经济问题。
Idea 9 | 无业阶层正在形成
以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为标志,人类已经进入智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无产阶级,第四次工业革命形成的是无业阶层,大量的人将失去工作,人类社会开始由多数人养活少数人的时代,进入少数人养活多数人的时代。
现在发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纷乱,本质上跟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失去工作的人砸烂机器一样,因为科技的发展使他们已经失去工作或面临失去工作的风险。
西方世界某些地方正在为此试点新的工资制度UBI, Universal Basic Income即“全民基本工资”,由政府无条件向每个公民定期发钱,旨在使每个人摆脱贫困,鼓励他们参与市场经济并保证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住房和衣物。这不仅需要西方国家采取措施,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Idea 10 | 必须向数字王国移民
未来的数字王国,有四种人,原住民,移民、难民、祸国殃民。我们很多人都还停留在难民的阶段,一定都要向数字王国移民,不移民没有办法发展数字经济,没有数字货币的数字化不可想象,没有数字经济的数字货币也不可想象,没有区块链,更是无法想象,尽管很多人对区块链依然充满误解或者概念模糊。
目前,中国互联网用得好的还是消费互联网,工业软件、芯片等依然依赖进口,这些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思维方式没有转变,没有真正构建互联网思维,欠缺数学思维、市场思维、生态思维和熵论思维,尤其后者,倘若在一个封闭社会中,不断增加摩擦,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B。一份书单
事实上,由于黄斑变性,徐锭明的左眼几乎已经看不见了,右眼的视力也降到很低,他把字号调到2号,依然坚持在电脑上阅读。
他读有用之书,也读“无用之书”,他钻到书里,又总能跳脱出来,用理性保持判断力。
以下书籍是我们聊天时,他提到的,我们一一整理出来。它们都是他某一阶段的精神燃料,让他能够点燃手里的火把,尽量照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No.1
《人类简史》、《今日简史》、《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终结人类的劳动权利,终结人类的自由意志,终结人类文明历史,未来人的工作越来越少,无业阶层出现。
No.2
《三体》、《北京折叠》
作者:刘慈欣、郝景芳
一个国家的科幻水平决定科技水平,不看怎么知道未来要去哪里,未来的世界决定于年轻一代的想象力。
No.3
《陶威尔教授的头颅》
作者: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
这本科幻书,始读于我的小学时代,看得我目瞪口呆,一颗“科技无限”种子就此种下。
No.4
《理性、真理与历史》
作者:希拉里·普特南
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前沿书籍。
No.5
《特别狠心特别爱》
作者:沙拉
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和精华。
No.6
《乡下人悲歌》
作者:J.D 万斯
美国当今的阶级分析法。一位现在美国生活的年轻人推荐,不看此书不懂美国。
No.7
《吾国与吾民》
作者:林语堂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此书在美国连续几年位居榜首,美国人读此书,会跟着笑、跟着哭。讲中国故事的大师级范本,非《吾国与吾民》莫属。
No.8
《中国人的精神》
作者:辜鸿铭
在他那个年代,流传一句话,德国人到中国来,可以不看长城,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No.9
《这个世界会好吗》
作者:梁漱溟
即将过六十岁生日的前清民政部员外郎、学者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大当哲学教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No.10
《觉悟》、《得失》
作者:星云大师
从佛教视角看待世界的发展和运转。
No.11
《代沟》
作者:玛格丽特·米德
人类学家,试图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释代沟问题,根据文化的传递方式,提出了世代问题上的三种文化类型:前喻文化时代,并喻文化时代、后喻文化时代,正是这些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代沟”的产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