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黄龙,江西萍乡人,26岁。上大二时,因学校有征兵宣传应征入伍,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部队。现为“王杰班”第三十二任班长。

问:入伍之前,听说过王杰吗?初到“王杰班”,第一印象是什么?

黄龙:入伍后,我才知道王杰的事迹,了解到“王杰班”是我们旅的一面旗帜。新兵训练期间,我第一次见到正在队列训练的“王杰班”战士:人人站得腰杆笔直,眼睛都是炯炯有神。我觉得这个班好了不起,努力向他们看齐,拼命训练。经过考核,因为各方面表现比较靠前,在新兵班长推荐下,我和另两名新兵被分到了“王杰班”。当时心情是从未有过的激动!

“王杰班”有些“与众不同”。刚入班,时任班长王大毛就组织了一个入班仪式。我们在老班长王杰的铜像前列队宣誓:“老班长好,我是王杰班第272名战士,今天是我与您并肩战斗的第一天,我将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班级的荣誉!”连队点名时第一个呼点“王杰”,每个人都会用最大力气喊“到”;老班长的铜像,每天要认真擦拭,每晚入睡前,我们将老班长的被子铺开,第二天早上再重新叠好……后来,我走进荣誉室,看到老班长被炸碎的血衣、爆炸现场的碎土、生前戴过的帽子和腰带,感觉与他更近了——王杰就在我们身边。

1965年7月,老班长王杰,在一次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意外,扑向炸药包救人时壮烈牺牲。当时现场有32块200克的TNT,王杰身上还有雷管,却没有丝毫犹豫。我们进行实爆训练用的也是200克的TNT,炸药爆炸的瞬间,人会出于本能地往后跑。此时,如果有人绊倒了,敢不敢去扑炸药包?会不会感到害怕?我们具备那种奋力一扑的血性吗?老班长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我也甘心情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就是可贵的王杰精神。

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1)

问:2017年12月13日,主席视察第71集团军,来到“王杰班”,与大家交流了什么?之后怎么想到给写信?

黄龙:我是2017年9月入伍,12月初到“王杰班”的。是12月13日来视察的。想到这里,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那天,和我们围坐在一起聊天。从他进来的那一刻,我就感觉非常亲切。他跟每个人握了手,他的手非常厚实。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他说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另一句话,他祝我们不断进步,每年都取得新成绩。

2018年12月,距离来视察过去一年了。我们通过努力实现了一个个小目标、取得了一些新成绩。想到对我们的嘱托和希望,就想着给报告,产生了写信的念头。大家训练完了就聚在一起商量,从形式到内容,连讨论带修改,足有一个星期。我们都有很多话想说给听。

开始设想,是将班级和个人的成绩都写在信中,但这样太长了,像流水账似的。后来大家想了个办法,精心挑选各自满意的工作照,将个人情况写在照片背后,最后再列一个前后对比的总表。有人选了技能训练的照片,有人选了看书学习的照片,而我选的照片比较特别——我在参加比武中受伤了,队友正在给我包扎伤口。

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2)

2018年,黄龙训练时受伤,副班长王佳锋为他包扎伤口。王磊 摄

为什么选这张照片呢?那是2018年10月,我们参加旅里比武竞赛集训队的摸底考核。掩体构筑、重装10公里越野、轻武器射击……考核淘汰率接近70%,我受伤了,越野跑了一个小时零两分钟,而跑得快的只有56分钟。这个项目被扣了分,分到了B组,就是替补,意味着走上赛场的机会几乎为零。后来,集训队领导得知我来自“王杰班”,便说早知你是“王杰班”的兵,就把你分到A组了。我说,老班长的光环是激励我成长的动力,不是保我晋级的护身符,今年我不够优秀,明年我还要再战!

我选这张照片,就是想向汇报,训练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积极投身到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兢兢业业苦练本领,接过老班长的枪,用实力为“王杰班”正名。

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3)

问:2019 年收到回信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对的回信有什么认识和体会?

黄龙:寄出信后,没想到会有回信。这么忙,接近年底事更多。但是真的给我们回信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2019年2月1日。上午,全班在车库组织保养装备,接到消息说陆军首长要来,带来了的回信。我们既惊讶又兴奋!信里一共189个字、23个标点,我能完完整整背出来。印象最深的是,在回信中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基层大有可为。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坚定信念、苦练本领、再创佳绩,努力做新时代的好战士,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中书写火热的青春篇章。

我们每个月都会集体学习回信精神,还组织了全旅的演讲比赛。我也在学习和演讲中,逐渐加深了对回信精神的认识。在视察时说:“我小时候就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对这封信的理解,一是要学习强军思想,二是传承好王杰精神。

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激昂高亢,难免会遇到挫折,情绪也会有起伏。每当重读的回信,体会信中的嘱托,心里会生起一股温暖:始终关心着我们、牵挂着我们。这能振奋我的精神,促使我鼓足勇气再出发。

问:这些年,你被评为“优秀义务兵”“优秀学员”,获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1次,背后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黄龙:2019年,我义务兵满服役期了,也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回家继续上学,还是留在部队继续锻炼?其实不是没有犹豫和纠结的。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入伍,能够感受到部队生活和地方生活的差异,加上身处满载荣誉与期待的“王杰班”,训练强度和压力很大,平时没有多少时间跟家里联系,难免有感到不适应的时候。

但只要想到给我们的回信,就会心头一热。他是这样关心关注我们,我不能辜负他的希望,要拿出成绩来给看。我想得清楚明白,也跟父母讲了,决定继续留在部队,他们都非常支持。我还定下了长期服役的小目标:一期士官期间多比武多拿名次,二期士官期间考取“四会教练员”。

有人问我学业怎么办?在部队照样能完成学业、继续深造。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考上军校或者挂钩的地方高校,来提高学历、提升能力。今年8月,我报名了河海大学的在线函授课程,经过认真学习和考试,同样能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圆自己的大学梦。而且,在部队这个“大熔炉”中,还能学到别处学不到的人生课。

问:从身体瘦弱的大学生到脸庞被晒得黢黑的训练骨干,2020年,你新任“王杰班”第三十二任班长。在全旅组织单兵单装作战能力评估中,怎样带领班里战士们勇夺第一?

黄龙:评估是对我们作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我们总共抽取56个建制班,我作为“王杰班”班长,就是要刻苦训练,就是要拿下第一,我们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但这实属不易。

我连夜带着全班一起研究哪些项目容易丢分,哪些丢分最严重。硬科目如武装越野、电台操作、战场救护,可以通过日常训练不断提高;最容易丢分的是观察报知和防毒这样的软科目,一个需要准确判断目标物体的距离,另一个则需要有快速反应能力。

作为班长,我以身作则,带着大家一起干。轻装的10公里越野能跑进41分钟,成绩越来越好。在软科目上,我们请来连队里经验丰富的老班长,教我们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公式,提高特别快。在最终的能力评估中,我们班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了近10分。

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4)

2018年7月,王杰部队官兵参加海训。王磊 摄

问:“王杰班”全员熟练掌握11种打击武器,真正实现“一专多能”,并在全旅率先开展减员战斗训练:减员至7人不影响战斗,减员至5人可继续战斗,减员至2人能坚持战斗。为实现这一目标,你们是怎样训练的?为什么像老班长那样苦练硬功?

黄龙:我们是装甲步兵班,分为乘员和载员。一辆装甲步战车是一个整体,实战中如果有人牺牲,其他战位的人能不能顶上?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火炮射击瞄准慢,我们就在胳膊上绑沙袋;驾驶训练手脚协同弱,就一圈一圈练习;电台通联背记时间少,就把资料整理成小卡片,揣在口袋里随时翻阅。我们成天在泥巴地里训练,就是为了练就“一专多能”。2018年经过一年努力,“王杰班”人人考取通信、驾驶、射击三大专业等级证书,能够在任意减员的情况下胜任各个战位。

三个专业里最难的是驾驶。实战中,步战车容易被子弹、炮弹击中,所以要求降座驾驶,这样一来,视野会受到很大限制,只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夏天的驾驶室里,温度超过50摄氏度,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们5点起床,早饭就在路上解决,中午人停车不停,一组人下山吃饭,立马再换另外一组人。

我们定下三条铁律:训练时间一分不能少,规定内容一个不能落,训练强度一点不能降。因为我们是“王杰班”,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推进强军事业,基层大有可为”,在回信中的勉励,始终是我们坚定的奋斗目标。这几年,每一年都有人员进出,对于新兵,我们的要求始终不变:勤奋练硬功,全班一直动态保持着“减员战斗”的水准,确保残酷战场环境下的持久战斗力。

问:2020年7月,“王杰班”战士们参加了江西抗洪。能分享一下当时的支援经历吗?在你看来,做新时代的好战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黄龙:接到江西九江爆发洪灾的消息,我们班战士连夜向旅党委递交了请战书,人人按下了红手印,争着去一线抗洪。那天是我在老家休探亲假的最后一天,坐火车回到徐州,才发现整个连队都空了。我向连队打报告,说我也要去九江,然后就背着背囊,又从徐州火车站坐车到九江。那天是7月13日,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因为2020年7月14日是王杰老班长牺牲55周年的日子,本来要举行纪念活动,但是因为九江抗洪,大部队都去一线了。

我坐了一个通宵的绿皮火车,第二天早上8点多到了九江共青城的一所中学。战友们都在睡觉,整个楼里到处都是泥浆水。一问才知道,他们头天晚上去河里垒沙袋,从晚上9点垒到凌晨3点多。

跟上大部队后,我们的任务是巡堤查险。“王杰班”的巡查地点相对更危险:河水水位比较高,大坝随时可能坍塌。我们24小时值班,在指定区域轮流巡堤,只要发现哪里冒清水,就第一时间垒沙袋。7月的江西特别热,雨水频发,巡堤轮休时,我们把泡面盒子拆掉,当板子垫在上面席地而睡。从7月13日到7月底,我们坚守了半个月。7月14日,虽然什么纪念活动也没举办,但我们用实际行动纪念了老班长。

从1965年“王杰班”建成算起,“王杰班”战士先后参加了10次抗洪,7次灭火、120次排爆除险……这串数字体现出来的,是新时代的好战士必须具备的素质——遇到任务不退缩,出现险情往前冲,有困难第一个上,在党、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刻,有这股劲、这种精神、这份力量。

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5)

2020年7月,王杰部队赴江西九江抗洪。图为部队官兵在奋战后露天休息。刘重阳 摄

问:假如明天上战场留给亲人的“告别信”,家人回复的“嘱托信”,来自家乡人民的“慰问信”和退伍老兵一封永不过期的“请战书”。这是你所在的部队长期坚持开展的“三信一书”活动。每逢执行大项军事任务前,战士们都要写下“告别信”。这样的信,你写过多少封?

黄龙:前段时间,“王杰班”组织了一次实战化演训。在此之前,我给家里写下了一封告别信。信是这么写的:爸妈你们好,当看到这封信时,儿子就已不辞而别了,请原谅儿子的不辞而别。为了保家卫国,守护许多像你们一样的父母和家庭,我无怨无悔也无惧生死。当兵意味着要牺牲奉献,选择了参军就做好了准备面对这一天。

这是我写下的第十二封信,每当有大项任务的时候,我们都会写信,这成为了一种常态。最初总是边写边哭,包括抗洪的那次,我写着写着就眼眶湿润了。可能因为刚离开家,确实舍不得父母,也可能因为上一秒还身处温馨幸福的场景中,下一秒就转到抗洪抢险这种危险任务里去,心中感慨万千。但大多数时候,写信也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我总是故作轻描淡写,因为已经做好了准备——军人要有血性,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我只给家里寄过一封信,其他的信收起来了,不给他们看,不让他们担心。父母收到那封信的时候,打电话问我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写信?要打仗了吗?我说放心吧,这是我们部队组织的“三信一书”活动,但他们依然会有很多疑问,所以就不给他们寄了。

家里也给我回复了一封嘱托信。父母在信中说,部队是个很培养人的地方,现在儿子长大了,变得越来越坚强独立,家里都为你感到骄傲,要听组织的话,做个好战士。

我感觉,“三信一书”活动就像胶水,把社会、部队、家庭紧紧粘在一起。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王杰精神,对战斗精神培育有着重要意义,也让社会更加理解部队的不易,认识到王杰精神的价值所在。

王杰班28任班长(王杰班班长黄龙)(6)

今年3月,黄龙在野外荣誉室给新兵讲述老班长王杰事迹。王磊 摄

问:收到主席回信后,“王杰班”有哪些变化?有什么心里话想对说?

黄龙:这几年,“王杰班”的人员一直在变化,每年都会有新老交替,就在上个月,班里又加入了两名新战士。但是我们心中强军的理念信念一直没变,学习王杰精神的积极状态始终没变,练兵备战“一专多能”的训练目标更是不曾改变。

我想向汇报,一年一个小目标,我们在不断取得新成绩:前任班长王大毛现在成了连队的通信技师,前任副班长王佳锋担任了连队的班长,炮手谢彬彬担任了连队的射击技师,徐彬这几年的驾驶技术一直在进步,今年正在备战考取特级驾驶员,吴学哲通过提干考试,成为了“王杰班”所在排的排长。我们班去年、前年连续荣获集体三等功,2021年在旅里的单兵单装考核被表彰为优胜班级,累计三人次获得优秀学员、两人次获得嘉奖。

想说的还有好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关心和鼓励!战位有我在,请祖国放心!

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评论部思聊工作室

视频拍摄:

白俊峰、李奉坤、谭健豪、万智奇

视频制作:

人民视频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