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个守规矩的实在人)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你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干好你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第六》
樊迟,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冉求的手下。孔子周游东周列国回到鲁地后,他靠着这层关系,拜了孔子为师。
但是,由于他入门较晚,悟性较低,所以,孔子很少给他讲抽象的大道理,都是很具体的,有针对性地讲给他听。
第一句,樊迟问知,第四个字念zhi,4声,同智慧的「智」。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慧。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老师于是就结合他的身份,针对性地回了他一条,「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翻译过来,就是只用管人事怎么办,对那不可知的鬼神,尊敬但远离他,别被鬼神所迷惑。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的「鬼神观」,尊敬但不要迷信。
和现在祭祀祖先是一个道理,该扫墓的时候,带上祭品,恭恭敬敬地表达自己的哀思;和祖先告别回到家中以后,安安心心做好自己手里面的事情,别净想些有的没的。
这个观念,《左传》里能够找到例证,「民,神之主也」。人民比神大,鬼神之祸福,基于民意之从违。天命也好,鬼神也好,都基于民心。
所以,圣王先成民,后致力于神。
第二句,樊迟继续问孔子什么是仁。
这同样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孔子回答得更具体,「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翻译过来就是,先把你自己手里的活干好了,再想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一言以概之,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很多老板听到这句话后,恨不得立马把自己的员工给送到孔子那里去。
且慢,孔子这句话,是对员工说的,还有一句,是对老板说的,「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你得先让人民富起来,然后再使唤他们。
说白了就是,你激励员工,只是画饼还不够,还要让员工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知道跟你干,有奔头。
这就是儒家文化里的模范劳资关系,
员工想着自己的责任,在其位谋其职;老板想着员工的待遇,以财发身,该给的奖金就不要死死地给捏在自己手里,
你学会了吗?
02.不该你的,你要也不给;该你的,你不要也得要。然后,我们来延伸一下,结合两个小故事,看看孔子的金钱观。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论语·雍也第六》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孔子与子华之间。
子华,就是公孙赤,也是孔子的弟子。由于他风度翩翩,擅长外交,所以,孔子派遣他出使齐国。
子华要去齐国了,家里还有老母亲呀,母亲在家里吃什么呢?于是,他就找来了冉子,就是冉有,去找他帮忙向老师要小米。
孔子说,这样吧,给他一釜。「釜」是当时的量器,相当于现在的三升两斗,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
冉子想了想说,觉得太少了,就问老师能不能多给点。孔子说,那就再加一庾吧。「庾」同样是量器,大概是现在的两斗四升。
冉子对此觉得很不可思议,孔子以前明明是个很大度的人,如今怎么会这样对待子华。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第六》
孔子知道冉子没有明白自己的用意,便告诉他说,
人家公西华出使齐国,骑的是高头大马,穿的是绫罗绸缎,排场大着呢,可见人家家里压根就不差这个钱,你救济他干嘛?还不如用来帮助穷人呢~
这是圣人用钱的第一个道理,不该给的,不要给。
第二个故事,则发生在原思与孔子之间。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乡党乎?
《论语·雍也第六》
原思,也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的手底下做家宰,也就是大总管。
孔子给他的俸禄是粟米九百,总而言之就是很丰盛。然后,可能是因为太多了,所以,原思推辞说不要,孔子就说,别推辞,和你的相邻一起享用吧。
你想呀,每个职位都有自个应得的俸禄,你一个做主管的,和老板推辞说工资太高了,你手下的工资自然就会跟着降低。
这样一来,大家能够信服你,听你的指令吗?
所以,该你拿的,你就要大大方方地拿走,千万别不好意思,要不然大家都尴尬。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雍也第六》的共读。
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