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大家族(吉林老地名八家子)

几年前在北京乘坐地铁,路过菜市口一站,猛然想到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中,谭嗣同就是在菜市口被开刀问斩。便怀着莫名的冲动临时下车,来到地面,却发现除了路牌指示外,菜市口也如当今所有城市一样——道路宽宽,高楼遮天,与想象中古老牌楼、店面交错的街巷完全不同。而转身重新返回地铁,刚刚入眼的景物却一下子模糊,脑海中的菜市口仍是响着京韵弦乐的古街法场。我想这应该是老地名菜市口散发出来的代入式魔力使然吧。

和菜市口一样,吉林市也有很多具有代入式魔力的老地名。比如说牛马行、柴草市、前鱼行胡同等等,听到这些地名,人的思绪很容易会跳出眼前的真实景物,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地联想到这些地名携带的历史、人文内涵。其实吉林市城市历史的每一次新发展和新变化,大都会被一些老地名记录下来。这些老地名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把地上的城建情况、风土人情、市井百态等各类信息保存起来,并逐步积淀、汇聚,最终成为某一区域独有的历史文化风韵。

遗憾的是从1946年开始,塞外江城吉林市独特的地名韵味却被时光一点点冲淡。出于各种原因,记载着商埠历史的大马路被改名重庆路,记载着船厂码头风云的三道码头街改名珲春街,纪念清代皇帝巡视吉林的迎恩街改名西安路,纪念吉林城商业历史的牛马行街被改名青岛街……“用地名命名地名”的传统一直延续多年,进而使得大批本该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荣光的老地名,不仅失去了其固有的文化光彩,还渐渐与这座城市的历史过往一起湮没于尘烟之中。

好在近年来,一些地名的命名开始兼顾了历史传统,一些看似大俗的地名得以保留。比如在昌邑区就有一条新世纪修建的街道——八家子路,便保留了原有胡同时期,甚至更早的村屯时期的旧称。

八家子作为地名,出现在晚清时期。这一区域位于今天西起八家子路,东到吉林乌拉公园附近江岸,南抵肛肠医院一带,北到自来水三厂。这里在清代属于昌邑屯的东北侧,广袤大地为松花江冲积形成的肥田沃土,自清中后期东北弛禁开始,闯关东到达吉林城的移民,便有在此处落脚者。他们承租地主土地,以种植蔬菜为生。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家子地区虽有工厂、学校,以及成片的居民区,但开垦于清代的菜田仍连片可见。

传闻晚清时,一对夫妇来此落户,与原有七户人家凑成八家,八户人家均以种植蔬菜为生,久而久之,就有了八家子的地名。后来,八家子地区的“关里人”越聚越多,相对于之前的八户人家,后来者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但大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生活比较穷困,因此八家子又被冠以一个“穷”字,被人们称作”穷八家子”。八家子地区有多穷呢?我听过一个不甚雅观的描述——穷八家子,人和狗的粪便都是红的。所谓“红”是说穷人们终年吃的粮食,只有赤红的高粱米,而狗没有其它食物,只能……

清代八家子一带的土地,属于关姓满族地主所有。满族关姓,多为瓜尔佳氏。历史上,吉林市的瓜尔佳氏族系庞杂,名人辈出。即便都是瓜尔佳氏,内部却有多个来源,分隶多个旗属,虽未同姓却并非同宗同祖。据说八家子的地主,就是原来居住在永昌胡同路北大四合院的老关家。长辈们不止一次向我描述过那个青砖灰瓦、红柱绿廊的壮观院落,而我小时候,那个院子已经破败,由昌邑房产维修处使用。记忆中这个大院子的院门不是按本地习惯开在正中,而是东南角的巽位门。有这种院门的人家,先辈一定有人在内地做过官,于是由院子规模和细节处理,猜测这个关家在清代应该显赫过。

除了八家子的土地与关姓地主有关,其实八家子附近还有一个小地名也与关姓有关。在今天江湾路与东昌街交汇口北侧,曾被叫做“倒石碑”——原吉林市玻璃厂就建在倒石碑地区。在吉林市众多地方文献中,常能见到倒石碑这个地名,可倒下的是什么石碑却鲜有记述。前几年,在一位关姓后人展示的一幅家谱中祖茔插图中,其祖茔画在昌邑屯南侧,面朝大江,背靠二道江古河道(不是通江街的二道江),恰好位于机器局西侧,后来的玻璃厂附近。另外在这幅插图中,关姓祖茔上有石碑标记,因而猜测所谓的倒石碑,倒掉的应该是关姓祖茔的墓碑。遗憾的是,倒石碑这个地名没有八家子幸运,如今已经完全退出历史了。

想来,历史的延续和传承有时是难于回避新旧之争的。新可能丢失了厚重,旧也难免存在糟粕;用新之优势比较旧的劣势,或者用旧的厚重诋毁新的浅薄,这种计较的结果要么是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要么是飞速发展后茫然若失。地名的命名虽有人为因素,但总归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选择。只不过,有时在想,如果人为因素可以主导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老地名呢?

毕竟在地上景物几番变迁后,若老地名尚在,或可让城市发展留有一丝历史文化的根脉,至少可供后人凭吊缅怀。就如同八家子这个地名得以留存​一样。

吉林市大家族(吉林老地名八家子)(1)

八家子路路口

吉林市大家族(吉林老地名八家子)(2)

江湾路与欣昌街交汇口

吉林市大家族(吉林老地名八家子)(3)

八十年代地图中的八家子地区,昌吉居委会所在地为八家子地区的中心

吉林市大家族(吉林老地名八家子)(4)

康庄街与江湾路交汇处,中间绿化带以北即“倒石碑”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