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对比清朝慈禧太后

在写到北魏冯太后专权的文章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把冯太后和慈禧太后做对比。

写着写着有点收不住手,于是干脆单独写一篇慈禧太后的文章,作为冯太后系列文章的外传,也方便大家就能更好地对比理解北魏和清末的这两位女强人。

历史上真实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对比清朝慈禧太后(1)

光绪帝继位之后,慈禧太后虽然大权独揽,却也逐渐受到了排挤和打压,最后只能去颐和园养老。到此为止,如果光绪帝不犯错,慈禧应该只能待在颐和园里颐养天年。一方是风烛残年的太后,一方是年富力强的皇帝,正常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可问题是:光绪帝刚一亲政,就重用维新派,打着变法的旗号扩张皇权。康有为甚至说出了“要是变法受到阻碍,就杀几个一品大员显显威风”的话,这更令当时的各个既得利益集团觉得: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得到你光绪帝的青睐,只有我们这些劳苦功高的老臣得不到任何青睐呢?

光绪帝当然可以为自己的做法找出一千一万种正当解释,可在当时的各个既得利益集团看来,这分明是光绪帝不知好歹要反天!于是他们又纷纷改变立场,转而支持慈禧太后重新出山收拾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光绪帝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变成了光杆司令,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几乎找不到真心支持光绪帝的人,就算真的有,估计扳着手指头也能数完。

而由于光绪帝的变法并没能立刻惠及下层,反而令下层平添了许多受害者(废除科举,许多苦读十多载的人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这种上下一致反对的背景下,谁还敢真正站在光绪帝一边呢?

很多人都说:如果袁世凯当初支持光绪帝就会如何如何,这是典型的把政治当童话看。在光绪帝人人喊打的背景下,袁世凯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提着自己的脑袋支持光绪帝呢?如果袁世凯真敢这样做,他的手下也会立刻让他明白什么叫“众叛亲离”。

历史上真实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对比清朝慈禧太后(2)

这就是典型的双头政治,执政双方如果不能同心协力,就必然只能争相讨好大多数中立派,否则绝不可能坐在执政官的位置上。

北魏冯太后执政期间,实际上就是北魏豪门士族迅速扩张的时期,冯太后为了让大家支持她执政,防止大家支持皇帝亲政,自然会一再地向豪门士族输送利益,后来的魏孝文帝拓跋宏之所以会把豪门士族的既得利益完全制度化,就是因为冯太后执政期间的惯性,想改都没法改。

清慈禧太后执政期间,实际上就是满清各个既得利益集团迅速扩张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慈禧太后才可以一直获得各个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从而在与光绪帝争权时处于优势地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慈禧太后才会被教科书称为“腐朽利益集团的代表人物”。

北魏冯太后和清慈禧太后最大的不同,在于背景的不同。

冯太后生活在北魏的鼎盛时期,随着元嘉三次北伐的尘埃落定,北强南弱的格局早已奠定。在这种背景下,冯太后的专权,虽然使得北魏的豪门士族迅速扩张,却很难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失败的太后。

慈禧太后生活在清的王朝末期,更处于全球同化的时代,当时的清朝远远落后于西方。在这种背景下,慈禧太后的专权,的确从客观上阻碍了清朝追赶时代潮流的步伐,所以我们都说慈禧太后是一个祸国殃民的老妖婆,似乎近代的一切不幸,都源于她的专权。

其实,近代落后有多种原因,慈禧太后专权是原因之一,却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农业国家,想不通过流血的手段进行改革,本就是困难重重的。

历史上真实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对比清朝慈禧太后(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