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诗句古人(水远山长看不足)
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在中国文学中有悠远的历史,山水自魏晋后便渐成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山水题材在唐诗中达到一个高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这样物我融为一体的感受是我们今天纷繁尘世中的清凉剂。
唐宋词中自然少不了山水题材。"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清照《怨王孙》),"山林我辈钟情"(辛弃疾《临江仙》),诸如此类的句子正表达了人们在山水中游览、品赏,乃至参悟人生的感受。他们在山水中获得多重美感,不仅仅是悦目赏心的感官享受,更有物与神游的精神超越。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凹唐宋词善于抒情,而情往往是借景来抒发的。几乎每首词都有描写风景的句子,早在中唐时候,就出现了张志和《渔歌子》、白居易《忆江南》等脍炙人口的山水词作。
白居易《忆江南》是一组词,这组词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苏杭的美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组词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所写。白居易曾多次到江南一带做官,晚年生活中对江南的回忆是最多的。这组词旨在歌颂江南美好的景色和自己对江南的留念。
第一首词总说江南好。怎么好呢?他回想起来仍如在目前:日出时候有鲜花耀眼胜火,江水碧绿如蓝草染过。一个特写镜头囊括了江南最明媚、最夺人眼目的景色,怎么能不说它好呢?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开始具体回忆江南的好。他最记得的是杭州:灵隐寺月下寻找落下的桂子,为官之余可以欣赏奔腾的钱塘潮水。他在杭州做三年刺史期间,修筑了白堤,帮助杭州人民灌溉农田。他是非常喜爱这里的。但是他在北方,年纪也大了,什么时候再能重游呢?
最后一首写了苏州的人情特产—美酒、美女,也让人难忘。
这三首词语言、意境都很明净单纯,但也以其宁静、充满活力的姿态感染着每一个人。这组词的影响很深,词牌也因白居易这组词而得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可惜,随着晚唐五代文人词逐步艳情化,山水词的发展缓慢。《花间集》中描写山水的词作不多,这里选一首。
孙光宪《风流子》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蕻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词中明丽的田园风光和勤劳的耕织生活交织为一体,是后来苏轼、辛弃疾农村词的先声。
孙光宪是《花间集》中收词第二多的词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在花间词人中独树一帜。虽是蜀人,却有着长期在荆南的生活经历,故其词作中也常常描写荆南风土人情:"门前春水白蘋花,岸上无人小艇斜"(《竹枝》),"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浣溪沙》)……在《花间》浓艳的脂粉气息中是一股清风。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
入宋后,词人们对山水的热爱再度高涨起来。宋词中共同的文化心态之一,便是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热爱。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谈到:"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赵季仁平生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借山水恰情养性是士大夫文人喜好山水的重要原因。
理学家强调天理,往往以山水作为观察的对象。"天地之间,非独人为至灵,自家心便是草木鸟兽之心也,但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尔"。《鹤林玉露》还记录朱熹"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携樽酒,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饮一杯。登览竟日,未尝厌倦。"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游玩山水就成了文人土大夫的日常生活,山水题材在宋词中大量涌现。
宋初潘阆今存十首词,即组词《酒泉子》,全是咏杭州风景,其中有两首是"长忆钱塘"的,其他八首则是分咏杭州具体而微的胜景,如西湖、孤山、西山等。我们看其中的一首。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潘阆,号逍遥子。他在《与茂秀才书》中称自己写这组《酒泉子》的目的是"若或水榭高歌,松轩静唱,盘泊之意,缥缈之情,亦尽见于兹矣。"强调了作词以抒发自我情性之意,这和一般娱宾遣兴的词作就大不同了。
上面这首词营造了西湖清朗萧散的意境,透露出词人对山水的热爱,对隐逸的向往。
起句写"长忆",因而登楼高望,所见是清秋时节三三两两的钓鱼舟散落在湖中隐隐约约的笛声从芦花里传来,白鸟受惊,成行飞起。面对这样开阔疏朗之景色,词人的愁思并未消散。潘阆借词写心中逍遥之意,洗去了唐五代词的脂粉气息,预示着词体渐渐向诗靠拢,也开始有所寄托了。
思入水云寒
这以后,西湖秀美风光成为宋词中常常吟咏的对象,比如张矩有《应天长》组词写西湖十景,陈允平亦有《西湖十咏》,周密有《木兰花慢》"西潮十景"组词等。除却西湖,江南的美景胜迹还很多。
苏舜钦《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瀰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乌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梓穿芦获,无语看波澜。
苏舜钦生性不拘,因为把卖废纸的公钱拿来宴客被弹劾,削职为民后闲居苏州。他在苏州买地置业,其中有一亭,取《楚辞·渔父》中的渔父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命此亭为"沧浪亭","水竹之胜,冠于吴下"。苏舜钦于沧浪亭上远眺太湖,不禁思古叹今。
上阕是实写沧浪亭内所看到的太湖风光,由此联想到两位与太湖相关的人物:一个是陶朱,也就是范蠡。范蠡辅佐越国复兴,功成之后退隐太湖,后更名到陶地经商。一个是张翰,知齐王必败,又兼思故乡之菰菜、莼、鲈鱼脍,退隐家乡。
刺梓穿芦获,无语看波澜
北宋中期词坛繁盛,涌现出不少的以山水为描写对象的佳作,在前期借山水展示隐逸情怀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开拓,内涵也更为丰富。
欧阳修晚年退隐颍州(今安徽阜阳),自号"醉翁",悠游于当地秀美的西湖,写下了联章体组词《采桑子》十首,歌咏了颍州西湖的湖光山色和自己的人生体悟。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千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组词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欧阳修对西湖的称赏,首句末三字皆为"西湖好"。安徽阜阳的西湖、广东惠州的西湖与杭州西湖当时都以风景秀丽著称。阜阳古称颍州,自唐到明,一直是游览胜地。可惜的是自元以后,因为黄河频发水灾,尤其是1938年的黄河大决口,颍州西湖如今已经荡然无存。
欧阳修因为上书声援庆历革新被贬谪滁州、扬州和颍州等地,出任颍州知州时是皇祐元年(1049),仅43岁。他非常喜欢颍州,曾说:"爱其(颖州)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居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思颖诗后序》)20年后,欧阳修果然退隐于此。这组《采桑子》就是退隐后所作。这里选录的第一首描绘了西湖恬淡秀美的风光,流露出词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山水与人情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第二首选取了暮春这样容易让人感叹的时分,却能以通达的眼光来看花谢人空,能于花落人散后欣赏"双燕归来细雨中"的生机,表现出无处不闲适的从容心态。
上阕言游冶之盛,下阕言人去之静。
欧阳修的山水词在描写风光的同时流露出旷达的胸襟,已有借词抒发情志的趋向了。
垂柳阑千尽日风
与唐诗不同,宋词中的山水不少都充满了都市气息。词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如柳永《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杨湜《古今词话》、罗大经《鹤林玉露》都说孙何帅钱塘,柳永作《望梅潮》词赠之。词运用铺陈手法,层次井然,从各方面渲染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秀美,十分生动形象。
重湖叠巘清嘉
对于杭州都市繁华,其他词人的创作也多有涉猎,如张先《破阵乐·钱塘》: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暝色韶光,几许粉面,飞薨朱户,和煦(一作欢遇)。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我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这首词描摹杭州城的繁盛,不厌其烦,一一罗列诸如亭台楼阁、池塘流泉、巷陌街衢、吴歌粉面、西湖风月、宾客游乐等等。结尾"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与柳永《望海潮》"千骑拥高牙…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苏轼因在杭州做官,对杭州是非常熟悉和有感情的,至今西湖上还有他修建的苏堤。杭城西南隅的吴山,上有有美堂。
《虞美人》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词中的"使君"指的是陈襄,熙宁七年(1074)七月,陈襄即将离任,苏轼作此词惜别。下阕对杭州沙河一带风情的描写以及煞尾开阔的景色,都如此令人留恋,也就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情。
他喜欢泛舟,除了良朋高会,亦常独自住还,幽闷之遣排每被山水审美的赏玩意兴盖过:
苏轼《好事近》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上阕写雨后初晴的西湖,小船漂荡其间,何等悠游!但俯身下视,却在平如明镜的湖水中看到自己的白发衰颜,很煞风景。
下阕写湖上荡舟,因醉而掉落头巾却因此见到月映湖中的美妙。
结句凸显词人超凡脱尘的身影,俞陛云评说:"西湖夜归,清幽之景也,不可无此雅词…结句'摇兀'二字下语尤得小舟之神…'溪风漾流月'五字与唐人'滩月碎光流'句,皆写景入细。"
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苏轼对山水的热爱在被贬时也丝毫不减。被贬黄州后,所居之地先是定院,后迁临皋亭。他在《书临皋亭》中描写自己的心态:"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天所思,以受万物之备",从中可见苏轼毫无被贬的优戚,反而有赏玩山水的意趣。
《南乡子·春情》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乱洒高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这首词写了他在临皋亭眺望江山的景致,可与文相印证。起句言大江犹若琼杯,仿佛能倒映整个晚景,这晚景如美酒让人心醉,故云"云山翠作堆",既是写山景,也是写美酒,极其巧妙。
苏轼认为此地江水的源头在四川,"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故自然而然地想到家乡之岷江。
下阕则着意日暮之时天气骤变的描写,煞尾描绘雨过天晴,红霞半江之瑰丽开阔。
这首词将美景与思乡之情交织,且借着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来展示自己旷达的胸襟,对山水词来说是提升了词境。
落照江天一半开
北宋的山水词多为描摹真实的风景,所蕴涵的是对隐逸的向往,对羁旅生涯的感叹。南渡后,山河只剩下一半,人们眼看着朝廷偏安一隅,心中的愤懑、哀怨和悲痛等万千的心绪,只能借游山玩水来消释了,"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这一时期的山水词数量也大大增加。
朱敦儒南渡前号称:"我是清都山水郎…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鹧鸪天》)傲视侯王的勇气与底气,正来自在逍遥山水中的自得与自适。他的《念奴娇·垂虹亭》营造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月世界。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这首词所营造的月夜下皎洁景色是很符合朱敦儒的个性的,"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另一首《好事近》词也说"摇首出红尘"。
这首描写垂虹亭的词集中体现了词人不同凡俗的个性,营造了月光水色的莹澈空间,展示出词人的高傲,也流露出没有知音的寂寞。见景生情是山水词最常见的结构,因情而造景也并不少见。
朱敦儒这首词情与景二者契合,难分主宾,是融情、景为一体的佳作。朱敦儒描写垂虹亭的词作《念奴娇》也营造了澄澈的境界:"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对自然山水的赏玩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不少词人都借山水来净化自己的内心。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张孝祥的名作《念奴娇·过洞庭》就是如此。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球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是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但在仕途上并不顺畅。这首词是他在孝宗乾道二年(1166)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所作。全词围绕"澄澈"这个中心放笔渲染,写下了秋月皎洁、湖水澄明的美妙景致,在这样的景致中人的心灵也净化了,"肝胆皆冰雪"。
面对仕途的不畅,词人毫不在意,反而彰显出一种磊浪不羁的气魄来。词作中山水与词人融为一体,词人心清如空,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词作是对自然风景的描摹,也是对理想的追求,透露出词人的人格和哲学的思考。
这首词确实将天光水色,物境心境融为一体,光明澄澈,引人深思,给人美的感受,凸显出词人的高洁。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南渡后的词人特别喜欢借高远辽阔的山水宁与超脱。
向子諲《卜算子》
雨意扶风回,月色兼天静,心与秋空一样清,万象森如影。何处一声钟,令我发深省。独立沧浪忘却归,不觉霜华冷。
向子諲嗜好佛理,常常在景物的描写中抒发自己的禅悟:"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有谁同坐?妙德毗卢我"(《点绛唇》)、"谁识芗林秋露?胜却诸天花雨"(《如梦令》)等等。山水在南宋成为文人士大夫参禅悟道的观照物,理学家魏了翁也作词来阐明他所感悟的"道"。
独立沧浪忘却归,不觉霜华冷
魏了翁《柳梢青》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词前有序云:"郡圃新开云月湖,约客试小舫",可知这首词是应景之作。词中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并不形象,缺少诗意,重点在阐释他感悟的道理。
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山水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所有的困顿和劳累在优美的山水中都会得到抚慰。女词人李清照,虽然身在闺阁,却也如男子一般有着山水情怀,如《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幕、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同写秋日景色,却能毫无萧瑟之感,充满了无尽的喜悦和生机,是很有特色的。"水光山色与人亲"让人联想起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煞尾说沙滩上的鸥鹭不理她,是抱怨她回家太早,活泼有趣,与上阕"与人亲"做了呼应,韵味十足。
秋已幕、红稀香少
辛弃疾南归后,近二十年时间赋闲,整日与山水为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词作,正如他说的"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鹧鸪天·博山寺作》)。他笔下的山水千姿百态,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有志无处伸的悲愤。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一水西来,千丈睛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词人在对美好景色的描写中透露出时事难料的感叹。起句写风光如画,连用三个数量词"一水"、"千丈"、"十里",写出了此地风光的开阔和气势。接下来以杜甫、陶渊明相比,貌似乐于这样的乡村生活,实则和他们一样念念难忘国事。以老鹤高飞俯瞰世间,嘲笑蜗牛背屋前行,写出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以为这样还不如自己在乡间安居,这显然是反语,他哪里是安心种田过此生的人呢?词的换头处果然显露英雄本色,将青山形容为"意气峥嵘",与词人相对犹如朋友,召唤花鸟为之起舞歌唱。
稼轩词中这样的曲折用笔在山水题材中是较多的,他的《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也是在描绘恬静的山居生活中赏心悦目的山水同时,透露出心有余悸的消息,似乎那白鸥就是词人自己,不敢与人太过亲近。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都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这首词与李清照词一样用白描手法,将山村清丽自然之风景闲闲道出,下阕用《列子》中白鸥在人生机心后不肯落下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世的惧怕和眷恋。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
辛弃疾一介英雄,其雄豪的性格在对山水的描写中也得到充分展示,他不止是和其他词人一样欣赏恬静优美的山水,还特别喜爱雄伟的、充满动感的山水,咫尺之间展示出不同凡响的气魄,且看《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这首词。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全词写得气势雄伟,群山被描写得神形俱备,充满了动感和活力,显然词人不是实写山水,而是依照他的审美观对现实山水的再创造:充满动感的山脉、飞泻的瀑布、横截的小桥、茂密的松林,一一铺陈。
词中将山比作万马,以动喻静,化死为活,极具神韵。那些茂密的松树林,在辛弃疾眼里竟然成了军队任由他调度,这样的幻觉正是他壮志难酬的反映。"龙蛇影"、"风雨声"隐然是指政坛上那些不利于他的闲言碎语吧。
下阕更让人耳目一新,把山峰比喻成风流的谢家子弟、雍容的相如车骑,更有山峰雄深雅健如司马迁的文章。
这首词用了万马、历史人物来比喻山峰,用军队来比拟松林,显然是辛弃疾内心时刻不忘大志的流露。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姜夔与辛弃疾生活的时代相伤佛,他对山水也颇为喜好,如其《清波引)序中所说:"予久客古沔,沧浪之烟雨,鹦鹉之草树,头陀、黄鹤之伟观,郎官、大别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胜友二三,极意吟赏。来湘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摘笔以赋。"他对昔日熟稔之山水,尽日萦绕于心,故以词来传情。
《清波引》
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人知否,抱幽恨难语,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奇学。
此词是姜夔淳熙十三年(1186)客居湘中时作。词人自幼随父亲宦居汉阳,父亡后又依附姐姐,在汉阳度过了少年时光,这段岁月是他人生中难忘的经历。正如词序中所说的那样,他对这一带的风光是熟稔于心,日思夜想的。全词铺写汉阳风光与自己客居湘中对旧友的思念之情,情深意长,凄凉哀婉。起句"冷云迷浦"与煞尾的"沧浪烟雨"、"清夜啼猿"相呼应,营造出清秋的冷寂气象,足见白石构思之精巧。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图。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范成大这首词是他公出途径江村即目所见,信手而作。上阕是农村常见的景色,安静而充满丰收的喜悦,下阕写凉爽的天气带来的愉悦感。
宋末元初,词人笔下的山水又有了不一样的风貌。遗民词人张炎有名篇《南浦·春水》。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脑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这首词为张炎赢得了"张春水"的雅号。词中对春天水色的细致描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起句描写西湖春天的湖水波光粼粼,时有鱼儿跃出,一片旖旎。暮春花落人湖中,随水流走,又是一片凄凉。落花有意,流水亦多情,故"翻笑东风难扫"。在无人到的断桥野渡,柳树已经有了浓荫,中有小舟撑出,又是一片萧散之趣。
接下来用谢灵运做梦得"池塘生春草"妙句的典故,实写池塘岸边绿草如但也让人联想身在北国的词人是在怀念昔日的好时光。上阕句句与"春水"相关,写出了从初春到暮春的变化,也隐然有时光荏苒的惋惜之情。
下阕感叹春水倒映着白云,年年冲洗着青山,花香却没有冲走。春天的河水涨起来,绕村而流,似乎还记得往年到过的地方。但昔日雅会聚集在一起饮酒吟诗的朋友如今在哪里呢?词人不由感叹"茂林觞咏如今悄"。结拍用刘禹锡"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很明显隐射着因临安沦陷面来的悲凉之感,人世沧桑,唯有碧桃年年茂盛。
张炎这首词处处扣"春水",处处承载着对故国的眷恋,流露出遗民心态。自中唐山水题材入词后,山水题材在词作中的比例是逐渐提高的,到了南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槿花篱落竹丝长
山水词情景交融,既表现出词人对山水自然的审美评价,又反映出他们置身于山光水色时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它是宋代士人内在的心灵世界、精神宇宙与外在的自然世界、物质宇宙互相撞击、对流、融汇的艺术结晶,字里行间包蕴着种种文化观念,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我们今天再细细玩味这些山水词,得到的不仅仅是美的感受和对山水的热爱,更会对山水词中物境与心境的浑化无迹有更深的思考,面对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无疑是展示了另一种人生的理想境地。
落花有意,流水亦多情
请点击“了解更多”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