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最佳演技男演员 演技半永久的8位男演员
文|阅栀
编辑|阅栀
人们习惯性地用“百花齐放”来形容表演行业,而衡量一个演员的地位,一直是用“演技的好坏”作为标准。
在娱乐圈中,有人是“剧抛脸”,比如在《人世间》出演周蓉的宋佳,人们记住她演的角色,远远大于演员本身。
也有像“千人一面”的演员,比如周星驰,无论在什么剧中,他都是“哈哈哈哈”的夸张笑法,加上大开大合的表情。
但他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将现场所有的演员都调动起来,在剧中所有的配角都是在为他“服务”。
还有一些演员,做不到演啥像啥,便美其名曰“致敬”。
模仿周星驰“千人一面”的表演,但留给观众的,只有千篇一律的角色,以及万年不变的“面瘫式演技”。
与其说是“致敬”,不如说是“东施效颦”。
前面我们盘点了“千人一面”的女演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下,那些看似演技很好,实则千篇一律的8位男演员。其中不乏“老戏骨”和“演技派”。
第8位:佟大为,万年“妇女之友”佟大为刚出道不久,就接到了《玉观音》《奋斗》这样的年度大剧,一时风光无两。
作为圈内第一批单眼皮帅哥,他在影视圈里属于“稀有资源”,满脸都写着“前途无量”。
尽管也出演过《中国合伙人》这样的优质剧,但他总也摆脱不了“妇女之友”的标签。
纵观他多年的表演,角色最出众的,只有“好男人”一种。
职场上的高管,家里的好男人,再搭配一个女强人妻子,强强联合之下,他更加擅长隐忍、思考,体贴、大度、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这几乎是佟大为这几年演过的角色的关键词。
万年不变的角色之下,佟大为的演技也一次次被人质疑,“表演程式化”的词一次次在他身上得到验证。
表达情绪激动,那就是语速加快。虽然有些效果,但他吐字不清的弊端也被暴露出来。
对剧中小朋友表达亲和力时,就会眼睛微眯,嘴角展现一个迷之微笑。一次两次会让人觉得温和,但每一部剧都这样,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
如果在表现亲和力时,镜头给上一个特写,小眼睛配上大段鸡汤台词,单眼皮就从优势变成劣势了。
第7位:孙红雷,擅长狠与坏作为全体观众推举的演技派,孙红雷这两年的表现有点差强人意。
在《征服》里,他是黑老大刘华强,仅是一个眼神,就能让人隔着屏幕不寒而栗。
以至于很多年以来,他在屏幕中都是以黑老大的形象出现,一句“这瓜保熟吗”,至今风靡网络。
以至于好友黄渤就在节目中调侃:“幸亏是演员,你要是干别的,对社会没一点好处”。
观众,甚至好友,都觉得孙红雷就这样定型了。
直到2009年的一部《潜伏》,“黑老大”孙红雷凭借那个表面唯唯诺诺,实则城府极深的余则成,再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但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孙红雷再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有人说是因为他的表演太单一了,但更多人还是认为:孙红雷被综艺毁了!
在过去的两年中,孙红雷在《极限挑战》中做常驻嘉宾,以“颜王”出圈。
综艺确实能赚快钱,但是付出的代价都是惨重的,要抵押的不只是档期,还有演员的神秘感。
在电视剧中,孙红雷亦正亦邪,随时可能会反转,而他标志性的笑容,常常让人心头一震。
但作为综艺中的“颜王”,孙红雷的笑变成了“憨笑”,虽然有了幽默感,但他再次将这个笑容放到电视剧里时候,人们能看到的是剧情,想到的却是“颜王”。
比如去年的热播剧《扫黑风暴》中,人们总体就有两个评价:
1、“颜王”在剧里飙演技
2、我以为“扫黑”中,孙红雷是被扫的那个黑
虽然没有直接说,但孙红雷被综艺透支、多年角色单一的弊端就都被暴露出来。
孙红雷“演技派”的名声,将要被缺少神秘感之后的狠与坏,消耗殆尽!
第6位:黄磊,把自己演成电视剧
当年《人间四月天》里的诗人徐志摩,温文尔雅,谈吐有度,真正担得起“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美名。
而如今的黄磊,絮絮叨叨、罗里吧嗦、婆婆妈妈,似乎演什么都是这个样子。
一个生活还算不错的中年男人,在剧里讲一些书本上的小哲理,无论说话方式,还是肢体语言,就算把他两个剧中的角色对调,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
戏剧的同质化,归根究底,还是因为黄磊在综艺中太多地暴露自我!
“黄大厨”“神算子”等标签,几乎取代了黄磊前几年的成绩。
当他从综艺走进电视剧的时候,这种标签就更明显了,从前几年的《小别离》,到问鼎高考的《小欢喜》,再到最近和周迅搭档的《小敏家》。
当所有人都在变的时候,黄磊的“不变”,就成了他的短板。
也正是因为这种短板,“黄老师”“演技派”的名称,渐渐从黄磊身上剥离掉。
黄磊就只是万年不变的黄磊,角色在他的身上,早就看不见了。
第5位:陈建斌,扑克脸演威严
陈建斌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糙汉子”,但实际上,他身上的诗情画意不比别人少。
所以毕业之后,当同班同学都忙着跑剧组演戏时,他选择在话剧里面沉淀自己。
因此,当他带着《乔家大院》出现在大众眼前时,“实力派”的标签就和他签订了契约。
《甄嬛传》中,陈建斌饰演的皇帝,不怒自威,动则排山倒海,静即心机暗涌。将高位上的顾虑和权谋,全部展现出来。
惊艳的演技,让陈建斌在当时成了炙手可热的男演员。
但在《三国》之后,人们发现,陈建斌的表演似乎开始出现偏差。
一代枭雄曹操被他演成了神叨叨的“大神”,流传至今的《短歌行》更是被他演绎的漏洞百出。
事实上,无论是《甄嬛传》里的“四大爷”,还是《爱我就别想太多》里的霸道总裁,都不难发现,演的都是一些冷若冰山的角色。
乍一看演技卓然,实际上是只有这一种演法。
没有大表情,台词都是含糊不清,如果将单个角色拉出来对比,不难发现,他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一张扑克脸,再搭配上他的大男子主义。
这位“演技派”,实际上还没有到老戏骨的高度,如果能在现有的成功上再加磨练,多元化发展,才是真正的“戏骨”。
但好在,他目前在导演事业上是成功的,但他的表演之路到底能不能再经历练,更上一层楼,那就要看他自己是否愿意拿出时间学习了!
第4位:用力过猛的“油腻男”
提起演技,“偶像包袱”与“用力过猛”是两个极端,而周一围,在“用力过猛”这个极端里。
周一围是科班出身,理论知识和基本功都能拿得出手,在《演员的诞生》中,还拿过年度总冠军,深得章子怡的赏识。
为了能和周一围合作,章子怡亲自上阵出演《上阳赋》,也正是这部剧,让周一围暴露本身的弊端。
表演用力过猛,过于一板一眼。
以至于看他演戏的时候,要时刻紧绷着神经,不知道一个什么情绪,就会让他全身用力青筋暴起。
比如有人捡到一块钱没有交给失主,这种稀松平常的小事,周一围就会额头暴起青筋拉他她去见官。
当然,这有一点夸张,但也很写实。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徐峥、王传君等人的表演,都能很好地让人代入情绪,感同身受。
偏偏周一围,演起来一本正经,念台词也是一板一眼,时时刻刻让人忘不了他是个演员的事实。
演戏不是做菜,很难“一招鲜吃遍天”,当这种“用力过猛”看得多了,让人审美疲劳是必然的。
尤其是随着他逐渐步入中年,身上的“油腻感”也越来越明显。
本身他在剧中的扮相就“油腻”,再加上他一板一眼地表演痕迹,只能用“不忍直视”来形容。
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周一围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
比如他从不炒作,比如不会为了上镜好看化妆,比如不闹绯闻,比如认真。
但久而久之,认真变成了刻板地表演,再搭配上无时不在的油腻感,周一围本身在两种矛盾的冲击下,渐渐失去了当初的“高冷”。
当“用力过猛”与“油腻感”的反差越来越大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追崇也在慢慢地消耗。这位凭竞赛出道的“演技派”,最终还是输在了“演技”上。
第3位:于震,啥挣钱演啥
科班演员,话剧出身,于震本身的底子就比不少演员要好。
刚出道时,他热衷于各种红色题材的抗战剧,战士、特工、团长,那些年只要他出现,就是一副铁骨铮铮保家卫国的好汉形象。
这张有辨识度的脸,再加上在横店影城日复一日地“抗日”,他和杨志刚、张子健被戏称为“横店抗日三巨头”。
也因此,只要是抗日剧,于震总能轻轻松松拿到主角,片酬自然是不在话下。
以至于在2016年,官方开始打压抗日剧之后,于震一度面临无戏可拍的状况。
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形象受限,而是在抗战剧里片酬拿得太过轻松,他很久没有走出那个“舒适圈”了。
为此,他又转战去拍网剧、网络电影等,秉承着科班演员的态度,认准一条铁的定律:哪里有钱往哪去。
但是,他的戏路早就被自己走窄了,在转型的年纪里没有好好把握,而是不愿意出圈,现在能想起他的代表作的,只有一个“特工”而已。
看似铮铮铁骨,实则戏路单一,千人一面。
尽管他在热播剧《人世间》里,出演了“骆士宾”一角,但也掩盖不了他什么片都接的事实。
可惜的是,“科班演员”和“话剧出身”这两个贴金选项,早就在他日复一日地“抗战”中,被全部消耗掉了!
第2位:张一山,三十而立要过气?
平心而论,张一山似乎没有刘星的名气大,没错,就是《家有儿女》中的刘星。
张一山是童星出身,凭“刘星”一角成了家喻户晓的小明星。
虽然“童星长残”是永恒的定律,但张一山避开了那个怪圈。
况且,他在演戏上,确实是有天赋的,人本身也机灵,不少人将他看成这一代演员中的中流砥柱。
在《家有儿女》之后,他潜心在北电学习,毕业后的一部《余罪》,再次将人们对他的期许冲上新的峰值。
在和周冬雨合作的《春风十里不如你》中,张一山的实力再次被证明。
直到一部《鹿鼎记》,张一山和鞠婧祎出了梦幻联动的情头,人们才惊觉,大家对这个少年的希望,似乎有些太大了。
虽说导演想要的漫画似的、夸张的表演,但张一山给大家呈现出来的却是“猴似”的表演。
一惊一乍,表情夸张,上蹿下跳,金庸名作《鹿鼎记》几乎成了“耍猴”。
他本人表演中的短板,也暴露无遗。
作为男演员,他太瘦了!演余罪那种有点丧气的小青年是很吃香的,但演起正剧的话,总有一种小孩穿大人衣服的即视感。
而且,他和周一围是一样地用力过猛。表情能做到的只有夸张,而没有张弛有度。情绪一旦起来就要青筋暴起、眼球突兀。
当然,这可能还会跟他的体型有关系。
而他本人在综艺中的表现,也是搞笑的、活泼的,当这种表演被夸大地运用到影视剧中时,“戏骨”张一山就有些落下风了!
或者说,他的夸张手法,主要还是因为刘星的成功。《家有儿女》中的刘星不正是上蹿下跳的猴小子嘛!
或者说,三十而立的张一山,还在用童星的手法演大人的戏。
如果此时再不及时转型的话,他很快就会被新人代替,成为一个“过气演员”。
第1位:靳东,“男版鞠婧祎”不知何时起,网络上对靳东的称呼成了“男版鞠婧祎”。
作为一名大器晚成的演员,靳东被观众发现的时候,已经39岁。
在小人物、正派、反派等角色中多年沉淀之后,他在《伪装者》中一鸣惊人,将大哥明楼身上的淡定从容、深谋远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加上后来的一部《我的前半生》,靳东的“贺涵”变成不少女性的理想型,“师奶杀手”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从那之后,靳东成了收视的金字招牌。
但也是从那时开始,靳东对“中年精英”这个人设异常热爱。后来的《恋爱先生》《精英律师》等剧中,靳东都是以一个成功人士的形象在荧幕中亮相。
西装革履,大背头,在高档写字楼里口若悬河、指点江山。
高管、医生、律师,换汤不换药地表演,让人们对“靳东式精英”产生一种反感。
他的角色不再是单一,而是雷同。相似到如果你打开电视刚好看到靳东的场景,不看剧名都不知道具体是哪一部剧。
大段的说教场景宛如一个精神教父,当在不同的剧里出现同样的角色、同样的人设时,观众看得不再是剧本身,而像是一个“找不同”的游戏。
没有找出来“不同”,“相同”倒是被网友们给总结出来了。
皱起眉头、抿着嘴角、瞪大眼睛,这成了靳东的“情绪三部曲”。
和鞠婧祎的“四部曲”遥相呼应,难怪他会有一个“男版鞠婧祎”的名号了。
结语:
我们今天说了8位演员,但事实上远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演员。
比如谢霆锋出场,千篇一律的狂拽、炫酷、叛逆、沉默,最后再来个情义上的大反转;
比如陆毅、王耀庆,目前能演的只有总裁、有钱人,就算衣衫褴褛,也是一个落魄富豪;
比如杨志刚,无论演什么都自带“憨憨”的性质,不管故事主线,剧中所有的女人都喜欢他,最后的结局也是他一定赢;
再比如陈赫、娄艺潇等,他们通过《爱情公寓》爆火,如今十年过去了,仍旧像将角色焊在身上一样,人们能看到的,就是曾小贤和胡一菲……
这些带有水分的演技,将演员们包装成了一个个“伪戏骨”。
与其说他们是有自己的人设,倒不如说是戏路太窄,走不出那个成功的舒适圈。
或者如郭德纲所说的,艺术的最后拼的是文化。
同样作为说教派,王志文的戏就比靳东让人更加能带入,哪怕他穿着人字拖大背心,那种气质外化的东西包装不出来的。
所以,作为一名演员,没有永远成功的格式化表演,只有不断更新的角色和进步,成为不掺假的“演技派”。
当然,关于演技没有固定的标准,一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有不一样的看法,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