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多走走还是躺着好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突多走走还是躺着好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

双指叠压按法

1、辩病结合辩证治疗腰突症

通过对大量的腰突症病例中医辨证分类的研究,发现本病早期以风、寒、湿、气滞、血瘀等邪实为主;中期邪实伤正,引起不同程度的气、血、阴、阳的虚损;后期邪实渐祛,正气未复。

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六大推拿治法:

①重视整体,上病下治,左右同治;

②经筋为病,以痛为俞;

③气血为病,治法迥异;

④急则缓之,以柔克刚,缓则重之;

⑤合而围之,分而治之;

⑥因人、因时、因病、因部位制宜。

在临床实践中,衷中参西,应用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解剖、生物力学等理论知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从中医之风、寒、湿、痰、瘀、肾亏、血虚等方面加以分析,骨伤病症常从风寒湿痹阻、气血瘀滞、痰瘀阻络、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加以辨证;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西医之软组织损伤、纤维化、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水肿、粘连、神经根刺激受压等病理变化的客观存在,从中西两方面正确认识,分析疾病,运用中医推拿辨证施治,确立了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为主的治疗原则,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推拿治疗中央型腰突症的临床经验

现代医学一贯认为中央型腰突症为推拿治疗禁区。我们从中西医两方面来认识、分析该病的病因病理,突破传统,充分发挥中医推拿祛风寒、化痰湿、通气血、补肝肾的作用,辨证应用推拿治疗的三原则、六治法,运用柔和深透的四指推流派手法治疗中央型腰突症,我们在临床上收治了大量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中央型腰突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中央型腰突症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病史、症状与体征。对于其治疗,手法复位使突出物回纳之可能甚微,中央型更不例外,但松解粘连,改变神经根受压,即从祖国医学而言,“通则不痛”,还是可以探讨的。既往有过报导,由于推拿手法过重或粗暴,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大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引起截瘫。我们在临证中遵循“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随心转”,“使病家不知其苦”等古训,完全避免了上述问题,无一例不良事故发生。

我们认为并明确向国内同行提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在治疗上确有一定难度,推拿手法施之得当,亦非为禁区。在治疗中,既要从现代医学之机理认识本病——确认有物向中央突出,务需慎之;也要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来辩证与辩病相结合,据其病因、症状和不同部位,辩证施治,手法操作时宜轻柔,尤在急性发作时,必要时可回避其病变部位,可采取上病下取,左病右治之原则施之,在恢复阶段或慢性期,手法可适当重取,但以患者耐受为度。

中央型腰突症以“痛”为主苦,据“经筋为病,以痛为俞”之原则,在阿是穴处由轻到重施以点按手法,切忌粗暴,或用芒针剌之,亦验效。治疗从活血化瘀、宣痹通络、补益肝肾,三者分主次入手,“通则不痛”,以通为先,处理好“松”、“顺”、“动”三者之关系,尤以“松”为先,松则顺,顺则动,动则通。

3、对抗牵引下后扳拔伸法是治疗腰突症的关键手法

对抗牵引下后扳拔伸法是对抗牵引、后扳、拔伸的复合手法,通过对抗牵引以松解痉挛或紧张的腰部肌肉、韧带,拉宽椎间隙和椎间小关节间隙,然后通过后扳拔伸以整复错位的腰椎小关节,解除滑膜嵌顿;同时轻微改变上、下椎体各相邻部位间的位置,改变神经根与其他组织的位置关系,以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受压,是治疗腰突症的关键手法。

操作方法:

患者双手紧握床沿,一助手站立于患者健侧上端,双手掌托住患者双腋下,作向前拉势,以固定患者上半身。另一助手站立于床另一端,双手分别握住患侧踝部,作向后拉势。上、下方同时作对抗用力,持续牵引1min。医者立于患者患侧,以一手大拇指指腹为附着点,按压棘旁压痛点或其小关节错位的棘突旁,并用力向健侧顶推;另一手的前臂环抱健侧下肢,使膝部附着于施术者之肘内侧,并向后上方徐徐牵引,同时缓缓用力向后上方扳动,至患者耐受为限,再向后上方稍用力突然扳动。此时术者大拇指下和患者腰部同时感到“咯吱”一声,以示达到目的。

对抗牵引下后扳拔法是一种力量较大,应用范围广泛的独特手法。临床适用于因腰部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病变所引起的疾患,包括腰部急、慢性损伤、腰椎退行性脊椎炎、腰突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施以腰部的对抗牵引力当适宜。过大则易伤正常肌筋,增加患者痛苦,过小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其用力大小及方式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型、体质和病程而定。一般来说,年轻体健者,牵引力宜大。年老体虚者,用力宜小;男性患者,牵引力大;女性患者,用力宜小。体壮肥胖者,牵引力大,体形瘦小者,用力宜小些;病程短者,牵引力宜大些,病程长者,牵引力量应逐渐加大,最后牵引力可稍大。总之,牵引力量的大小应掌握患者能忍受为佳,以达到拉宽椎间隙为度。

温馨提示:

了解更多详情,请si 信 wo 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