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感到春暖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

乌台诗案,苏轼九死一生,被贬到黄州以后,苏轼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初到黄州时,苏轼内心跌落到低谷,生活也困顿不堪,但苏轼本就有乐天派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在黄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不仅爱上了黄州地区的自然风物,也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前往岐亭拜访自己的好友陈慥,苏轼的一群朋友相送,包括潘大临、古耕道、郭遘[gòu]等人,众友人将其远送至女王城东禅院,苏轼遂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七律诗。转眼一年过去了,恰好又是正月二十,苏轼又和潘大临、郭遘出城踏春,再次来到女王城,想起去年的往事,苏轼写下了这首《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感到春暖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1)

此诗并非苏轼的名篇,但是其中两句,却无疑是千古名句,很多人都曾听过,也会背诵,那便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那么,这首诗苏轼到底想说明什么?人们又为什么对这两句诗能够产生共鸣呢?我们先来看下全诗。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题注:1)“潘郭二生”是苏轼在黄州时的朋友潘大临和郭遘,潘大临有个断句非常著名,叫作“满城风雨近重阳”,此句还有个本事很有趣,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读读;2)“女王城”为黄州州治东十五里的永安城,俗称女王城;3)“和[hè]前韵”指依照之前诗的韵脚作诗;4)这个题目略长,如果加个标点似乎更好理解一点,为“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小注:1)酽[yàn],指很浓的液汁。

苏轼感到春暖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2)

起句引入此次踏春的前后因由,“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正月二十日时,春意尚未浓重,所以身在城中的人们,是感受不到春风的,因此苏轼形象地表示,东风还不愿意吹进东门里,所以诗人才和朋友们相约到郊外踏春,而且此次踏春,与去年类似,还是同样的朋友,还是同样的地方。

接着两句新颖奇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东坡不写踏春所见之景,反而宕开一笔,直出警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句一出,此诗境界立马高出一个境界。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后,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和成熟,所以他的感慨也变得深沉而富有哲理。人如候鸟,根据季节南来北往,从不懈怠失信,然而,今年之候鸟却不同于去年,世界万物瞬息而变,一切犹如春梦一般,不留下任何痕迹。

苏轼感到春暖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3)

人如候鸟,是东坡在一语双关,既是描述今年“还寻去岁村”的事实,亦是表现人生寒来暑往的奔波,但总要归于一处,可人不同于候鸟的,是人生更加复杂,思绪、经历、往事、现实,一切一切都让人应接不暇,但是,经过若干时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往事,就会发现往事如梦一般不可摸捉,既然如此,那么现在所经历的,不也是大梦一场吗?你在世界上存在的痕迹是什么?“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飞鸿踏雪尚有一丝印记留下,而此刻的东坡,更进一步说“事如春梦了无痕”,无痕无际,不生不灭,什么宦海浮沉,什么功名富贵,都是虚的,旷达超脱之情,自然不言而喻了。我总觉得,倘若人体会到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七字,人生就会幸福许多,烦恼就会减少很多。

所以,这看似游离于全诗之外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一联,实则才是全诗的关键,也是东坡游春之乐的心得,也才有了下面超然旷达的举动。东坡说“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暖的野老苍颜,此次的踏春,相信不用多说,读者就已经感受到了有多么惬意和美好。苏轼在黄州,经常与农夫野老洽谈交流,与他们一同劳动一同吃饭,毫无文化名人的架子,苏轼对这些是真的太爱了!

苏轼感到春暖的诗句(事如春梦了无痕)(4)

山水之乐,朋友之情,野老之朴,完全可以扫除一切烦心往事,甚至连黄州之贬也变得冲淡多了,因此苏轼在最后说“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言下之意,苏轼是说,在这里,已经和朋友们定下了每年的游春之会,所有关心我的故人朋友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所担忧,也不必牵挂朝廷是否召我回京了。

从乌台诗案到黄州之行,对苏轼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学者都说,黄州之后的苏轼,才是真正成熟的苏轼,更是文化上成熟的苏轼,从他这段时期的诗文中,我们也能察觉到这一变化。因此苏轼讲“故人不用赋招魂”,那其实不是发牢骚的反话,而是实实在在苏轼内心的呼声,更是他成熟之后,荣辱不惊的淡然与阔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