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群芳谱》: “ 暑期之此尚未极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而至、暑热未极、炎热清凉、浓夏之姿。

烈日暴雨、浮瓜沉李、蝉鸣苦夏、蟋蟀居宇。

明日小暑,也称六月节,是夏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意味着盛夏的开始,也拉开了三伏的序幕。

自小暑后期,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将如约登场:夏日乐章高亢低婉、激烈幽静,精彩轮番迭起。

熏风至,苦夏长,远树蝉声,鹰击长空。热情恣意、酣畅淋漓的生命力在此时交汇碰撞,展示着盛夏无尽的华彩和辉光。

与植物夏长不同,小暑虽未及最热,但仍需深居退藏,韬光养晦,退隐守心,避世之锋芒——这是小暑教会我们的生存要义,也是其背后隐含的无穷智慧。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2)

小暑小热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3)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盛夏时光,入伏序曲

暑日到来,伏天将至,雷暴增多,大雨频繁。烈日和暴雨预示着盛夏的到来,对人来说是一种考验,某种程度上也是煎熬。

暴雨之后通常有烈日炙烤,将地面的水分蒸腾起来,成为一个蒸笼,身在其中,苦不堪言——所以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4)

“暑”字源

“暑”字,上为“日”,盛夏骄阳,下为“者”,是煮的初文,表示蒸煮时的热气。

日表炎热,上下二日,烧烤 蒸煮的双重夏日模式从此开启,用来反映季夏六月,非常贴合。

人们都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农历六月,阴气四出,云如车盖、大雨时行,阴阳二相争。

此时阴气渐长,甚于阳气,所以应深居退藏,遁隐等待,就如《闲情偶寄》的作者文学戏剧家李渔说的那样,应夏藏,闭门谢客。

此时应安顿身心,遁心后藏,避而隐之,才能不被炎热湿气所侵害。

就像身处躁动的时代,唯有不被外界频繁的信息所影响,不为诸多的诱惑而迷失,也不因一时的困境而放弃,守护好内心的力量,才有机会实现理想,发挥所长,这和小暑的卦象不谋而合。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5)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6)

小暑的智慧——系遁之厉,不远不近

小暑时,天气潮湿闷热,动物和人都要避其锋芒——蟋蟀居宇,鹰向高空,都是为了寻求清凉,而人也需要避开暑气,投射到我们的社会,则如同小暑卦象。

小暑对应的是遁卦,下艮(山)上乾(天),意为天下有山,是一种隐退避让的状态。

山在下,天在上,山不断向上,逼近天空,山进天退——但无论山有多高,天始终在山之上。

此卦象征着阴长阳消,小人得势,君子隐退。对于君子,此时时势不利,需要明哲保身,韬光养晦。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

遁卦

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以退为进不仅是一种生存之道,更是一种持久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注意这里只是暂时的隐遁,而不是消极避世,是一种认清现实,在特殊情况下的生存方式,远离“小人”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以免无妄之灾。

《大象》中言:“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当小人得势时,君子不能强硬对抗,而是要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保持距离且收敛自身,谦逊和善,韬光养晦,待时而动。

勿忘初心,谨守自身,伺机而动,终获智慧,与更好的自己与光明的未来相遇。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8)

暑气尚小,浓夏已至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9)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小暑之美,盛夏清凉

小暑之时,暑气尚小,浓夏悄然而至。

炎炎午后,熏风阵阵,荷叶漫卷,翠色裙摆,映日荷花收起娇颜,轻轻闭合,藏于叶片之下,静静地感受溽热中的清凉。

满树的蝉拼命地叫着,仿佛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将一整个夏天的歌全部唱完,如果没有它们的聒噪,夏日该有多么的幽寂与单调。

盛夏的光影攀着窗台,爬过滚烫的地面,藏在树荫处偷偷纳凉。

等到傍晚的云灼烧天空,炼成赤红鎏金的诗句,星辰爬上蓝紫的天幕,守护着不会黑去的夜空,那是属于盛夏的轻缓悠长的歌声。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0)

小暑之美,盛夏清凉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1)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小暑诗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元稹笔下的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熏风拂面,才觉小暑,竹林萧萧迎落雨,山色幽暗已闻雷,开窗见雾霭,阶庭映绿苔,深青映浅青,炎夏逐风来。

孟浩然的夏日怀思——“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山光西落、池月东上、散发乘凉、开轩闲卧,荷风送香、竹露清响,欲取鸣琴,恨无知音,感怀故人,梦中相见。

庞铸的宅家生活——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暑热袭来,不足为惧,宅家午睡,晚来散步,鸟语竹阴、雨打荷叶,乐趣几多,喜得盛夏。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2)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3)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小暑食,养生日

小暑时节,浮瓜沉李,许多人喜爱生鲜冷凉的食物,但一定要注意适度,尤其冰镇饮品与冰镇水果。

农历六月,《黄帝内经》中提到——此月“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此时需要注意寒气对身体的影响,关键在于调养脾胃,养心护肾,同时需要祛除邪湿。

此时人们流汗较多、消耗极大,容易疲惫口苦、胸闷腹胀,所以需要清热防暑,故而开胃消食、止渴生津的藕就在诸多食物中脱颖而出。

它不但可以清热凉血、安神助眠,而且炖汤、清炒、凉拌皆宜,成为夏食佳品。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4)

小暑食藕

同时,西瓜也是人们很多人的挚爱,自带主角光环——甚至很多人说夏天的命是西瓜给的。

除了西瓜,桃子性味平和、养阴生津还能润肠降燥,对于脾胃更加友好,也更适合这一时节。

当然南方此时也有“食新”的习俗,吃新米尝新酒,北方则选择在头伏吃饺子,还有晒被晒衣等的习俗。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5)

小暑——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炎夏恍惚,总忆旧事,蒲扇轻摇,日子悠长,但除了美好之外,还有那些不能言说的痛楚和极其沉重的历史,和那些不该被忘却的记忆。

打开历史的笔记,上面那一段焦黄的记忆,就如同眼泪溅落旧纸,成了昏黄的月亮,映照和那一段尘封的往事。

1937年7月7日,正值小暑,九州似被煎烤,从此生灵涂炭,家国不再。

噩梦从燕山八景的卢沟晓月开始,所有人被包裹在混沌之中,挣扎,苦痛,华夏的美好被战火灼烧殆尽,哀痛之下,有一群奋起反击的人,同仇敌忾,浴血坚持。

民族之殇,长歌当泣,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后人的幸福,在哀伤之外让人为之震撼和感怀!

国泰民安,山河无恙,是他们无声且无尽的吟唱,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一个民族延续了生命,在我们看似平淡的生活之后,有太多的被忽略和淡去的背负和牺牲。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6)

小暑的纪念

默默纪念,好好珍惜,烈日晴空,暴雨艳阳,感受他们未及感受的幸福,满怀他们无限的憧憬和热望,认真地活下去。

愿大家小暑安康,不辜负每一天,任重道远,活出属于自己的意义!

#小暑##七七事变##夏#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麻烦支持 关注 点赞 评论,非常感谢!

无尘和你一起找寻文化背后的小确幸,在古典文化世界里体味美好,在琐碎生活中捡拾点滴的温暖!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字为原创,特此声明。

三伏空岩薄暮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