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儒学注重道德修炼)
#中国文化#道德和法制的平衡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今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法律是道德的基础,而道德则是法制的高标准。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两者是相互依存、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旦道德和法律失衡,那么社会就会出现问题。
就比如人们一味地追求道德要求,而忽视了最基础的法制,这时候的道德标准基本上也就会失去衡量的价值,道德不再会成为道德,而是一种枷锁。失去了法制约束的道德,就会成为他人的工具。而这个问题恰恰正是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
中国古代长期是由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所支配的。儒家哲学在《礼记·大学》中提出了一个个人的追求,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面的修身,并不是指文化知识,而是书本中的道德修炼。如果失德就等于失去了治理天下的本钱。这是儒家重视德行修炼的一个方面。
另外对于帝王的德行,儒家也是非常看重的。古人的科学文化是有限的。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古人并不能很清楚地指向这种不可控的灾难。而是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指向了帝王的失德。也只有帝王的失德才会天怒人怨。所以在古人的观念里,德不止是最高标准,也是最低标准。
儒家的这种理念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是礼仪还是个人道德的修炼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我们面对西方文明的时候,这种传统美德可以让中国人显得更加儒雅,更加具有操守和素养。我们对外输出文化的时候,也是这种高于法律基准的道德更占优势。
只不过这种一味地追求道德的哲学理念是一定会陷入误区的,也就是开头说的那样。当拥有话语权的人掌握了道德的至高点以后,一切道德都会变得不道德。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北宋皇室的女子被金国绑走,南宋开始就注重了女子的贞洁问题,守寡现象开始增多,改嫁就成了不道德的事情。古时候改换门庭的将领有很多,忠臣不事二主、三姓家奴、树挪死人挪活、良禽择木而栖等等都是描绘这种事情的,而期间的是非对错则还是看不同时期的道德标准。
也就是这样的道德标准不断地被人扭曲着,山东曲阜的衍圣公才可以恣意搜刮民脂民膏,并且不断地投降。东林党才可以胡作非为,党同伐异。这就是单一以道德作为衡量标准的缺陷。
我们如今会利用最基础的法律,利用程序正义来确保道德在最底层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道德服务的。法制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如同道德的修炼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