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二十九反第一次大)

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想最终渔翁得利,交战双方为了拉拢他,都开出了优厚的价码,尤其是蒋介石,为了让张学良出兵,给足了张面子(任命他为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当然总司令是他蒋介石)和里子(前后给张700万元,又筹集1000万元公债给他)。

1930年9月18日(看看张学良挑的这个日子,一年之后的今天不知道他作何感想,今日出兵的魄力跑哪去了,不敢放一枪一弹,任由日寇践踏中国领土),眼看时机成熟,张学良命东北军入关,中原大战的天平彻底倾向蒋介石。

随着中原大战接近尾声,蒋介石没有丝毫的喘息,他立刻任命国民党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共调集11个师,共计10万人,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兵分几路,同时向“中央苏区”杀奔而来,想把红军主力彻底围歼在此。

为什么蒋介石如此着急,那是因为到1930年,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开辟了大大小小十多块根据地,红军主力和游击队已发展到十余万人。尤其是在中原大战时,各地红军主动出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占据了不少地盘,使赣南、湘赣和湘鄂赣等苏区连成一片,以赣南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形成,你说老蒋能不急吗。

面对如此严峻的“围剿”态势,红军内部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激进型,想按照中央立三路线,主动攻打九江、南昌等大城市,扩大中国革命影响的同时,还能围魏救赵,迫使敌人回援,从而放弃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第二种是消极悲观型,一听说是十万重兵压境,还有飞机大炮,就主张转移,撤出根据地,也就是变相地逃跑。

面对上述两种路线,毛泽东都持反对态度,他向大家分析了眼下的时局,认为其一,现在不适合进攻大城市,红军在没有重武器的支援下很难攻克坚城,而且那样容易暴露红军主力,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

其二,更不能被敌人吓破胆,逃离根据地,红一方面军主力现在也有大约三万人,目标很大,如果撤离根据地,到陌生的地方,不但得不到补给,还易被敌人发现,陷入被动。

因此,我们现在面对相对强大的敌人,应该暂避其锋芒,他建议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和“中间突破”的战术,向苏区中部逐次转移,充分调动敌人,在熟悉的根据地,在运动中寻找机会,集中优势兵力,伺机歼敌,各个击破。

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做出了反“围剿”一系列措施。

首先,扩大兵源,鼓励青壮年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组织妇女、老人、儿童担负后勤工作,根据地全民皆兵。

其次,动员群众坚壁清野,把粮食埋起来,让敌人找不到吃的。

再次,千方百计给部队筹措给养,为长期应敌做好准备。

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2月1日,红一方面军以红十二军分散在东固、龙冈等地区活动,以迷惑敌人;主力秘密转移到苏区中部小布、洛口等地隐蔽,等待时机。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仍在东固,于是各路敌军向东固地区发动总攻。

19日红军小股部队引诱公秉藩师进占东固,并大挖战壕,做出打硬仗的准备,公秉藩师也巩固阵地,但是红军当晚便悄悄地撤走了。接着20日把张辉瓒的第十八师也诱骗到此处,张辉瓒的扫雷兵发现大雾中有哨兵,便以为是红军,就开枪了,而公秉藩师以为遭到红军袭击,立刻反击,双方在雾中混战,几小时后浓雾慢慢散去,双方这才发现,死者身上穿的是国军衣服,双方如梦初醒,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起来了。张辉瓒气急败坏,不与公秉藩见面,于是公秉藩也恼羞成怒,率部离开龙岗阵地,躲得张辉瓒远远的。张辉瓒为了出这口恶气,他就宣布此地已全部赤化,派属下疯狂地将所有房屋烧毁,青壮年男子全部杀光,总共屠杀一千余人。

随后,敌第八、五十、第六十等五个师也分别进占草台岗、招携、万安等地。敌军由于找不到红军主力,又因红军小部队和苏区地方武装的袭扰、阻击,后方运输阻断,补给困难,只得暂停进攻。

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二十九反第一次大)(1)

1930年12月25日,为了鼓舞根据地军民的士气,红一方面军总部在小布召开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亲笔写了一幅对联挂在会场,

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

一副对联生动阐述了反“围剿”的战略战术思想,会上,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敌必败、我必胜的各种条件,大家群情激奋,表示要和敌人决一死战。

集结在黄陂小布根据地中心区的部队有:

第一军团第四军(军长林彪、政委罗荣桓)、第三军(军长黄公略、政委蔡会文)、第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第三军团第五军(军长邓萍、政委张纯青)、第八军(军长何长工、政委袁国平),共3万多人。

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二十九反第一次大)(2)

12月24日,红军在黄陂得知驻源头的第五十师准备向小布前进,即决定在小布设下埋伏。25日,部队在小布等了一天,敌人并没有来,当晚,便撤回黄陂宿营。27日,部队又在小布等了一天,敌人还是没有来,当晚,又回原处宿营。

因为敌人已获悉红军在小布设伏的情报,故始终未脱离源头阵地。然而第十八师的张辉瓒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他留一个旅驻守东固,亲率师部和和两个旅共9000余人向龙岗推进,他的孤军冒进为红军赢得了战机。

俗话说得好,柿子要找软的捏,但是张辉瓒可不是什么软柿子,相反他还是一个硬核桃。他本人早年就读多所军校,还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参加过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作风强悍,为人更是心狠手辣,绰号“张屠夫”,在此次“围剿”的各路敌军中,兵强马壮,装备精良,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但是常言道“骄兵必败”。

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二十九反第一次大)(3)

张辉瓒

红军以小股部队和游击队牵制其他几路敌军,主力兵分两路秘密西进。红3军向敌人右侧挺进,红12军向敌人左侧挺进,于30日凌晨到达指定地点,敌之正面红军占据高地进行阻击,主力从敌后包抄。

9点左右,敌遭到红3军第七师居高临下的痛击,张辉瓒误认为是红军的小股部队,遂命令部队猛冲红军阵地,都被打了回来,张自持兵力和武器占优,率4个团向红军多路进攻,战斗十分激烈,随后,几路红军陆续投入了战斗,并切断了张辉瓒师的退路和增援,其他国民党军也被阻挡在各地。战至下午4点钟,完成了对张辉瓒师的合围,即刻对敌发起总攻,张辉瓒彻底慌了,命令部队冒死突围,但是徒劳无功,敌人完全奔溃了,战斗到18点左右, 红军全歼张辉瓒的18师师部和两个旅。

张辉瓒不愧是军校高材生,一看大势已去,便采取了第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换上了一件普通士兵上衣,还没来不及换裤子,就听到红军战士已冲到指挥所,他迅速从帐篷一角钻了出去,孤身一人向万功山爬去。没爬多久,就听见山顶上传来枪声,山脚下也隐约看到红军开始搜山,张辉瓒惊慌失措,情急之下发现一棵大树下有个土坑,他便慌不择路爬进土坑,将边上的杂草盖在身上。心念“阿弥陀佛,上帝保佑”,希望能躲过这一劫。

当红军战士经过这棵大树时,一个细心的小战士发现土坑边的草像被人刚刚扒过,便上前用枪一挑,张辉瓒吓得一缩脖,这下彻底漏了马脚。

“缴枪不杀”红军战士厉声喝道。

“长官饶命,我投降,我是小兵。”张辉瓒颤抖地撒谎道。

但是他没来得及换的军官裤子出卖了他。

其他几路敌军听说十八师被全歼,师长张辉瓒活捉,顿时闻风丧胆,马上收缩部队,准备跑路。

第50师谭道源部于1931年1月2日退往东韶。虽然红军也很疲惫,但是毛泽东鼓励大家现在到了“敌退我追”的时候了,我们要痛打落水狗,于是红军不顾辛苦,分三路追击敌人。3日两路红军经过急行军终于在东韶赶上了敌军,马上向敌军发起攻击,激战到下午3点,敌人坚持不住了,被红军突破了防线,仓皇溃败。由于另一路红军未能到达指定地点,敌人得以出逃,红军再次追击,此战歼敌谭道源师一个旅,其他各路敌军闻讯后争先恐后逃离根据地,生怕再被包了饺子。

至此,红军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大“围剿”,战后毛泽东兴奋地写下了:

鱼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1931年春,38岁)

(值此中秋佳节,祝大家中秋愉快,阖家欢乐!

同时向辛勤的园丁们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