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大英雄指的是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如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遥想当年大英雄指的是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遥想当年大英雄指的是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遥想当年大英雄指的是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中的“英雄”指的是孙权。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孙权从小跟随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南征北战,见识广博。他喜欢读书,博学多才,同时还有不俗的武艺,可谓文武双全。此 外,孙权还有一种令人欣赏的品质,即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

孙权喜欢喝酒,而且有几次因为喝酒差点误了大事。孙权建立吴国后,就大设宴席,犒赏三军,封赏群臣。宴席中,能与群臣同乐,又有美酒佳肴,美人歌舞,孙权特别高兴。在宴会将要结束时,孙权走下坐榻,决定与群臣行酒。

能与大王同饮,众人都很高兴。但是当孙权走到都尉虞翻面前时,虞翻却假装喝醉了,躺在地上,根本不理会孙权的到来。孙权此时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醉了,于是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 位。可是当孙权回到座位后,虞翻一下子从地上爬起,若无其事地重新坐下。

受到臣子的怠慢,孙权立刻大怒,他拔起宝剑,冲上去就要斩杀虞翻。群臣大惊失色,吓得纷纷躲开。只有大司农刘基挺身而出,一把抱住了孙权。

刘基一边抱住孙权,一边劝说道:“大王不要冲动!在醉酒的时候杀掉身边的贤能人才,这是不妥的。即使虞翻真的冒犯了大王,天下的人又如何知道?大王勤政爱民,礼贤下士,才能让人才争相前来,成就了今日的吴国。大王千万不能因为酒后的一时冲动而坏了自己的好名声啊!”

孙权此时正在气头上,反驳道:“曹操当年能杀孔融,我现在为何不能杀虞翻?”刘基又劝道:“大王糊涂,曹操是奸佞之徒。他乱杀贤臣, 狂妄自大,天下的人都反对他。而您宽厚大度,施行仁政,可与史上的尧舜相比,怎么能和曹操这种人相提并论呢?”

听了刘基的话,孙权渐渐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觉得确实有道理,于是他便不再追究虞翻的过错。然后他又对侍卫说:“从今天开始,以后凡是我酒后说要杀人,你们切莫当真,千万别错杀了贤人。”古今英雄无数,辛弃疾首先想到了孙权,足见孙权在辛弃疾心中的地位。当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南宋正处在抗金北伐的关键时期,辛弃疾当然希望能伐金成功,夺回失地。但当时朝廷的冒进政策让辛弃疾很担心,上书希望朝廷在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样才有胜算,可是朝廷并不重视他的谏言。

这时辛弃疾又想到另一个英雄人物——宋武帝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就是刘裕的小名。

刘裕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很有谋略,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智取。与当时宋廷采取的冒进做法不同,刘裕在北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刘裕北伐时,在黄河北岸与北魏发生了冲突。当时,刘裕隔着河岸看着魏军便心生一计。他叫人传令,让一个将军带着七百人到达黄河北岸,沿着北岸摆开一个半圆形的军阵,中间鼓出, 两边靠着河岸,再运送一辆兵车插上羽毛在中间指挥。由于这个阵型像个弯弯的月亮,所以名为“却月阵”。

魏军看到这奇怪的阵势很纳闷,但也不敢轻举妄动。之后刘裕军中就有人站在战车上,军士手持白毛,一声令下,忽然两侧就出现了两千多名士兵,同时还出现了一百张大弓。魏军看到这里,顿时哈哈大笑,感到根本没什么可怕之处。于是,三万骑兵快速越过河水,向刘裕的军队冲来。

这时刘裕的军队经过授意,也动了起来,只见一百张大弓射出的并非寻常箭矢,而是一根根又大又锋利的长矛。一百张大 弓,每把配有十把长矛,共一千张长矛向着敌人的军队狠狠射 去。这些长矛的威力之大远远超出魏军的预料,一把矛就能射杀魏军三四人。

长矛扑面而来,魏军的三万军马还没开打就损失了几千人。见到如此场面,魏军吓得转头就跑,刘裕乘胜追击,打得魏军溃散奔逃。

辛弃疾借孙权和刘裕的故事,表明自己希望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但当朝统治者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这不禁令壮志难酬的他感慨万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