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 红楼梦里的诗词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写了一首《秋窗风雨夕》,如诗题中所说,它作于一个秋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黛玉作诗)
缘起当天下午,黛玉和宝钗认认真真的交了交心,这是黛玉打从心底里认可宝钗之后,最认真的一次心灵交流,因为黛玉先丧母又丧父,中间又没有兄弟姐妹,她太渴望有一个“亲人”来“管管”自己,说一说只有亲人才要以说的话,或者有个知心朋友谈一谈埋在心底里的小女儿心事。
她说自己的病,讲自己的心情,讲自己对当下处境的认知,讲自己的苦闷,这是黛玉的真心吐露。当然,她也换来了宝钗的宝钗的贴心回应,宝钗甚至承诺她:“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宝钗与黛玉)
这话很诚恳,也很暖人,黛玉于是很认真地,打心底里认下了这个姐姐,否则以她“喜散不喜聚”的个性,她断不会要求宝钗“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这对于黛玉,实在是走心的嘱咐,或许黛玉有一肚子憋在心底里的话要倾诉,而宝钗,是此时最合适的人吧,而且,晚上,也更适合交心吧。
注意,宝钗答应了。
但是,“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下雨了,天也晚了,黛玉想着宝钗自然是不会来了,于是看书,偏拿起的书是《乐府杂稿》,其中又恰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又是秋天,又是闺中,恰自己远在故乡之外,恰宝钗也不能来,恰又是风雨之夜……于是她“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
(悲愁的黛玉)
题解及原诗这首诗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名正好成对儿,而且是反其意而对。春、江、花、月、夜是五个名词实字,秋、窗、风、雨、夕也是五个名词实字,所不同的是《春江花月夜》让人联想到温馨、和谐、恬静与舒适,而《秋窗风雨夕》却让人联想到凄凉、肃杀、喧嚣、惆怅。归根结底,不同的事物必然带给人不同的思想感受,不然,宋玉也不会在《九辩》里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张若虚的夜晚有花有月,调子是亮色的,温暖的;林黛玉的夜晚却只是有风有雨,调子是灰暗的,凄凉的。
(《春江花月夜》的调子)
显然,这首诗是黛玉在秋夜里“闷制”出来的:举世无亲让她苦闷,宝钗不来让她郁闷,风雨交加让他烦闷,夜间无人让她憋闷,于是,一首遣闷吐心之诗流出笔下: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全诗只有七言二十句,却用了十五个“秋”,南宋词人吴文英有一阙《唐多令》,开篇就是:“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如果不是极端的苦闷,如果不是极端的愁惨,何以能让黛玉写了这么多的“秋”在同一首短诗里。
(黛玉)
赏析“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花已残,秋草枯黄,在这漫长的秋夜里,只有一盏孤单的秋灯,悄无声息地亮着,如孤单的自己;如此的境况,我已经分明感到来窗之外,秋意无尽,偏偏又起了秋风来了秋雨,焉能不倍感凄凉。
黛玉是肺病,中医说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胃,秋养肺,冬养肾。秋天正是她最难熬的日子,宝钗似乎是知心——她当然也知道宝钗是竞争对手——但暂时,她人生的苦闷要大于爱情的纠结,宝钗至少是可以解一时苦闷的知心之人,偏偏又被这恼人的秋风秋雨阻隔了,黛玉的苦闷是自然而生的。
(病重的黛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风更大了,雨更急了,风雨敲碎了竹梢蕉叶的秋绿之梦,也敲醒了窗前之人,她不忍看不忍听,但又无法安然入睡,只得手持秋灯,移向屏后,那里无雨声,那里也无秋风。
黛玉是坐卧不安的,她不能安坐窗前,她只得在屋内来回走动,屋内又太暗,只能举灯而动,走到屏风之后,那里是安静的,那里是没有风雨摧迫的,尽管如此,移灯时,那摇动的烛火还是让蜡烛悄然流下“泪”来。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蜡烛终将成灰,烛泪终将流尽,接下来忍受煎熬的就是灯台,即将燃尽的烛不正是年命不永的自己,忍受烛火熬煎的灯台不正也是无依无靠的自己……
她禁不住悲从中来,但却无可奈何,因为无处躲藏。因为哪里不是秋天,何处没有风雨,谁家的院子能把秋风秋雨关在门外,谁家的窗子又能把风声雨声隔在窗外?这既是自我逃避的无力,又是无奈之下的自我开解。
(雨后的潇湘馆)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既然无处可躲无处可藏,那就钻到被窝里吧,那里总会温暖些吧。可是罗衾太薄,秋风太凉,院子里的更漏之声遥遥传来,夹着秋雨之声,雨似乎被这更漏之声催促得更急了。
这是整夜的秋雨啊,这是整夜的秋风!这是叫人无论如何也不得安枕的秋风啊,这是搅得人离愁倍增的秋雨。远离故乡的黛玉睡不着,她只能待在灯前,一边哭泣,一边听着这愁煞人的秋风秋雨。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凭窗望去,窗外的小院笼罩在一片雨后的烟雾里,似乎显得更加萧条,竹梢处的竹叶上还偶尔滴下几滴雨水,滴沥滴沥……不知过了多久,雨似乎小了,雨似乎停了,再看眼前打湿的窗纱,是雨吗?不是,那分明是我自己的泪水。
(竹叶挂雨)
尾声当然,命运并没有一直让黛玉愁惨下去(作者的节奏把控得真好),因为黛玉还有宝玉的爱情,当黛玉在愁惨之中刚写完这首无限悲愁的诗之后,宝玉就来了,他是冒着雨来的,来了就是一连串的慰问:“今儿好些?(第一问)吃了药没有?(第二问)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第三问)”,这还不放心,甚至还要“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才彻底放心。
接下来就是两人“渔翁渔婆”和“玻璃绣球灯”的典故。命运并没有拿走黛玉所有的东西,她有宝玉的爱情温暖,以对抗整夜的秋风秋雨的凄凉。
(渔翁渔婆)
宝钗安排人送来了燕窝和雪花洋糖,这很细心,很周到,但她到底没有来,她爽约了。
(【跟着布丁读红楼】之35,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