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都是怎样杀死猎物的(猛禽界渔夫)
我国南方水乡,最不缺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湖泊、江河了。而南方也曾流行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古老捕鱼方式——鸬鹚捕鱼。或许大家都学过《鸬鹚》这篇课文,回忆起来就是一个渔人、一个竹筏、几只鸬鹚,强烈的画面感油然而生。
鸬鹚,在民间被称为“鱼鹰(顾名思义,就是吃鱼的鹰)”。不过从严格鸟类分类学意义上,鸬鹚属于水鸟,而鹰为猛禽,它们俩属于“八辈子打不着的关系”。而真正的鱼鹰是一种被叫为“鹗[è]”的猛禽。对于很多鸟类爱好者来说,拍到鹗捕鱼的画面,是一个极为美妙的视觉享受。
真·鱼鹰,捕鱼从不回头看,堪称猛禽中的“渔夫”!
鹗,即鱼鹰(Pandion haliaetus),英文名osprey(prey为猛禽之意),属于鹗科鹗属唯一的一种鸟类。虽然是鹗属中的独苗,但鱼鹰并不是什么珍稀鸟类,其分布极为广泛,存在于南极洲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沿海、湖泊、内陆等地区均能看到它们的踪影,称得上是世界分布最广的掠食性鸟类之一。在我国东北为夏候鸟,南方为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或冬候鸟,伴水而居。
鱼鹰属于中型猛禽,鱼鹰雄鸟和雌鸟外表相似,体长51~64厘米,体重1000~1750克,翼展通常在1.5-1.8米之间。在外形上,鱼鹰的头至颈部为白色,下颈有一褐色斑环带,背部沙褐色、灰褐色而腹面白色。飞行时常常呈现“弓翼飞行”的M字型。尾巴短,很容易将它与其它鹰隼类猛禽区别开来。
鱼鹰是真正靠捕鱼为生的一种鹰。在所有捕鱼的猛禽中,鱼鹰可以说是最专业的,不仅指它的捕鱼技巧。而且它从来不吃鱼类以外的猎物(你可以说它单纯也好、挑食也罢),反正就只吃鱼,因此又被生物学家誉为猛禽中的“渔夫”。
神话里的“雕”,若出现,世上就会发生大战乱!
在《山海经》里记载:“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钦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大概意思是黄帝在钟山南面的瑶崖杀死了钦丕,而钦丕戾气不散,化做一只像雕的大鹗,白头红嘴、爪子像虎爪,背上有黑色斑纹,一出现世上就会有大战乱发生。
此外古人对鹗的神态极为欣赏,将眼光锐利的人形容为“鹗视”或者“鹗顾”。在《尔雅翼》卷十二雎鸠里提到:“雎鸠,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故诗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鹗,鸟之挚者;故曰[鸷]。”由此可知,以前吃鱼的雕在江东称为“鹗”。不过现代专家学者认为这个“雎鸠”除了是鱼鹰外,也可能是彩鹬、天鹅之类的说法。
世界上唯一能全身入水捕鱼的猛禽,经常左右爪来个“double kill”!
鱼鹰的拿手本领,就是俯冲入水伸爪捉鱼。它一般会先在空中巡弋搜寻,锁定目标后在适当时机鼓起双翼进行俯冲,将脚爪向前伸出斜插入水攫取猎物,捕鱼成功便会把猎物带至附近的大树上享用,若是失败则会契而不舍的尝试捕捉。由于它在水面抓鱼的画面相当精彩,为此吸引了一大批鸟类爱好者拍摄鱼鹰抓鱼的画面。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鱼鹰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全身冲入水中抓鱼的猛禽,可进入水面1米以下的水中进行追捕。之所以不怕湿身,得益于它们有两项使羽毛防水的利器:尾脂腺周边小管的细胞具有钙离子沉淀,而且尾骨腺能排出一种润滑羽毛的特殊分泌物,可令其在入水时,水不会打湿它的羽毛。
另外鱼鹰捕鱼技巧之高还有一个原因,它的爪子表面粗糙并且布满尖锐如刺的“刺鳞”,可增加抓鱼时爪面和光滑鱼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猎捕的成功率。同时外侧脚趾能向后反转,使四趾分成两组、前后各两个,抓鱼时如钳子一般。因此在很多拍到的画面里,鱼鹰抓到鱼后,很少能有鱼挣脱。而且双爪可以“双管齐下”,时不时来个“double kill”。
虽然鱼鹰捕鱼成功率高,但生性不好斗,战力在猛禽中不算突出,从而成了频被抢劫猎物的受害者。观察到的两大惯犯,一个是黑鸢,一个是大嘴乌鸦。这两种鸟经常在鱼鹰捕到鱼后对其骚扰,伺机掠夺鱼鹰爪上捕获的鱼,科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盗食寄生(Kleptoparasitism)”。
一夫一妻制,典型“男主外、女主内”的猛禽!
鱼鹰为一夫一妻制,求偶方式也别具一格。通常是雄鸟的爪子抓着一条鱼或者一根骨头,展现各种飞行技巧的同时发出一种激昂的叫声。而雌鸟会以嘹亮的叫声应和,在一番上下翻飞的嬉戏中,确认过眼神是它遇见对的鸟。
鱼鹰的繁殖期在我国南北方有差异,南方为2-5月,而北方为5-8月。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营巢,每窝产卵2-3枚。孵蛋时由雌雄合作分工,但育雏期间则由雄鸟主要负责巢中母子的食物供应,而雌鸟则负责顾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