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看天舟五号发射成功 天舟五号成功发射
11月12日10时0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随后仅用两小时,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便实现了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对接口的顺利对接。
天舟五号是中国空间站在太空形成“T”字构型后迎来的首位“访客”,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接货运飞船。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交会对接用时大幅缩短,创造了空间站阶段的交会对接最快记录,让人类航天器交会对接用时进入“2h”时代。
西安分院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配备的“千里眼”“顺风耳”“神经中枢”,确保天舟五号的交会太空之旅一帆风顺。
中继终端:天舟五号的“千里眼”“顺风耳”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装载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领域的货物共计约5吨,携带补加推进剂约1.4吨,将为神舟十五号乘组3人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和空间应用领域提供物资保障。
本次任务还搭载了3项试验载荷,充分利用货运飞船上行运力资源,支持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提高飞行任务综合效益。
此次成功发射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进入太空后,由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在第一时间开机。随后,中继终端与天链中继卫星实现“太空握手”,建立星间链路,从而搭建了从天舟五号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太空天路”。通过这条“太空天路”,可以说是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地面可以通过“太空天路”看到距离地球400公里外的景象,并且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
同时,地面测控人员将以天基测控体制为主,对天舟五号实施在轨飞行的测量控制。通过地面遥测遥控方式,对飞船姿态进行控制,并与地面建立通信联系,实现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远程驾驶”。
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启用后,可以同时实现对整个飞行器的通信测控,所建立的星间链路可以实时向地面传输交会对接画面等数据,为天舟五号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太空交会对接全程提供通信链路保障。
通过搭建“太空天路”实现对天舟五号的远程操控,听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不仅需要跨越近400公里,还必须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快速搭建完成,更要确保全程稳定运行,系统复杂性可想而知。通过中继终端建立的天基测控通信系统,将地面对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以及空间站的测控覆盖率提高至接近100%,确保天舟五号保持与地面的实时通信。
天线网络:天舟五号的“神经中枢”
为了完成此次“送货”服务,一次性找到“太空新家”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并完成对接,天舟五号就必须与地面建立联系,搭建各种指令及通信信号通道,在地面测控站准确引导下,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会面”。
西安分院为天舟五号研制的天线网络通过提供专门的测控与通信信号传输通道,为天舟五号与地面建立高速、畅通无阻的指挥和反馈信息通道,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天线网络是属于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中连接应答机和天线的关键产品,虽然是飞船上一个小型信号转发器,但也是实现信息传输的“神经中枢”。当天舟五号接收到地面的通信信号或测控指令信号时,天线网络会智能地将其进行分类、分通道传输到应答机。反之,也会把来自应答机不同通道的各类信号汇总后送往对地天线,通过天线发出后送达地面。在空间站任务中,“神经中枢”可是异常忙碌的。
在此次任务中,天舟五号将以天基测控为主实施在轨飞行控制,天线网络作为“神经中枢”,将主要完成飞船测控指令信号的上传和下达,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执行对接等在轨任务,需要确保各项操作指令实时准确,“神经中枢”的高可靠性将成为该任务的重要保障之一。
目前,天舟五号已经成功进入太空,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和天线网络全程护航,确保天舟五号“精准送货”。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王希曦(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