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1)

余德泉肖像。刘海珍画

【前言】

“大人先生”,也许是对余德泉的最好概括。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他们体物察情、宽容恕人,他们有德行学问,却没有失去善良、纯洁的心。在“大师”满天飞的今天,也唯有“大人先生”,能确切形容一位真正学者纵贯古今的学识高度、经世济用的情怀厚度。

余德泉,中国当代楹联泰斗、章草书法大家、中南大学教授、湖南文史馆馆员。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最精深领域,他是如雷贯耳的存在,尽管对普通大众而言,他的名字有些陌生。这也好理解,正如他所说:“真正的学者,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不慕虚名。”

他是“寂寞高手”,一辈子苦心孤诣,研究楹联、田野调查;40年间出版专著30余部,首次总结出“马蹄韵”等三大对联声律规则;首次将楹联学科引入高校殿堂,成为中国楹联学科奠基者;首次系统研究非汉语汉字对联特别是少数民族对联,填补研究空白;作为章草大家,集多种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著作于一身……

九月中上旬,因参与湖南省文史馆“培根铸魂,诗联天下”四川行报道,一路与先生对话,聆听其真知灼见、肺腑之言。话锋所至,众人皆共鸣: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传统文化的春天,铿锵而来。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2)

天不负人。己亥初春余德泉题

——传统文化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机。

红网:“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华传统文化,如迎来一个“嚆矢”时代,响箭齐发,先声不断。作为研究传统文化的大家,您如何看待这一时代现象。

余德泉:我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机。从五四运动开始,几十年来,传统文化长期被污名化、被打压,我心里一直盼望有位国家领导人能够出来给优秀传统文化正名。听到反复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十分高兴。我花了两年时间搜集的相关讲话,一万五千多字,我用毛笔写了四遍。为什么我情有独钟,为什么我大力搜集、书写他的东西,因为说出了我积压很久的心里话!我相信不断坚持,当文化效果呈现,大家就能体会、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文化。一个民族心中有文化,就什么都好办。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3)

谨严慎行。余德泉题

——读书与行路是求知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红网: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入互联网速读时代,网上学习日益风行,如何再次理解读书与行路的关系。

余德泉:读书与行路是求知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哪怕是网络时代,读书与行路都是少不了的。先贤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要“读万卷书”,也就是研究在前面。拿我们词赋创作说,先要将从古到今的诗词曲赋读好研究好,“行万里路”才能写得好。第二,“行万里路”的过程是“读万卷书”的求证过程,同时也是寻找生活来源的过程。创作灵感不能在书房里产生,创作需要实地考察。司马迁写《史记》、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型。

我的诗,绝大部分是在行万里路过程中,一边走一边感受一边创作。比如到日本,走一路写一路,5天写了30首樱花诗;到欧洲12天写了21首诗;到新疆5天写了22首诗。没有实地感受是写不出来的。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4)

赴新化大熊山采风,题山花。

——没有教育,传承就是一句空话。

红网:您首个将对联学纳入高等教育,诗词楹联对现代教育的作用在哪?为何引入四川叙永小学课堂,成效如何?能否普及?

余德泉:中国的对联两两相对 ,讲平仄,讲对仗,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与民俗相结合后,婚丧礼嫁,运用非常广泛。一种文体与民俗结合,就能家喻户晓,深入到每一角落。

可惜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传统文化被打压,甚至打掉了文化意识,造成“有文化而没文化意识”的怪现象。教育该怎么搞?第一,我们的后代不能断掉传统文化。要传承就要教育,如果不进行教育,传承就是一句空话。第二,中华文化必然要创新,但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感悟,创新也是空谈。

我的家乡叙永是四川省第一批1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多年前就有学校自发培养学生学诗词和对联,还把有兴趣的农民也组织起来上课。叙永不少学校都开了课程,因为有危机意识,不开课,传统文化就会断掉,要弘扬就是空话。在大家的努力下,叙永被评上“中国楹联文化县”,教育与传承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5)

欧洲之行,《新诗 宠马自叹》手迹。

——做学术就要坐冷板凳,要有求实精神。

红网:我们要崇尚怎样的学术精神,培养怎样的学术精英?

余德泉:我们的学术,从自然科学讲取得不少成果。从人文学科讲,取得成就小得多。文科缺乏坐冷板凳的精神,求实的精神。一个大学,即使中文系教师现在能写诗词楹联的也少得可怜。

社会浮躁病对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而真正的学术精神是求实精神,要下苦功夫,要坐冷板凳,才能受得起检验。坐冷板凳不一定有成就,不坐冷板凳绝对没有成就。

一个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讲究方法。我们不反对文化走向市场,但不允许文化垃圾走向市场。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6)

湖南文史馆馆员访叙永雪山关。

——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各族文化不可分离。

红网:近年来,您为何倾心于研究少数民族甚至越南的对联文化。

余德泉:20年前我发现少数民族对联,即用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对联。这引发我强烈兴趣。

我在大理发现白族用古白文写的对联,在丽江发现东巴文写的对联,在楚雄和毕节发现彝文写的对联,在西双版纳发现傣文写的对联,在百色发现古壮文写的对联,在越南发现越南文写的对联。

随着考察的深入,少数民族对联传人不断去世,我有紧迫感。少数民族对联是向汉族学习的结果,从中看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一统,各族文化不可分离;另外,越南文对联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可以看出越南在文化上同中国的联系。我的《中华对联通论》其中有一章专门谈东巴文、彝文、白语、越南文对联。

我深深感到:中华民族对联文化少不了少数民族板块,没有这块我们的文化不完整。这本书现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十本书之一,这一部分也得到肯定。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7)

和而不同 。戊戌腊月余德泉题

——汉字与书法是5000年文化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红网:电脑普及后,手写字效率低,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书法?书法的现代价值是什么。

余德泉:电脑比手写有优越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处理日常事务,但书法的传承不能因为电脑能处理日常事务而埋没。

中国汉字与书法是五千年文化能保存下来的根本原因。汉文化很强大,汉字是整个语言的跨方言记录,汉字保存了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而书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汉字,作为艺术欣赏,得到知识界追捧,带动了汉字的传播。所以书法对传播、传承汉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文化要传播,书法就不能丢。

大人先生余德泉(大人先生余德泉)(8)

中国当代楹联泰斗余德泉。

【后记】

很难相信,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的余德泉先生已到“杖朝之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岁月静好,安享晚年。而他偏不,恨不得一天掰成三天用。渴望已久的好时代来临,他要把传统文化特别是楹联梦传承下去,一口气收了90多位弟子,希望借这堆火种,打实湖南德泉国学书院的根基,播出火红的文化艺术世界。

22年前他曾写过一副对联:“一盏寒灯,几支秃笔;三杯淡酒,半枕黄粱。”60岁时再填一词《江城子﹒六十初度》:“孩提岁月忍煎熬,屋无茅,腹空号。励志晨昏,沟壑自为桥。不向邯郸寻梦枕,三场试,到京郊。 十年劫火在难逃。慰穷聊,借书抄。古帙新文,检读到今朝。荒拓山原寻路径,行万里,夜焚膏。”

一联一诗,深具中国文人的品格和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精神质地、思想标高,仰仗于大学者风范,是为“大人先生”。

余德泉还有三个宏大计划:建立一个个人艺术馆,建立一个章草艺术馆,建立一个中华对联博物馆。如此庞大工程,除了个人倾尽全力,恐怕更需政府和企业界的大力扶持。

“只要我的身体能做到……”他言之切切:“中国对联的系统就在这里,传统文化本来就是国家民族的东西,只要建得起来,我就要把它们留给国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