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心底的一片净地(他们种下云岭一片绿)
绿色
是云南发展的底色亮色
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全省各地涌现出众多“植绿”典型
他们奋勇当先
走进山林
各自开创出
一番精彩的“绿色”事业
在植树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来看
云岭植树人的故事
陆良“八老”:31年造林13万亩
过去的曲靖市
陆良县龙海乡
因喀斯特地貌的特性
光秃秃的山体上怪石嶙峋
土质石漠化严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八老”(资料图)。新华网发(曲靖市委宣传部 供图)
从1980年开始,龙海乡树搭棚村村民王小苗、王家德、王开和、王家寿、王家云、王德映、王云方、王长取在海拔2300米高的花木山上建起了7400亩的公益性生态林,护林31年,累计承包工程造林13.6万亩。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八老”(资料图)。新华网发(曲靖市委宣传部 供图)
植树造林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八位老人以护林守林为主。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轮流到山林里巡逻。
时至今日,仍有老人不时到花木山林场走一走,看一看。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西畴奋力战石漠 植树造林50万亩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
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地貌
占全县面积的75.4%
是全国石漠化程度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刘登荣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木者村么石谷炸响炸石造地第一炮的地方(2020年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上世纪90年代前的木者村么石谷,岩石连片,庄稼收成极少。1990年,么石谷炸响了勇斗顽石的第一炮。叮叮当当,炮声隆隆,全村男女老少鏖战105天,在顽石堆里干出了365亩“三保”台地。从此,苞谷、烤烟等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木者村甩掉了“口袋村”的帽子。
程墩儒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程家坡村500亩山豆根种植基地内(2020年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就在么石谷炸石造地的那一年,在蚌谷乡程家坡村,40岁的程墩儒和爱人扛着锄头扎进了石漠荒山,用10多年时间、磨平了20把锄头,把荒山全部种上了中药材和林果。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木者村么石谷炸响了“向石旮旯要土地”的第一炮,曾经的乱石堆,如今已是成片的三保台地(2020年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在西畴人不断苦干实干中,逐渐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多依坪村小组,连片猕猴桃种植基地(2020年11月19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就占了30平方公里,村民吃尽了石漠化的苦头。当地党委政府带领三光片区群众搬石造地,流转土地发展猕猴桃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5000余亩,种植猕猴桃2700亩。
曾经“高山秃头潭无水,田薄地廋半年粮”的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不仅山头披绿装,山脚也发展了620多亩林果(2020年11月20日摄)。新华网 罗春明 摄
在西畴大地,这样“改天换地”的例子不胜枚举。经过多年持续综合整治,截至2020年,西畴全县治理石漠化140平方公里,植树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5%提高到50.68%。
两代人接力守护善洲林场
杨善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51年,杨善洲参加工作,先后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保山地委书记等职,1988年,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回到家乡大亮山植树造林,造福百姓。
杨善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2载辛勤耕耘,杨善洲带着干部群众,植树造林5.6万亩,让大亮山披上绿装。2010年10月10日,83岁的杨善洲告别人世。为纪念老书记,大亮山林场此后更名为“善洲林场”。如今,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林木葱郁,溪流不断;施甸的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7.1%升至50.78%。
杨善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若将管护好、发展好杨善洲林场比作一场接力赛,周波便是杨善洲老书记的接棒者。
创业难、守业更难。周波正努力向着护林专家、林场管家、林业行家靠近。他的重点工作聚焦在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林场生态安全等方面,增修防火通道,为防火瞭望台新建水窖,购买森林防火摩托车和灭火设备,森林防火期他还带领职工深入林场周边各村寨,开展防火工作宣传,严格火源管控。
30年来,周波始终奋战在杨善洲林场这片土地上,将守护杨善洲精神融进了自己的生命里,潜心深耕一片林子一种精神。
张林波20余载让万亩荒山成森林
景洪市嘎洒镇的大黑山林场,曾经是杂草丛生的荒山。1993年,张林波带领当地村民承包这片约2万亩的荒山,开始垦荒种树。20多年时间里,林场累计完成人工种植14000多亩,先后植树400余万株。
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大黑山林场一景(2019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张林波(左一)和当地群众探讨下一步景洪市嘎洒镇的大黑山林场发展计划(2019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张林波(左)和林场工人一起查看景洪市嘎洒镇的大黑山林场中的植物(2019年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秦晴 摄
如今的大黑山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86.9%。荒山变美了,林场还为周边村寨的群众无偿提供杉木种苗,扶持群众造林3万余亩,同时指导村民发展林下产业。
金沙江边种柳人
纳西族汉子和朝明,是土生土长的丽江市石鼓人,本职工作是护林防火。2012年,他组织林业系统的党员在金沙江边试种了100多株柳苗,成活率还不错。次年,他开始号召党员干部、护林员、村民、学生等,在金沙江边大规模种植柳树,到2020年,他带领群众在江边种下10万余株柳苗,用一抹抹新绿,为长江上游防风固土、抵御洪水和生态环境保护“添砖加瓦”。
2020年4月21日,在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航拍的金沙江,江边柳林如同一条绿色的飘带。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据统计,截至2020年,金沙江流经玉龙县境内的巨甸镇、石鼓镇、龙蟠乡等9个乡镇,沿江一共种植有柳树310.8万棵,占地面积达11.66万亩。
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人和朝明和村民们在金沙江边种植柳树(2020年4月22日摄)。新华网 丁凝 摄
郁郁葱葱的柳林,不仅实现了老一辈种柳人保护良田的朴素愿望,也为“长江第一湾”增添了一抹美丽的绿色。
夏卫春:大山深处的守护者
夏卫春是昆明市海口林场的一名护林员,从事护林工作已经30多年。
2020年7月23日,夏卫春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林区巡查。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1990年,夏卫春毕业分配到海口林场山冲林区,驻守在防火第一线,负责所在区域的森林防火监测、预报工作。
2003年至今,夏卫春一直守护在中宝林区,开展巡山护林、宣传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消除火灾隐患等工作。中宝林区管护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区域位置复杂,他始终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020年7月24日,夏卫春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瞭望台查看林区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林区里很多树都是父亲那辈老护林员亲手种下的,作为一名林业职工后代,我要守护好这片林子才对得起父辈们的辛苦付出。”夏卫春说。
图为昆明市海口林场中宝林区及瞭望台(2020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通过几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海口林场实现了从森林覆盖率几乎为零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1.24%、林木绿化率高达81.89%的巨大转变。
来源:云南发布、梦想红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