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

一、起源与演变

“是”字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金文。字形多变,有的字形上面为“子”,下面为表示足的“止”;有的上面加了个点,为“日”,中间加了个表示手的“又”,下面为“止”;有的字形上面为“早”,下面为“止”。

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2)

小篆字形基本延续金文,笔画圆转,取纵式,字形基本为“早” “止”和“日” “正”。

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3)

隶书字形继承小篆,笔画平直,字形取横式。

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4)

楷书字形延续隶书,字形规整,更加笔画化。

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

二、含义

是,从日从正,会意。以日为正则曰是。《说文解字》:“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本义为正,不偏斜。引申为认定、断定、承认、接受时的一种状态;肯定的意思,是的,一定是,与“否”相对。

作名词时,表示:对、正确、实证、真理。如:《国语·楚语》:“王弗是。”《淮南子·脩务》:“立是废非。”;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事情。如:国是;姓氏。

作动词时,表示: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小明是中学生、爱因斯坦是德国人、《论语》的作者是孔子。表示存在的事实。如:浑身是胆、全身是泥。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马上去办。

作形容词时,表示:这。指示形容词。如:《兰亭叙》“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作代词时,表示: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作连词时,表示: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作助词时,表示: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成公十 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晋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唯利是图。”

汉字的由来三年级(汉字的起源与演变)(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