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

从我记事开始,上桌吃饭时家里都会炒几盘下饭菜,一人一碗米饭,好像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吃饭在我的认知世界,因为饮食习惯自然而然就会同大米联系在一起,而且是锁定的那种,只要是吃正餐,基本上就是指吃米饭;

我不知道其他省份的小伙伴是不是我这样的认知,但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同学、长辈、老师,甚至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小朋友,都是这样看待吃饭这件事情的,即使是在吃午饭、吃晚饭的时间,我们如果吃的是面条、水饺、或者其他食物,只要吃的不是米饭,我们的大脑都会固执的告示自己,我们今天没有吃饭,好像我们刚刚吃的那些面条、水饺等食物都是吃着好玩一般;

更加神奇的是,如果我们一连好多天的正餐吃的都是面条、水饺之类的,而没有吃米饭的话,说出来自己都会觉得自己好像很可怜一般,我有好多天都没有吃饭了,实际上,我们也是吃了很多食物的,而且肚子也一丁点都不饿,只不过,没有吃米饭而已;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同身受?

中国地大物博,南方吃大米,北方吃小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食,因为地域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饮食习惯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大米几乎占领了中国主食的半壁江山,甚至在北方地区,也有吃大米的习惯,中国人最早的主食就是白米饭吗?

先回答问题:最早的主食中并没有米,一开始的“五谷”是,麻、黍、稷、麦、菽,后来麻跳槽去了纺织业,“稻”上来补位,成了五谷之一。口味单调的大米,怎么就成了我们不可替代的主食了?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1)

一、大米的起源

拿猪肉来举例,如今的现代人都喜欢吃猪肉,野猪驯化之后,开始家养,经过种群的改良,当然也是人类的干预,野猪被驯化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良育种,我们的餐桌上就有了美味的猪肉,说的容易,但这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大米也遵循这个规律,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一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某位祖先无意中发现了野生稻,当年这种野生稻在那位祖先眼中,同杂草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不过,野生稻又是不一样的杂草,这种杂草的种子是可以吃的,野生稻就是现代水稻的原始形式,既然这种杂草的种子可以吃,这位祖先就开始尝试在自家后院种植,种植的过程中,发现了这种杂草的诸多优势,然后就是一传十,十传百,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大家为了能够吃饱,开始大面积种植野生稻,种的人多,也就有了更加聪明的人,逐渐驯化野生稻,驯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工培育改良品种,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不过这里不得不重点说说这种野生稻,所具备的同杂草不一样的特征:

1、产量大:一把稻穗至少可以收获十几粒种子,成片的种植,产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2、好养活:虽然农业种植受自然的影响太大,但野生稻相对其他农作物来说,风吹日晒对它的影响相对要小很多,自身生命力顽强;

3、可控性高:一般杂草成熟,种子就自动脱落,跑别处发芽了,但野生稻,成熟后的种子,也就是稻粒,不容易散落,方便收获。经过几代人的培育、优选,野生稻被驯化成人工栽培的水稻,结出的稻粒脱了壳,就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粮食,大米。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2)

二、大米什么时候就成了我们的主食

中国人最早的主食并不是米,而是黍和稷,黍稷是一对北方粮食兄弟,黍脱壳后叫黄米,个头较大,粘性高,适合用来酿酒,做糕点,前几年有个非常知名的纪录片,其中的一集,就介绍过一种黄面窝窝头,就是使用黄米制作的,也就是人类最早的主食:黍。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3)

稷,是人类最早栽种的谷物之一,谷粒富含淀粉,有多种颜色的,常见的有:黄、白、红、黑、紫的小米,这种谷物具有在耐寒、耐贫瘠、生长周期短等特性;

脱壳后叫小米,个头较小,颗粒感强,非常适合煮粥。由于它俩根系发达、皮实耐旱,在古代时,是北方地区的主食。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4)

而大米,在唐宋以前,上餐桌的频率并不算高,因为水稻喜欢湿热环境,长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地区,北方不太见得到,栽培技术有限,产量不高,魏晋南北朝,米饭都是属于贵族食物。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5)

此后几百年,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隋唐统一时,稻米才被广泛食用,成了南方人民的主食。而此时,北方餐桌已经被另一种主食小麦,所取代,大家这时极少使用黍和稷了。小麦虽然登场时间较晚,但由于它便于保存、磨成面粉后可塑性强,所以一经出现,就迅速取代黍稷,成了北方地区的主食。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6)

三、大米有什么不一样的特征,就成为了我们不可替代的主食?

北宋被金国所灭,迁都到了临安,也就是南宋,战争导致成千上万的中原百姓和官员像潮水一般向南逃亡,政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那时的中国是完完全全的农业社会,北方地区的水土、自然气候等都同南方完全不一样,与时俱进之后,北方的一些主食慢慢不再是主流,南方的优势突显,水稻种植也得到普及,吃大米也就成为主流;

除此之外,农作物种类增加,还引进来不少外来的瓜果蔬菜,这时候人们发现,虽然大米饭口味单调,但它却能够同各种菜肴进行搭配,食用的时候不断毫无违和感,还让吃饭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花样繁多;

当然,这也同水稻的自身优势有巨大的关联,打铁还需自身硬,同和别的食物相比,稻米实在是太过于优秀,就好似父母眼中隔壁家的孩子,各科的成绩都好,水稻:碳水高,管饱,耐贮存,脱壳后不易变质,经过技术改良,能实现大规模收成。

水稻自身的优势,加上不断引进的瓜果蔬菜,生产力的提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米就成为了我们不可替代的主食,当然这个还是有区域的,大多是在南方;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7)

说起水稻就不得不提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简单说说一些历史吧,明清时期水稻的亩产大约是几百公斤,1958年,我们国家的高产田也只有400公斤左右,而杂交水稻的亩产大约一千多公斤,已经是原来的好几倍,人类已经将野生稻完全改良成了适合人工种植的人工稻;

黍饭是什么米(麻黍稷麦菽与大米有什么区别)(8)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中国人最早的主食虽然不是白米饭,但是,口味单调的大米,因为它自身的优势,加上人工的改良育种,产量增加的同时,人类已经将野生稻完全改良成了适合人工种植的人工稻;

另外不得不说说中餐的这种烹饪方式,将大米蒸熟这件事情简直太伟大了,西方的烹饪方式,油煎、火烧、水煮、烘焙,温度太高,大米的颗粒很容易在这种烹饪的环境下烧焦煎糊;

我们尽量做到恰如合适、通过原创图文,在文字与图片之间为您分享一道道菜肴,它们美味、漂亮、营养,您要什么样的美食,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给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