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文辞富丽的诗文代表(南朝的形象工程)
文杨博 图/网络
《文选》,因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发起编纂的,又名《昭明文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先秦至梁800年间有代表性的诗文752篇,主要为诗歌、杂文、辞赋三大类。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如屈原、宋玉、杨雄、司马相如、曹植、王粲、嵇康、陆机、陶渊明、嵇康、潘岳、鲍照、谢灵运、谢朓、沈约等的诗文都有收录。经他入选的诗文,有很多就这么流传下来了,没入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都湮灭了。
那么,编书的目的何在?这要从他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的经历说起。
中国历史有一个规律,就是各个王朝一般都是第一二代突出武功,第三代至第五代突出文化。比如西汉,第一代的刘邦以武定天下,到第三、四代的文景时文化开始显现,到武帝时出现繁荣景象。唐代李渊、李世民主要靠武功,到李治、武则天时期文化开始发展,到唐玄宗的时候文化空前繁荣。梁也是一样,萧衍虽是第一代帝王,但是他在取代齐的政权时并未经历太大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算是平稳过渡,所以才能在第一代的时候折腾。
萧衍上台之后,大力提倡复兴儒学,推崇佛学,作为他的儿子,未来的继承人,自然要有所作为,而编纂《文选》即是为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弘扬大梁的主旋律,在道统上支持父亲的统治。《易》说:“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编选集就是要把符合要求的内容确定为经典,再通过广泛的传播,形成一套人人遵守价值观。
鉴于古代书籍全靠人工抄写、数量不多的客观实际,要想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作品,单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很显然,萧统是向萧衍汇报过的,而且得到了萧衍的大力支持,列入国家重点项目的。无论是后世的《太平御览》、《永乐大典》还是《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等,无不与一个强大的编书班底和强力的皇权支持有关。虽然是形象工程,但是若没有国家实力背书,想完成是无法想象的。
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修书来巩固自己太子的位子。书里编入什么篇目,不编入什么篇目,基本上都要太子说了算。通过这样的过程,确立了萧统在文坛和思想界的地位,在崇尚文华的萧梁树立了权威。
第三个目的是实现个人的理想。萧统生于襄阳,少年时就很有才气,很懂礼仪。十六岁的时候,母亲病重,他衣不解带伺候。母亲去世后,他悲痛难抑,哀毁销骨,可见是个大孝子。他富同情心,十二岁的时候参与诉讼,为犯人做轻判处理。战争时期,他就自己拿出钱来,给百姓做冬衣、发粮食,赢得了民心。难能可贵的是,萧统认为“山水有清音”,对音乐等享乐的事情一概不理,这在南朝算得上是另类。在这样的理想支撑下,萧统立志要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而编书是条不错的途径。
《文选》的巨大影响
《文选》出世以后,逐渐传播开来,没几年连北方的北齐都知道了。南朝结束之后,又传到隋唐。尤其是唐朝,它拥有了很多超级粉丝。
比如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他认真学习了《文选》中的著名篇目《古诗十九首》,对其用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进行了吸收,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王维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正是从《文选》中汲取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的营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仙”李白大量学习《文选》中的诗文,他诗歌的起步就是从模仿《文选》中庾亮、鲍照的诗开始的,连杜甫都说他“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见李白也是摹仿高手。他的“人生在世不称意”就是出自鲍照的“人生不得常称意”,只不过后来李白青出于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杜甫就更不用说了,他对《文选》着实下了狠功夫,最后取其精髓,去其形式,虽然有摹仿,但却不着行迹。杜甫不光自己学,还教育儿子也跟着学,他在《宗武生日》一诗中这样说: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其中特意谆谆教导“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韩愈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惟陈言之务去”。他的作品既受《文选》中屈原、杨雄、东方朔等人的影响,又能够变通,尤其《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师说》等文已脱出了《文选》的窠臼。
《文选》之后,历史上从此兴起了编选集的热潮,著名的有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篡》,奠定了“桐城派”的基础;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代表了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曾国藩的《十八家诗钞》,选取了历代著名诗歌六千多首,很具有代表性。中华书局编的《中华活页文选》,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陆续选编了240组16辑合订本,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这些浓缩的精华无不成为我们向古人学习的捷径,只要认真研究,假以时日,或许你也会成为下一个李杜或韩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