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

继续为大家献上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今天为各位小主准备的是声学部分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2)

古诗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3)

释义: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不少文士纷纷逃到江南一带避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的。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这一句意为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物理知识:

在客船中能够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僧人敲击大钟,大钟振动产生声音。而人能够辨别出这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是因为声音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唐·李白·夜宿山寺】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4)

释义: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物理知识:

这里的“高声”说的是声音的响度。但是李白“失算”的是,如果真有神仙的话,他们住的“天宫”应该在外太空,是听不到声音的,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南北朝·郦道元·三峡】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5)

释义:

这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作者在最后一段写道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物理知识:

山谷里回响着猿猴的鸣叫声,这是产生了“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又由于三峡两岸都是高耸的峭壁,所以回声不断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6)

释义: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经过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之后竟偶然遇见表弟,初见时并没有认出来还问了姓名,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物理知识:

两人初见时看相貌并没有认出来,而当说出姓名时才让诗人忆起“旧容”,课件声音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从前的记忆,这种声音的特性就是——音色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唐·王维·鹿柴】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7)

释义:

这是一首描写大自然景色的诗,前两句写的是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物理知识:

在山林里由于树木的遮挡看不到人(光的直线传播),但是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却可以反射或者衍射传的很远。

成语

震耳欲聋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8)

释义:

震得人的耳朵都要聋了。形容声音特别大。

物理知识:

这是指声音的“响度”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并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震耳欲聋”的噪声环境当然就是130dB~15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同时涉及到响度的还有“引吭高歌”也是说响度大,另外说响度小的有“夜深人静”“低声细语”

掩耳盗铃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9)

释义:

掩:捂。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盗铃铛。《吕氏春秋·自知》记载:有一个人想把一口钟偷回家,但那口钟太大,背不动。于是他就把那口钟砸烂,钟发出了响声,他怕别人听见,就用手把耳朵捂住。人们称此为“掩耳盗钟”。后世多说“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

物理知识:

减少噪声的途径有三条: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这个偷铃的人只注意到了在人耳处,且是在自己耳朵处减弱。这样做,别人照样可以听到铃声。很显然,是自欺欺人。

曲高和寡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0)

释义:

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

物理知识:

“曲高”指频率大,音调高,音调越高当然能跟得上的人就越少了。

弦外之音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1)

释义: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物理知识:

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之外的声音,如超声、次声是我们听不到的声音。

余音绕梁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2)

释义:

《列子·汤问》记载,韩娥去齐国,路上断了粮,便以歌唱求食。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物理知识:

余音绕梁指的是“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

隔墙有耳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3)

释义: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物理知识

隔着墙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其他

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4)

这是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通过文字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角色,也突出了她精明强干的性格。

物理知识:

没有看到人就听到了声音,是因为声波的波长比较长,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绕过障碍物也可以传播,而且固体也能传播声音所以能听见,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不透明的障碍物会阻碍光的传播。

闻其声知其人

物理知识: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分辨出是谁


文章中涉及的声学知识都可以在吃掉物理APP中找到相应课程哦,各大应用商店里搜索“吃掉物理”就可以免费下载~

吃掉物理APP全面改版,全新上线解题课,特有的微课 工具 典型习题的课程模型,帮你轻松学习精准提分!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5)

学生暑期预习新知,教师轻松留暑假作业,都可以用吃掉物理哦~

含有声学知识的古诗词(诗词成语中的物理知识)(16)

另外高中课程全新上线,覆盖全部高中实验,赶紧去下载体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