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争气父母责任重大该怎么办(孩子强词夺理父母无计可施)


孩子不争气父母责任重大该怎么办(孩子强词夺理父母无计可施)(1)

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爱强词夺理的人,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会唱反调。

有些人是出于个人的嗜好,也有些人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而孩子喜欢强词夺理,无非是受利益的驱使,因为在强词夺理中,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但是这种强辞夺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毫无帮助,反而会使得孩子不明是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爱强词夺理的这种坏毛病呢?

◆未到玩游戏时间,孩子擅自玩游戏被妈妈训斥,孩子却说:“谁让我看到手机了。”

莉莉的孩子今年十岁上四年级,儿子小时候莉莉忙于工作,管教的比较少。儿子每天都是在外面野,或者是在家里看电视,年龄稍微大点,也开始玩手机游戏。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高度重近视了,每天就喜欢抱着手机和朋友们组队打游戏。

孩子不争气父母责任重大该怎么办(孩子强词夺理父母无计可施)(2)

莉莉说了很多次,孩子就是不听,后来家中树立规矩,要求孩子不做完作业,不可以玩手机,否则就没有零花钱,儿子被逼之下不得不这么做。

某段时间内莉莉的老公说要戒烟,可是有一次却又偷偷的抽了起来。被莉莉发现之后,莉莉就训斥了老公一顿。

“一点决心都没有,不像男子汉。”老公却反驳道:“谁让你把烟放在我的眼皮子底下的。”

当时的莉莉忙着做饭,并没有去和老公计较。

可被一旁的儿子听到了这个对话,没有想到后期却用上了。

有一次孩子作业没做完,却拿着手机躲在角落里打游戏,被莉莉发现之后,莉莉严厉地训斥儿子,儿子却强词夺理的说:“谁让你把手机放那么明显,让我看到了。”

莉莉顿时哑口无言:难道我的手机就应该藏起来吗?难道孩子不应该主动的去学习吗?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的孩子、很多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爱强词夺理,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有理由去辩驳。

的确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但是这种强词夺理只是呈口舌之快,并未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懒惰逃避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喜欢强词夺理?实际上和生活环境有关

孩子之所以喜欢强词夺理,有90%的原因归结于生活的环境。孩子是非常喜欢模仿的,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

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实践,这是孩子必经的过程。当孩子所接触的人存在强词夺理的行为,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模仿。

一般孩子出现强词夺理行为,有以下原因。

孩子不争气父母责任重大该怎么办(孩子强词夺理父母无计可施)(3)

1)模仿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去模仿父母的行为,主要是看父母的哪些行为能够让孩子从中获益。

从上文的莉莉儿子就可以看出,莉莉儿子是在模仿爸爸的一种行为。孩子之所以会模仿,是因为孩子知道从这种强词夺理中,可以逃避妈妈的责罚。

其实这就源于一种利益的模仿动机

如果此时父母置之不理,那么孩子今后会一次次地强化并循环这种行为,因为孩子知道强词夺理可以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

2)潜意识中埋下的种子

很多中国的家庭在抚养孩子时并不是父母两个人,可能还有爷爷奶奶的参与。

老一辈的人非常疼爱孙子孙女,当父母训斥孩子的时候,老一辈会在中间说和,甚至会帮孩子阻挡,认为孩子还那么小,这么严厉干什么?

孩子小似乎就成了孩子犯错的挡箭牌,因为孩子小,孩子可以做任何的事情,肆意妄为

而长此以往,孩子一旦被父母责罚,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躲避,亦或是搬出爷爷奶奶来镇压父母这种行为。

3)强词夺理可以获得主动权

孩子平时相处的最多的除了父母之外还有小朋友。因为孩子的强词夺理,其他小朋友会无法反驳。

比如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很多孩子经常被他人欺负。在被他人欺负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强词夺理来占据主动以及上风的地位。

孩子不争气父母责任重大该怎么办(孩子强词夺理父母无计可施)(4)

比如在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会强词夺理,那么可能就会占据主导权。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坚信不疑,强词夺理可以在交际中使用,并且可以让自身拥有更多的权益。

其实从以上三种影响因素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情况,孩子的强词夺理,都是在平衡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中来降低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其和一种心理动机有关,只有把握好这些心理动机,才能够改变孩子强词夺理的坏习惯。

◆如何改变孩子的强词夺理,从捕捉心理动机开始

▶和孩子共情

强词夺理实际上是孩子保护自己的一种行为,就像刺猬浑身长满了刺,实际上就是保护自己。因为感觉到危险,才会用刺去伤害别人。

纵观孩子也是一样,之所以会强词夺理,是因为孩子感受到了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威胁。

就如上文的莉莉儿子一样,之所以会强词夺理,跟妈妈说谁让你让我看到手机了呢?是因为孩子害怕妈妈的责怪,所以想通过强词夺理来占据上风。

可是如果这时莉莉妈妈跟儿子说:“我理解你想要玩手机的心情,但是我们能不能先把作业做完再玩儿呢?”此时孩子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

▼具体性表扬

比起嘲笑、讽刺,适当的表扬孩子是促进孩子进步,提高孩子自信的源泉。

表扬需有度,随意表扬会使得孩子开始变得傲慢无视他人,甚至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

在表扬孩子时,要针对孩子所做的一些努力,具体的行为进行表扬而并非结果,让孩子知道原来这样做是对的,是上进的,也不会滋生孩子的内在骄傲情绪

▼少对孩子说不

在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发现,当家长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反着干。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妈妈对孩子说:“你不可以撕书,你不可以扔鞋子。”

但是妈妈说的越起劲,孩子干的越来劲,孩子就喜欢跟着父母反着干。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三岁以下的孩子,倾向于具有吸收性的偏右脑思维状态,而右脑又属于表象感性思维的模式。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宝宝习惯于把妈妈所说的话转转为图像模式,而对于不这个字宝宝大脑内部并没有图像。

所以无论妈妈说多少遍不,孩子只会强化后面的字眼。比如不要撕书,那么宝宝所能强化的就是撕书。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妈妈想要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时,与其说不,不如告诉孩子如果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以此来告诉宝宝这样的行为是错的。

▶建立规则

孩子在小时候是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的。

规则范围内,引导孩子作出一些正确的行为,而并非通过强词夺理而获得本不该属于自身的利益。

孩子不争气父母责任重大该怎么办(孩子强词夺理父母无计可施)(5)

​▼适当性的惩罚

在孩子这个阶段之所以会强词夺理,其心理动机可能是来源于犯了错之后父母的惩罚,自己期待已久的某项权利会消失,老师会不喜欢自己。

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孩子强词夺理的原因。

那么规避好这一点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制定好规则,利用规则来约束孩子。

最终惩罚孩子不会是父母,也不会是老师,而是规则。

比如孩子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如果违反了,那么三天之内不能看电视。无论孩子多么强词夺理,最后还是要按照规则去执行。

其实每个孩子之所以爱强词夺理,都是希望通过强词夺理来获得某一种利益,这就是孩子的心理动机。

只要家长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动机,冷静的去分析,那么就可以改变孩子的这种行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