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二十大的世界意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如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来源:光明日报

【中共二十大的世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内涵之一即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当前,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之时。我们要与大国、邻国、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进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近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体系与治理体系的话语权、叙事权一直被印上“西方制造”的标签。然而,随着西方领导人愈加推崇“内顾”倾向严重的政策方向,全球各地因西方霸权主义、个人主义治理模式饱受失衡与失序,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模式弊端日趋凸显,国际社会亟须对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更新与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凝练与继承。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家”的传统,中华文明强调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尤其面对与自己不同的文明与文化,更强调尊重与包容。

具体而言,构建与大国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近年来,美国放弃对华接触战略,开始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从特朗普的“全面脱钩”,到拜登的“选择性脱钩”,美国用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言论妖魔化中国,并对美国眼中的“他者”施以高压政策。面对形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封锁与极限施压,我国坚决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掌握我国的安全和发展主动权。美国对华采取“全面战略竞争”,加剧了国际体系中大国竞争与敌对的趋势,加大了从竞争滑向对抗的风险。

2022年11月14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晤。主席强调,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此前在2022年11月4日,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指出,中德关系发展到今天的高水平,离不开中德几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政治魄力。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50载历程表明,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原则,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就不会偏,步子也会走得很稳。可见,构建大国间新型国际关系,不仅要从国家间利益看待国际关系,更应该从全球战略高度发展大国关系,彼此尊重,为两国人民前途和世界人民未来作出应有贡献。

构建与邻国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取得丰硕成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正式签署生效,中国与东盟关系提质升级,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下,中老铁路顺利通车,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稳步推进,“中国 中亚五国”外长会晤顺利启动。纵观全世界,亚洲仍是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构建与邻国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以互信合作共谋发展繁荣,以真诚相助共抗外部挑战,与邻国共同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安全。

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中国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政治上提供支持,经济上施以援手,国际上仗义执言,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可以肯定,与发展中国家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平等相待、互帮互助、聚焦发展的国家关系,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一道改善民生、提升国力,实现共赢与多赢,能够推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跟跑者,逐步转变为自觉的推动者,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新生力量。

(作者:王 栋 高 丹,分别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雅博士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