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坐月子不可不知的4大常识(坐月子的8大习俗误区)

民间俗称的“月子”在医学上叫产褥期,主要是指从分娩结束到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即从胎儿娩出以后到产后的六周,也就是42天。

科学坐月子不可不知的4大常识(坐月子的8大习俗误区)(1)

新妈妈在产褥期需要得到呵护是没错,但月子绝不是“ 坐”出来的。在充分休息恢复身体的同时,妈妈们应及时下床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身体精力充沛,更可促进产后恢复。下面划重点啦,一起看看传统的坐月子习俗有哪些?

习俗1:产后不能洗澡、洗头、洗脚

真相:产后可以洗头洗脚洗澡,但要做到“冬防寒,夏防暑,春秋防风。”因为产妇气血虚弱,抵抗力差,易受邪气侵害。洗澡时间,夏天产后三天便可以洗浴,冬天宜在产后一周以后,洗澡次数比一般人要少。

习俗2:月子里要“ 忌口”

民间传说:产后不能吃蔬菜,只吃荤菜,认为吃蔬菜容易患胃病、痨病。不能吃生冷食物,如水果等。

真相:产后不吃蔬菜会引起维生素缺乏症,产生口舌溃烂大便秘结等症。水果适量,不要过冷、过多。

习俗3:月子里不可刷牙

传统习俗认为月子期间刷牙,老年牙齿会过早松动脱落。

真相:这不符合卫生保健要求,产妇在月子中进食大量糖类高蛋白食物,这最易坏牙齿,引起口臭、口腔溃疡。漱口刷牙能消除陈腐酸物,保护牙齿、口腔。

习俗4:月子里产妇必须避风

真相:孕妇32 周左右血容量达到高峰,增加约1200ml,加上体内水分增加约还有1000ml左右。一共2200ml的水分,产后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排出水分。因此在产后的两周内,产妇会大量出汗(褥汗)。

如果月子房密闭不通风,房间温度过高,就会不利于汗液的排出和蒸发,产妇的体温就会升高,如果同时伴有心悸、口渴、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就是产褥中暑的早期表现。严重时体温会上升到40℃以上,并出现循环衰竭, 甚至危及生命。

习俗5:月子里要多喝下奶汤

不全对!

产后由于大量出汗, 应多补充水分, 以避免血液浓缩。不过,刚分娩后,大多数产妇的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不要喝大量的促进泌乳的汤,不然在产后两三天开始泌乳时乳腺会严重胀痛。刚分娩后应该少量喝一些清淡的鱼汤和鸡汤,帮助泌乳。

在开始泌乳后,充分按摩乳房,使乳腺管通畅以后再开始多喝汤,如鸡汤、排骨汤、猪蹄汤、鲫鱼汤、桂圆肉红枣汤、肉骨汤煮黄豆等。这些汤类既可促进乳汁分泌,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还要注意,汤内不能有太多的油,否则会造成宝宝腹泻。

习俗6 :月子里不要吃咸的

不全对!

过去人们这样说,是怕吃了盐就会影响乳汁分泌以及产后水肿的消退。乳汁分泌主要依靠分娩时的宫缩刺激以及产后泌乳素的作用。

实际上产后不宜吃过咸的食物是因为产后体内有大量水分需要排出,妊娠期呈高凝状态的血液正逐渐恢复正常,过多的盐分会使水分潴留体内,出现水肿,并使血液浓缩。但是完全不吃盐,就不能保证人体对钠、钾、钙、镁等电解质的正常需要量,就会出现乏力的感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比平时稍淡即可。

习俗7:月子里越晚下床恢复得越好

妊娠期,准妈妈的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大量出汗,血液浓缩,此时应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果长期卧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减慢,可能会发生静脉血栓。但产后运动要注意适量。

习俗8:月子里鸡蛋越多吃越好

错!

鸡蛋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适于月子里进食。

产后胃肠道蠕动能力较差,胆汁排出也受影响,过多吃鸡蛋,蛋白质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腹胀、便秘,还可能使既往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发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