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长津湖镜头(长津湖处处都是细节)
近期,战争电影《长津湖》火热领跑国庆档,这部影片是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监制并执导,以长津湖战役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中国志愿军连队七连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而三位风格各异的名导,在这部电影中各展所长,有的描绘了紧张激烈的双方对决场面,而有的则刻画了细致感人的人物情节。
其中陈凯歌导演主要指导电影中的文戏部分,从前半段较多场的文戏中,蕴含了导演细腻的情节刻画,从而收获了诸多好评。
1、伍千里的一滴泪
在开篇情节中,返家探亲的伍千里带着哥哥百里的骨灰罐回到了湖州老家,在父母惊诧的注视下和弟弟陌生的眼神中,他一下子跪在了地上,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大哥。
这时,吴京就流了一滴泪,如果陈凯歌采用摄像机怼脸拍的方式,不免就有些俗套。
但他就让吴京流了一滴泪,既符合人物当时的内心情境,又展现了克制内敛的动人情感,很好地诠释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2、伍万里的长命锁
而弟弟伍万里的细节刻画,同样内敛又细致。他一个蓬头露面的渔家小子,却戴着一把很大的长命锁。要知道一般长命锁就在小时候才佩戴,而万里出场时已经是青少年了,虚岁都19了,可他的长命锁还戴着,隐晦表现了作为家中幼子,大哥、二哥外出多年,父母期盼小儿子能在身边健康长大、平安长命。
3、秋叶斑斓的湖州水乡
其实最初伍家兄弟的家乡,是设定在北方的黄土高坡里一个小山村,但是陈凯歌觉得那样的场景不够抓人,于是他联想到志愿军第九军团是从浙江出发,就将家乡设定在江南水乡的湖州。
在一片秋叶斑斓的水乡背景下,不仅表现了彼时新中国难得的和平,还体现了长津湖战争开启的时间线,伍千里收到集结令要赶回部队,这时渔火点点月亮高悬,正是中秋时节的映射,而1950年的9月26日是中秋节,时间线也刚好对上。
4、收复台湾的横幅
除此之外,不少细心的网友们还发现了影片中志愿军第九兵团出发之前举行的阅兵式上,背景二层小楼上挂着标语: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是非常尊重史实的场景再现,因为当时宋时轮司令的第九兵团确实是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渡海战役。据悉当时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元帅专程到第九兵团的司令部宣读命令,之后拍着宋时轮的肩膀开玩笑的说:“看来你的台湾警备司令是当不成了。”原来宋时轮这个上海警备司令是准备渡海收复台湾,现在却要向北出兵朝鲜。
5、具有象征意义的红围巾
陈凯歌导演解读这条红围巾的象征意义时,他认为虽是一对少男少女,但其中却不包含男女之情。女孩子将自己的围巾扔上车,是象征军民之情永远心连心,也代表了火红的温暖之情。
而伍万里的战友张小山冒险为他拿上了红围巾,表达了两人的战友之情,之后在战场上再次出现红围巾,伍万里给它紧紧地藏在军服下,不仅因为红色是国旗的颜色,是在外战斗的意义,还是军民的温暖之情、感人的战友之情。
6、梅生箱子里的照片
朱亚文饰演的梅生,是七连指导员,也是整个七连最有文化的人,他还说自己已经学了两年的英文,为他后期在战场上用英文声东击西歼敌埋下伏笔。而在出发战场前梅生原本已经退伍回到上海家中,可是却骑了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了战友身边。相比其他战士的大包小包,梅生就拎了一个体现的小皮箱子,装着笔记本、女儿的照片等物件,一看就是个体面人。而在渡过危机时刻后,他还跑回战场上搜寻女儿的照片,嘴里说着“是爸爸不好”,可以看出梅生的箱子既是家里带来的牵挂,也是战士内心的柔软之处,而女儿的照片更是父女亲情的维系。
其实片中还有多处文戏细节刻画的精妙之处,引来了不少观众和网友们的好评。
看来陈凯歌导演的口碑这次稳了,或许就印证了他曾说的那句“好的战争电影,一定要从人物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