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

中国,昂首挺立在东亚的雄鸡。雄鸡胸部,有一颗熠熠生辉的红星,那里,就是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

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新中国差点定都在哈尔滨。

从哈尔滨到北京,这段不凡的双城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走向,记录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独立决断。

为何定都首选项并非北京,而是冰天雪天的哈尔滨?又是谁第一个猜透了毛主席的心思,果断公开预言了首都?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1)

哈尔滨,在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位置。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携手扫荡关东军,一举解放哈尔滨,长达14年暗无天日的亡国奴生涯,至此结束。

哈尔滨很快移交给我党手中,成为最早解放的大城市,是东北解放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不久后,国民党撕毁协议,大军向解放区进犯,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随着战事节节推进,我军迅速从劣势转向平衡。召开新政协大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毛主席将目光投向了东北。

哈尔滨与苏联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虽然偏远,但最为安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计划,将哈尔滨作为第一届新政协召开地,并考虑将来在此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建立。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2)

解放战争

1948年4月,我党派出了许多得力干部,奔赴港、澳、沪、广、渝乃至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将拟参加第一届新政协会议的爱国人士接到哈尔滨。其中包括沈钧儒、郭沫若、沈雁冰、史良、陈叔通、马叙伦等人。

但他们去成了哈尔滨,党中央却很难去。

此时,党中央机关刚到西柏坡不久。整个华北与东北的解放区,远未连成一片。想把党中央再转移过去,并不容易。

领导班子经过审慎商议,决定将河北承德定为中转地。中央派出精干人员组成的警备团,进行前导工作。

相关工作积极部署之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军队更为汹涌地向关外开进,抢占交通要道和大城市。当年,他们丢东北丢得快,现在,他们抢夺胜利果实,也毫不不逊色。

毛主席审时度势,改变决策。他要求,中央派出的警备团就地改编,归冀察热辽军区管辖,党中央也暂不前往承德。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3)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华北、东北大片区域被解放,我军突入江淮地区,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根基。不过,直到1948年10月8日,党中央指示东北局,要求征求民主人士意见时,还提出可能在哈尔滨较适宜召开新政协的看法。电报中同时也说道,依情况之发展,亦有可能改在华北某一大城市。

实际上,主席对新中国的首都位置,已胸有成竹。

1948年11月8日,平津战役开始前夕,毛主席宣布了北平城的未来地位。

根据薄一波建国后回忆录记载,主席指示说,蒋介石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他将国都定在南京。而我们要将国都建立在北平,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

华北军区司令员是聂荣臻,他的回忆录也说明了这点。

1948年12月底,北平的傅作义已经表露出愿意起义的态度。聂荣臻和林彪、罗荣桓商议后,专门向党中央写申请,请求批准和平解放北平,使其能顺利成为国家首都。

对这件事,罗荣桓表示同意,林彪按照他向来沉默是金的法则,未置可否。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4)

傅作义

聂荣臻以个人名义发出电报,主席很快回电,表示完全同意聂的看法。在随后对平津战役的布置中,他多次发电报,详细地指明如何保护北平的历史文化建筑,即便真的要打,对那些确定地点,也不能攻击。

毛主席很少对作战有如此具体详细的指示,通常情况下,他都只做战略部署,而将战斗细节放心地交给前线指挥官。但这一次的良苦用心,让许多人感到,北平,将会是最重要的城市。

当大家已猜到毛主席的想法时,有一个人,直截了当地将之对外公开了。

他就是叶剑英。

1月20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我军进入北平。古老的北平城无需接受战火洗礼,就迎来了新生,所有的名胜古迹、人文建筑,都受到严密保护,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井井有条。

此时,叶剑英受命出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长。在对我党干部讲话时他说,新中国即将在北平定都,大家要高度重视接管工作。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5)

叶剑英

听到将在北平定都,干部们都很兴奋。

叶剑英继续说,北平是一个有关国际观瞻的城市,是我们自己的城市,是红色的首都。重视接管工作,政治意义非常大。

到此为止,哈尔滨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可能,划上了句号。不过,苏联还想表示一下自己的影响力。

1949年1月30日,叶剑英在北平讲话的时候,斯大林派出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华。

在西柏坡,米高扬连续住了10天,和革命领导人们进行了12次会谈。

这次访问,其实是斯大林已意识到,新中国的建立已为期不远,必须要摸清楚情况。

他虽远在莫斯科,但还是想影响中国革命。他专门让米高扬带来口信,说南京解放后,可以在那里定都。

毛主席并不同意斯大林的这个建议,反而是斯大林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6)

曾几何时,伟人和党中央也想过定都哈尔滨。但现在,中国革命已经有实力、有信心自力更生开展下去,而首都的位置,自然不用顾虑别人的想法了。

伟人为什么要将首都确定于北平?

第一,蒋介石和他的反动政权,定都在南京,毛主席为了彰显人民政权的先进性,就要将首都确立在北平。

第二,北平是中国历史古都,建都于此,能体现中华儿女的统一和团结。

第三,北平是我国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当年,共产主义思想,由北大的李大钊、陈独秀蹈火而来,点燃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焰。

第四,北平距离苏联更近,远离东南,方便加强同社会主义阵营联系。虽然北平也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和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位置很安全。

所以,米高扬前脚刚走,毛主席就亲口确认了叶剑英的说法。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7)

1949年2月下旬,东北局城工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他的夫人朱仲丽后来回忆说,主席曾同他有关于首都的对话。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问王稼祥:你对我们定都何处,有什么意见。过去的皇帝们,定都西安、南京、北京,我们呢?

王稼祥说:我看,是不是定在北京?

毛主席很有兴趣地说:哦,理由呢?

王稼祥说:北京距离苏联稍微近一点,没有战争问题。南京太靠东南,西安则太靠西了。

毛主席点了点头。

3月初,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前,毛主席同王稼祥的讨论结果,写入了大会的决议。

毛主席在会上宣布: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到此为止,新中国的首都,成为中央决定,并通告全党。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8)

3月25日,毛主席和党中央“进京赶考”,离开西柏坡,奔赴北京城。

此时,距离毛主席上次离开北京,已过去了30年。

定都北平的事情,在党内形成决议通过,但全社会还不知道,很多人对定都何处,还有想法和猜测。但随着这一次政治中心的转移,定都北平的舆论确立了。

甚至,连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府,也在其《中央日报》上发表报道,说中共的人民政府将决定以北平为首都。

经过随后三个月的努力,定都北平,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大家都支持定都北平。

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分设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由马叙伦担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担任副组长,负责国旗国徽国歌和国都的方案确定。在三个月时间里,这个小组召开了四次会议、多次座谈会,但讨论的大都是国旗国歌方案,对国都,大家意见都很一致,认为应该建都北平,改名北京。

首都哈尔滨不是北京(首都差点定在哈尔滨)(9)

9月21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开幕。23日,各组委员们经过讨论,同意将首都确定在北平。25日,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座谈会,请来了郭沫若、黄炎培、沈雁冰、陈嘉庚、马叙伦等知名人士。大家都表示支持定都北平,只是对是否改名有些争议。

张奚若说:国都定在北京,大家不会有意见,但是,南京是否改名?有人提议南京也要改名。

黄炎培说:我的意见,北平、南京都可以不改。

毛主席则说:国都问题,还是改一个字好。

在讨论后,大家一致赞成,将北平改为北京。

9月27日,第一届政协会议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念国歌决议草案》。周恩来总理代表大会,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为北京。

10月1日,在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就这样,北京这座千年古城,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未来,它将见证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焕发出蓬勃生机。一切的动人画卷,也将从此时此地,徐徐展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